鸡眼是什么样子

宝宝妈妈2023-08-23  59

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到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角质增生性损害,多发生在脚掌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双足可同时发生,无传染性。

患处与皮面相平或隆起,皮肤增厚。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严重者会影响行走,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皮损特点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角质增生物,呈黄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和附近皮肤表面相平或略微隆起,像黄豆大小。

数目不定,通常仅是1~2个。

用刀削去表面的角质物,中央可见圆锥状角质栓,其尖端呈楔状嵌入皮内。

好发部位

多发生在脚掌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也可累及趾背、脚后跟,偶尔可发生于手部。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由于鸡眼受压,可感到剧烈疼痛。

患有鸡眼者应尽量避免足部的摩擦和压迫,选择合适的鞋子,以缓解或防止病情加重。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症状较轻者一般先局部用药膏贴或涂抹软膏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者可行激光、冷冻以及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常用药物

鸡眼膏(成药)外贴

一般3~5天换药1次,换药前需清除残留药物;用热水泡脚后小心的刮去软化的角质,然后贴好鸡眼膏贴,重复治疗直至脱落。

10%~15%水杨酸软膏或40%尿素软膏外敷

每次换药前也需清除残留的药物,用热水泡足后刮去软化的角质。鸡眼周围需要用胶布粘贴保护,敷药后盖好胶布固定,7~10天换药1次,直至鸡眼脱落。

鸡眼俗称肉刺,一般长于脚底,也有长在手、胳膊上的,一般青年人多见,特别是爱穿高跟鞋的女性,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会行走时感觉疼痛。鸡眼大小各不相同,小到米粒,大到豆粒,表面光滑隆起明显,界限清楚,大多呈淡黄或深黄色,中心有倒圆锥状的角质栓嵌入真皮。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硬,灰黄或污褐色,单发或多发,一般无自觉症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07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