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向家属及
患者介绍PCI必要性、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利用图片及幻灯的形式讲清
手术过程,指导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给药,减轻疼痛及不适,有针对的做好患者心理调适,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2.1.2 术前准备 (1)患者进入导管室,立即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及时处理。(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套管针,适当补充液体量。(3)吸氧:AMI初期即使无并发症,也应鼻导管吸氧。(4)导尿:对于排尿困难者,给予留置导管。2.2 术中操作 按穿刺路径的不同暴露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穿刺局部用1%利多卡因麻醉后,应用穿刺针动脉穿刺,成功后放置动脉鞘,常规肝素2 500 U注入,完成动脉造影后行PCI前追加肝素5 000~7 000 U,手术每延长1h补加肝素2 000 U,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导引导管,导引导丝,球囊和
支架。2.3 术后拔鞘 经桡动脉入路PCI,拔鞘前如果没有血管痉挛,可使用桡动脉压迫器压住穿刺点,在穿刺点前后能摸到搏动,4~6h后可以松开桡动脉压迫器。经股动脉入路PCI,术后4~6h 激活凝固时间(ACT)<150s时拔鞘:用1%利多卡因局麻,徒手压住穿刺点30min后,加压包扎12~24h。如何评估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出血之间的风险平衡、是否停止DAPT、手术是否延期、是否需要心血管内科会诊、是否需要桥接治疗等,都是麻醉科医生在面对PCI术后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时应该慎重考虑的因素。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患者伴发左心功能下降、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或有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史;在急诊情况植入多个支架、植入的支架交叉重叠等;支架内血栓形成与交感神经激活、患者自身存在高危险因素、停止DAPT等都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美国和欧洲手术指南比较
相较于欧洲指南推荐,PCI术后1个月就可以进行非心脏手术,高危险支架延期6个月进行手术;美国指南推荐的PCI术后3个月可进行手术,时间性手术可在3~6个月进行,择期手术6个月后进行非心脏手术更为保守。
血栓形成VS出血风险
许多医学证据表明,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PCI术后1个月内。因而,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心胸外科手术协会(EACTS)合作制定指南,更新了DAPT方案:应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高风险,并行缺血风险评估后再决定PCI术后是否进行手术或停止DAPT。
在一项样本基数为14,963例患者的分析中,有20.84%的患者经历过高危PCI手术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高风险。
研究显示,低出血风险患者长期接受DAPT可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且长期DAPT增加出血风险仅发生在高出血风险患者。
综上所述,较之仍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DAPT,应用于临床的支架尚不能达到有效减少冠脉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病率的效果 ,因此麻醉科医生应在PCI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慎重评估停止DAPT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