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源:血吸虫是人畜互通寄生虫。
其储存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等30多种动物。
病人及患病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羊、猪、犬、马、鼠类等。
在一些长时间无人畜活动的地区,血吸虫在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形成原发性疫源地;而在人畜活动的居民点或生产地区,由钉螺传播所构成的疫源地属次发性疫源地。
(2)传染源的粪便进入有钉螺存在的疫水,宿主因接触疫水而传播。
①粪便入水:粪便污染水源的方式视各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家畜管理饲养方法不同而异。
河边洗刷马桶、随地大便、施用新鲜粪便及耕牛放牧等尤易污染水源。
②钉螺存在: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故仅限于有钉螺的地区,才有可能有血吸虫流行。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
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
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采用哨兵螺方法可测定水源污染情况。
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
钉螺属软件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或河边浅滩;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面下数厘米蛰伏越冬。
钉螺可在地面,但活动范围有限,速度缓慢。
然而,钉螺可附着于水面各种漂浮物体上,如湖草、芦苇、船只等扩散到远处,使原有孳生范围扩大或形成新的孳生地。
③接触疫水:在流行区,居民因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如常因捕鱼、打草积肥、游泳、洗物、洗脚等接触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尾蚴从皮肤侵入。
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成正比。
除皮肤外,尾蚴也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粘膜侵入体内。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居民的感染率与当地钉螺受染率成正比。
患者以渔民、农民为多,尤以15~30岁的青壮年因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率较高。
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者最为多见。
儿童与非流行区人群一旦遭受大量感染可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对再感染的耐受力并不完全,因而重复感染经常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