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一想我们现代人为什么会长痘痘是不是因为熬夜或者说是化妆使得毛孔堵塞长痘痘,再或者说是吃油腻的东西才长痘痘,而你想一想这几点古代的人做得到吗?她们熬夜吗?她们能够吃那些油腻的东西吗?
我们现在的人用什么洗面奶,护肤品,化妆品,这样多的东西堆积出来的皮肤却不如古代的女子,古代的女子绝对是肌肤吹弹可破,当然古代的女子也不是真的那么粗糙,他们还是会进行一些基本的护肤的。
在古代没有所谓的水乳霜,但是她们可以用最原始的材料来为皮肤保驾护航,那就是益母草灰,益母草灰可以作为护肤原材料,最主要就是因为这里面含有碱,可以把脸上的油和脏东西洗掉,所以它是古代女子护肤品里面最重要的一个。
其次,古代女子还是敷面膜的,就是把各种香香的花呀,或者说是什么草药碾碎碾成细粉或者说是兑点水弄成西装,然后涂在脸上之后再清洗掉。虽然不如现在的这么科学,但是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再加上古代还有珍珠粉啊,这些东西可以起到养颜护肤的作用。
其次,你想为什么现代的很多男生皮肤这么好,他们既不用洗面奶也不用护肤品,第一就是因为他们爱运动,第二就是因为他们不像女生一样用那些化妆品。古代女子虽然也不爱运动,可是她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比如说绣花学刺绣或者说琴棋书画,这一套套下来可是要耗不少力气的。
再者说古代的女子从来都不熬夜,在古代基本上是天黑就要睡觉的,不然怎么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说法,所以她们是不可能起那些熬夜的痘痘的,并且古代女子其实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青春期,因为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都很早,身体发育的也比较早,所以可能她们直接度过了长痘痘的这个时期。
其次古代的女子也没有办法吃那些很油腻的东西来使得皮肤闷痘,她们大多都吃一些清汤小菜,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调料可以使饭菜的味道做得那么好,所以说从各种原因来说,古代的女子不长痘也是有原因的。
益母草,属于唇形科二年生植物。中医里面多以新鲜的,或者干燥后的茎叶入药。
《本草纲目》有云:益母草入药,能活血破血,调经,解毒,专解妇人胎衣不下,崩漏下血,跌打内损瘀血,大小便不通……。
其实李时珍对于益母草的功效记载已经基本完善,现代中医学则根据历代医学大家的理论,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加完善了益母草入药的功效。
现代中医理论认为,益母草入药,味辛、略苦,偏寒凉,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尿消肿”等功效。
1、益母草善于活血祛瘀
味辛有行散之功,故而益母草入药善于行散,对于各种血瘀之症,以益母草入药往往能起到活血、祛瘀、通经等良效。
而血瘀之症又多见与女士群体,比如女士经期紊乱、经闭经痛、胎衣不下等,多是因为血瘀阻滞引起的。
古人为了避免此类血瘀证的发生,就常让女子食用益母草膏来养生,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
现在人们经济、医疗条件好了,便常将益母草同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党参、白术、香附子等配伍使用,可有效帮助女士缓解血瘀气滞之症,对于女士常见的经期疾病也是有良效的。
2、益母草可以清热解毒
益母草不但味道辛散,且有苦味,偏于寒凉,而苦寒之药,多能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益母草入药自然也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加上益母草的辛味有透散之力,所以益母草入药对于热毒导致的皮肤疮痈、痒疹、肿毒等情况,还能起到解毒消肿、透疹止痒的效果。
皮肤轻微的红肿疔毒,古人就直接用新鲜的益母草捣烂外敷;若是皮肤有红疹痒痛,则还可以将其煎汤,内服加外用冲洗,透疹止痒之效也是很好的;有时间在野外遇到了虫蛇咬伤,古人也会用益母草来应急,解毒之效也不错。
现代的一些化妆品也学习到了中医的精髓,将益母草的有效成分添加到面膜之中,对于皮肤表面的痤疮、痘毒也是有消除作用的。
3、益母草可以利水消肿
益母草除了上述几种功效外,在助人利水除湿方面也是有效的。只不过益母草和其它一些专业利水的药材相比功效较弱,所以常需要配伍使用。
像下焦湿热蕴结,久久不散而导致的湿热淋症,中医里面就常将益母草和白茅根、车前草等配伍使用。
肾为水脏,可调节一身水液平衡,而肾脏有疾病的时间,往往会伴有水肿之症。古人在应对肾脏炎症引起的水肿时,也常会用到益母草,并将它和鱼腥草、车前草、茜草、白花蛇舌草等配伍使用,利水消肿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你好;
[植物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60~120cm,有倒向糙伏毛。根生叶近圆形,叶缘5~9浅裂,具长柄,中部叶掌状3裂,裂片矩圆形;花序上的叶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稀少牙齿;叶片两面被柔毛。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5齿,前两齿靠合;花冠紫红或淡紫红,长1~12cm,花冠筒内有毛环,上下唇几等长;雄蕊4,二强。小坚果熟时黑褐色,三棱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茎呈方柱形,四面凹下有纵沟,长30~60cm,直径2~8mm。表面淡黄绿色,密生茸毛。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叶片多卷皱破碎,完整者下部叶为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均有叶柄;顶部叶呈长椭圆形至线形,近于无柄;叶片两面均密被细绒毛。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花小,花冠二唇形,粉紫色,花萼筒状。有青草气,味甘微苦。
