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孩子特别的不喜欢去爷爷奶奶家是为什么?我要怎么教育孩子呢?

宝宝妈妈2023-08-08  62

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以前的生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也是世代之间的差距。 另外,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身边。 长大了,和老人相处的少了,自然也不好相处了。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去爷爷奶奶家?

  1.孩子不熟悉老人  虽然人们认为孩子和老人是分开的,但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理想。 许多年轻人远离家乡和父母,他们的孩子自然在与老一代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 除了节假日,很多老人和孩子都没有机会见面,所以很多老人和孩子都没有时间见面。 他们虽然深情,但彼此并不熟悉。

  2、孩子不适应老人的人际环境  现在很多家庭都处于由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模式,所以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小家庭模式。 一旦上了老人,就很难适应大家庭的人际环境。

  如果孩子不喜欢去爷爷奶奶家怎么办?

  1.家长的适当引导  孩子像树苗一样有韧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幸福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家庭都向往的,所以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和老人更亲近,就让老人在孩子和孙辈的膝下享受家庭的欢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长辈们,那你不妨做点事情来正确引导孩子。

  二、教孩子尊重长辈  父母要教导孩子听长辈的话,永远不要与长辈顶嘴。 即使你有不同的想法,或者长辈说的不对,你也应该慢慢地、合理地和长辈沟通,和他们讲道理。

  3、家长要教孩子“讲道理”  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不孝子不是好孩子”的观念,让他知道“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同时让孩子 孩子明白,他要做的就是孝顺。

  四、多和孩子交流  家长应该在平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多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不要像个自大的大人,一味的发号施令,这样只会随着孩子越走越远,代沟和隔阂会越来越大,孩子也会越来越叛逆。

当宝宝刚出生时,只要他们觉得吃饱了、温暖、舒适,他们常常很乐意从一个人的怀抱转到另一个人的怀抱里,谁都可以抱抱。

但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开始不喜欢被陌生人抱了。

这对妈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比如妈妈想休息一下、喝杯茶、出去一会儿……都不行!因为宝宝不愿意被爷爷、姑姑、新来的保姆抱!

虽然很让人头疼,但这其实的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陌生人焦虑

什么是陌生人焦虑?

陌生人焦虑症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发育阶段,通常开始于6到8个月左右,在12到15个月达到高峰,然后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而逐渐降低。

陌生人焦虑的产生,与宝宝“组织和秩序感”的萌芽是相吻合。

宝宝开始意识到:

最常与我在一起的人(通常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与陌生人和其他不熟悉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这不正是孩子在探索人际关系方面的进步吗?

当宝宝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会在陌生人周围寻找熟悉感,并且表达出自己的困扰。

陌生人vs.分离焦虑

虽然“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但它们却是不同的发展里程碑。

陌生人焦虑症是指婴儿遇见陌生人,或在陌生人的照顾下的感到痛苦;

分居焦虑症是指婴儿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开时,感到的困扰。

陌生人焦虑的表现:

虽然陌生人的焦虑是正常现象,并且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每个宝宝所经历的痛苦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表达痛苦的方式,可能因人而异。

比如一些宝宝可能非常安静,不哭不闹,但紧紧地黏在妈妈的手臂上,脸上露出恐惧的表情,直到陌生人离开,或者他们开始对周围的环境感到熟悉,才会慢慢放松。

而另一些宝宝可能会以更明显的方式表达痛苦,例如哭泣,试图将自己的脸庞藏在胸口或紧紧抱住妈妈。

专家们怎么说?

比如2017年有一项研究,观察发现:

在6到36个月大时恐惧感急剧增加的婴儿,在8岁时更容易表现出焦虑。

201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

在某些情况下,父亲在出现陌生人焦虑时的反应,可能比母亲更重要。

但是,这意味着小时候有陌生人焦虑的宝宝,上小学时注定更容易成为焦虑的孩子吗?

不是的。

影响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正常发育阶段出现的宝宝恐惧或焦虑虽然不可避免,但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帮助如何孩子处理他们的感觉,并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

如何处理陌生人焦虑

有很多种方式来帮助宝宝,在得到良好照顾、同情和善意的情况下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阶段。

1、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这句话经常说,它确实非常重要。

每个宝宝都将按照自己的步调,来与陌生人接触。

所以孩子与新朋友互动时,有点犹豫是很正常的。

而有的孩子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让我慢慢走向你”。

2、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帮助宝宝和新朋友会面

对于“让我慢慢走向你”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接触新人的可行性方式,比如:

先帮助宝宝做个介绍,但并不急于让孩子跟对方打招呼,也不急于让孩子和对方互动。可以给孩子一些零食、玩具或书,告诉孩子:

等你准备好了,你可以把糖果分给叔叔吃。

只要有可能,让孩子提前做一些迎接新朋友的准备,比如你一会想给弟弟准备哪些玩具?想给弟弟吃哪些零食?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场地。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标签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多说几次,孩子没准儿真的越来越害羞了。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和其他人解释:

他想要慢慢来。

3、即便是你熟悉的亲戚,也要使用逐步热身的策略。

有时候,宝宝以前很高兴见到的人,例如祖父母,阿姨和叔叔或家人朋友,可能突然给你的小孩子带来压力。

当宝宝突然对着本来很喜爱的爷爷奶奶,却像陌生人一样疏离时,这对爸爸妈妈尤其具有挑战性。

但是这些恐惧在成长过程中也是很正常的。

如同前面提到的第2点一样,给孩子一点时间慢慢适应,可以使之后的互动更加积极。

4、不要强迫

不要忽视孩子的困扰,也不要试图控制孩子的反应。

在孩子准备好之前,强迫孩子和他感到陌生的人接触、拥抱,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焦虑,甚至使得孩子下一次与陌生人见面对压力更大。

5、保持冷静,保持积极

当宝宝因为要被介绍给新人而感到不安时,爸爸妈妈千万别跟着紧张。

请自己先保持口头和身体的轻松舒适,保持积极,令人愉悦的语气和行为举止。

爸妈可以轻松地抱抱孩子、和孩子微笑地对视一下,或者哼一首喜欢的歌,直到孩子对这种情况感到舒服。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爸爸妈妈能轻松应对,孩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轻松。

6、管理别人的期望

虽然宝宝偶尔不愿被来家里的爷爷奶奶抱一抱,是正常的情况,但可能爷爷奶奶不这样想,老人家也许会觉得非常受伤。

这时候爸爸妈妈的考验就来了。

最好提前和爷爷奶奶沟通一下,或是把爷爷奶奶带到一边,跟他们说说:

宝宝这两天正探索人际关系呢;

宝宝现在对人的热情要慢慢升温,您老人家在旁边悄悄看,不用对他太热情,他一会儿就来找您玩了。

然后再提供一些如何增加互动成功的建议,比如给宝宝一些小零食,等他准备好了再请爷爷吃。

或是给爷爷一个有趣的小玩具,请爷爷假装在旁边一个人玩,宝宝很容易被有趣的爷爷吸引,自己主动地靠过来。

写在最后:

对你和你的孩子来说,陌生人焦虑的发展可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

当你的小孩子正经历着许多令人恐惧的情绪时,你可能也会感到沮丧、困惑、甚至自责,觉得自己孩子看起来好像太娇气、太挑剔、太粘人或太不善交际。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陌生人焦虑症是正常的,很多孩子都如此,你并不孤独。

如果你正经历陌生人焦虑期,请记住要对孩子耐心,给他们拥抱并在需要时安慰他们,在遇到痛苦时保持冷静和温暖。

只要在温暖和舒适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通常在孩子两岁生日之前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01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