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药物作用靶位改造什么意思?

四环素类药物作用靶位改造什么意思?,第1张

四环素类药物作用靶位改造什么意思?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1.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G+菌的粘肽层厚而致密,G-菌的粘肽层薄而疏松.磷霉素、万古霉素作用于细胞壁粘肽合成的早期,而β-内酰胺类主要作用于细胞壁粘肽层的晚期,使细菌无法合成细胞壁.2.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作用于30S亚基,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作用于50S亚基,氨基糖甙类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3.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多粘菌素与膜内磷脂结合,使细胞膜裂开,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和细菌死亡.多烯类主要与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咪唑类抑制真菌细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4.影响叶酸的代谢磺胺类、乙胺丁醇、异烟肼等5.影响核酸代谢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DNA螺旋酶,干扰DNA**.氟胞嘧啶、利福平、呋喃妥因阻抑DNA和RNA合成.耐药性产生的机制1.产生灭活酶2.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3.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4.主动转运泵作用5.细菌改变代谢途径###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钝化酶的产生耐药菌株通过合成某种钝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1、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耐药的菌株产生此酶,可特异的打开药物β-内酰胺环,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分为四类;2、氨基糖苷类钝化酶通过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腺苷转移酶的作用,使抗菌药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抗菌活性。

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相似,故有明显的交叉耐药现象;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该酶由质粒编码,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活性;4、甲基化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质粒产生,使50S亚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产生对红霉素的耐药性。

二、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1、链霉素结合部位是30S亚基上的S12蛋白,若S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链霉素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耐药性;2、红霉素靶部位是50S亚基的L4或L12蛋白,当染色体上的ery基因突变,使L4或L12蛋白构型改变,便会出现对红霉素的耐药性;3、利福平作用点是RNA聚合酶的β基因,当其突变时,就产生了耐药性;4、青霉素靶部位是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PBPs具有酶活性,参与细胞壁的合成,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细菌改变了PBPs的结构,可导致耐药性;5、喹诺酮类药物靶部位是DNA旋转酶,当基因突变引起酶结构的改变,阻止喹诺酮类药物进入靶位,可造成喹诺酮类所有药物的交叉耐药;6、磺胺药细菌可使药物靶位酶发生改变,使其不易被抗菌药物所杀灭。

三、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1、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由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屏障作用,使其对一些结构互不相同的药物,产生非特异性低水平的耐药性,是通过改变细胞壁通透性来实现的;2、主动外排机制可因基因突变而提高耐药水平;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的原因(1)对抗生素的通透性比其他革兰阴性菌差;(2)菌体内存在能将四环素,β-内酰胺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从胞内排出胞外的主动外排机制;(3)该菌存在三种不同的外排系统,naIB型,nfxB型和nfxC型,各型的耐药谱存在差异.四、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无直接关系.抗菌药物的作用只是选择耐药菌株,淘汰敏感菌株。

###9.①干扰细胞壁的合成③改变细胞膜通透性⑤干扰细胞壁合成⑧抑制核酸合成,②④⑥⑦则是四环素类、氨基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主要影响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如想详细了解,可以逐项搜索一下)10.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般是自身染色体结构变异或者获得外源耐药基因(后者为主要原因),其机制可分为四种:①细菌产生水解酶或钝化酶水解或修饰抗菌药物而失活;②抗菌药物作用靶位发生突变,结构发生改变是指不能结合或亲和力降低;③细菌细胞通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易或无法进入细胞内;细菌主动外排功能的增强,使抗生素在菌体内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

明显D是不在这四种机制里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97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