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什么?

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什么?,第1张

四环素产生耐药的机制是什么? 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钝化酶的产生耐药菌株通过合成某种钝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1、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耐药的菌株产生此酶,可特异的打开药物β-内酰胺环,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分为四类;2、氨基糖苷类钝化酶通过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腺苷转移酶的作用,使抗菌药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抗菌活性。

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相似,故有明显的交叉耐药现象;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该酶由质粒编码,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活性;4、甲基化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质粒产生,使50S亚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产生对红霉素的耐药性。

二、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1、链霉素结合部位是30S亚基上的S12蛋白,若S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链霉素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耐药性;2、红霉素靶部位是50S亚基的L4或L12蛋白,当染色体上的ery基因突变,使L4或L12蛋白构型改变,便会出现对红霉素的耐药性;3、利福平作用点是RNA聚合酶的β基因,当其突变时,就产生了耐药性;4、青霉素靶部位是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PBPs具有酶活性,参与细胞壁的合成,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细菌改变了PBPs的结构,可导致耐药性;5、喹诺酮类药物靶部位是DNA旋转酶,当基因突变引起酶结构的改变,阻止喹诺酮类药物进入靶位,可造成喹诺酮类所有药物的交叉耐药;6、磺胺药细菌可使药物靶位酶发生改变,使其不易被抗菌药物所杀灭。

三、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1、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由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屏障作用,使其对一些结构互不相同的药物,产生非特异性低水平的耐药性,是通过改变细胞壁通透性来实现的;2、主动外排机制可因基因突变而提高耐药水平;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的原因(1)对抗生素的通透性比其他革兰阴性菌差;(2)菌体内存在能将四环素,β-内酰胺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从胞内排出胞外的主动外排机制;(3)该菌存在三种不同的外排系统,naIB型,nfxB型和nfxC型,各型的耐药谱存在差异.四、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无直接关系.抗菌药物的作用只是选择耐药菌株,淘汰敏感菌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202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6
下一篇2022-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