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耳的成语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8-14  74

耳濡目染、交头接耳、耳听八方、面红耳赤、忠言逆耳。1、耳濡目染【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译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2、交头接耳【解释】: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出自】: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译文】:不许头靠着头凑近低声交谈,不许大声喧哗。3、耳听八方【解释】: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译文】:为将之道,必须要眼观四处,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4、忠言逆耳【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译文】:良药苦口,而智慧的鼓励而喝的,知道他进入而已自己病了;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而第二主听的,知道他可以获得成功的。5、面红耳赤【解释】: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出自】:朱熹·宋《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译文】:现在的人有点小利与害,就到了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几乎没有喜怒。

编号 1982 成语 接耳交头 注音 ㄐㄧㄝ ㄦˇ ㄐㄧㄠ ㄊㄡˊ 汉语拼音 jiē ěr jiāo tóu 释义 义参「交头接耳」。

见「交头接耳」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交头接耳」之典源,提供参考。

《前汉书平话》卷下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

陈平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俄尔坐筵,敕下樊亢为明府监宴,赐剑一口,如有筵前作闹者,先斩后奏。

樊亢告曰:「第一,筵上不得双起;第二,筵1>上不得交头接耳;第三,不得推醉。

如违此令,当筵吃剑!」〔注解〕(1)筵:宴席。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交头接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平话是宋代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文学,多取材自古代轶事,《前汉书平话》即是改编自西汉的历史。

汉朝初年,高祖皇帝驾崩后,接任的惠帝个性软弱,以致朝政由太后吕氏把持。

惠帝崩后,吕后又立少帝,并大封宗族兄弟为王,引起刘氏诸王与朝中大臣的不满。

《前汉书平话》讲述到这段历史,说燕王刘泽起兵反吕后,吕后认为这是朝中大臣唆使的结果,便听从族人吕胥的建议,宴请各大臣,要在席间给朝臣一点下马威。

吕后命樊亢维持秩序,樊亢在席上宣布三项禁令:一、不能两人以上一起起身,二、不得凑近头耳私语,三、不得推说酒醉拒饮。

违者立斩。

后来「交头接耳」就被用来形容低声私语。

书证 01.《三侠五义》第九八回:「众妇女见了,一个个低言悄语,接耳交头。」

02.《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便是那些服侍的人,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叹赏。」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交头接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04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