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夏至面 立春烙饼摊是什么意思?

冬至饺子夏至面 立春烙饼摊是什么意思?,第1张

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烙饼摊是什么意思? 冬至吃饺子,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东汉;医圣;张仲景。

说有一年冬天,张仲景做官期满,在告老还乡的路上,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老百姓,面黄肌瘦,衣不遮体,耳朵都冻烂了。

回到家以后,他赶紧研究了一个御寒保护耳朵的方子。

据说这方子是用羊肉、辣椒和其它御寒的药物按药性比例做成馅,再用面皮将这些馅包成像耳朵形状的物体(形如今天的饺子),然后煮熟让人们连汤吃下。

冬至那天,天气冷得滴水成冰。

张仲景便让家人到大街上支上大锅,为穷人施舍他发明的这种药。

说来真奇,人们吃了这药,便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都得到了保护。

因为这药的形状像耳朵,功效也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祛寒娇耳汤;。

从那以后,人们按照张仲景的嘱托,每到冬至这天,都做这种饺子形状的药物驱寒保护耳朵。

后来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月,这风俗一直延续下来,但;祛寒娇耳汤;人们已经不吃也不会做了,只是把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那饺子馅当然也不再是中药药物了。

再到后来,连这事的起源人们也说不清楚了,只是记住了一句话:;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在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河北一带边境,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一年,汉军于冬至这天向进犯的匈奴发起反攻。

河北百姓对浑氏和屯氏恨之入骨,为响应汉军行动,他们除去踊跃支前外,还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意思是剥浑氏与屯氏的皮,吃浑氏与屯氏的肉,以求平息战乱,早日过上太平日子。

夏至时值麦收,新麦入库,吃新粮,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

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冬至节传说传说之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南半球正值隆冬。

###三伏烙饼摊鸡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80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1
下一篇2022-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