[收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药禁忌]阴虚血少、月经过多、寒滑泻利者及孕妇禁服。
[一般药材性状]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断者长约2cm。
主要作用:
益母草,又名坤草、益母花等,为唇形科直立草本植物。它是历代中医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益身养颜的良药,全株富含硒、锰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的功效。它株形俊秀、叶美花妍,是优良的夏季庭院赏花植物。其茎叶可食,味道清香爽口,凉拌或煲汤皆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保健蔬菜。
益母草广布于全国各地,较常见的还有细叶益母草、白花益母草等。多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荒郊或路边,尤以向阳处为多。其株高30 厘米至100厘米,茎呈方柱形,叶型变化较大,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在花期脱落,多为卵形至近圆形,掌状3裂。茎中部的叶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多个长圆状线形裂片。花序上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轮伞花序腋生,具花8朵至15朵,基部弯曲而外伸,花萼钟形,花冠粉红色至淡紫红色,花后结实为淡褐色三菱形坚果。花期6月至9月,果期7月至10月。
益母草生性粗放,喜温暖较湿润环境,耐严寒,一般土壤均可栽种,但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及排水好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宜。一般多采用种子直播繁殖,种子可于秋季从野外采集,干燥保存到翌年春分至芒种时节。播种应选择通风、向阳处进行,先整地做畦并施足基肥,行距20厘米至30厘米,划1厘米至2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推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即可出苗。当苗高5厘米至10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至15厘米定苗,并适时松土除草,以小水勤浇。当植株开始抽茎开花时,要追施1次至3次充分腐熟的液肥。若作盆栽观赏,可依据盆径的大小,以每盆3株至5株为宜。盆土可选用透水性较好的腐质土、田园土,略施底肥,依照地栽的播种方法进行。盆栽植株应放置在通风、朝阳的阳台等处养护,保持盆土湿润,定期追施稀薄的腐熟液肥,不可使盆土长期干旱缺水,以保证植株生长茂盛,花开不断。秋后应及时采收成熟的种子,以备来年种植。
益母草在生长中期内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食用栽培的植株不宜过多使用化学药剂,应以防为主,或采用天然的植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可用大蒜的浸出液防治白粉病,用烟草的浸出液杀灭地老虎等。观赏栽培的植株发生白粉病,可用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至800倍液喷雾,锈病可用97%敌锈钠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害主要为切根虫(地老虎)为害幼苗,可用90%敌百虫原药1500倍液进行灌浇毒杀。
益母草“除痘养颜膏”的制作使用方法:于夏初采集益母草地上部分,晾干后碾为粉末,用黄瓜榨汁适量、蜂蜜适量,调成糊状。晚上洗脸后敷面,干后洗去。既可除痘,又可嫩肤养颜。
益母草的五大美容功效:
目前,市面上各类化学美容品多如牛毛,价格也贵得离谱,一瓶号称化妆品中的“劳斯莱斯”的国外眼霜,打完折后还开价近600元人民币,实在令工薪阶层咋舌不已。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花很多的钱,利用市场上就可买到的中药材,你自己就能制作功效极佳的美容品。比如,近来在菜市上“显身”的益母草便是一种天然美容剂。
用中药美容,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春夏,古人喜欢用花卉或野生植物来制成天然美容品。相传,武则天就因终年使用益母草制成的美容品,令她50岁时,肤色仍像一个15岁少女一样鲜嫩,80岁时仍容颜不老。
下面介绍几则益母草美容佳品做法,分为内服与外敷两种,这些方法简单易学,没有副作用,功效显著,有空不妨一试。其实,回归自然,在化妆品中添加一些来自东方的草本精华,暗合近年化妆品开发的世界潮流。
外敷法
1敷面润肌剂
具体制法:将一整株益母草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切细、晒干、研为粉末,加入适量水和面粉,调和、揉成汤圆大的团状,然后用火煨一昼夜,待凉后,再研成粉末,每300克粉末中加入滑石粉30克、胭脂粉3克,一起拌匀,放入一个瓷瓶中,密闭一段时间即可用。
如何使用:每晚洗净脸,将药粉调成糊状,敷面20分钟取下,洗净。
2战“痘”面膜
具体制法:将益母草碾为粉末,黄瓜榨汁。
在黄瓜汁内加入益母草粉末和蜂蜜适量,调匀。如何使用:晚上洗脸后敷面,干后洗去。
内服
1除“痘”膏
具体制法:用益母草500克,切成细段,晒干后,烧成灰。再用醋调成丸子,火烧呈通体红,如此反复7次,再研细过筛,用蜂蜜调匀,存放于瓷器中。
如何服用:每天饭后服一粒。此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治疗雀斑、黑斑、黄褐斑等。
2治粉刺粥
具体制法:先将益母草50克、苏木、桃仁各9克切碎,加水适量,煎3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药汁与100克黑豆加水适量煮熟后,再放入粳米和水煮粥,粥烂时,加入红糖少许调服。
如何服用:早、中、晚各服1小碗,隔日服1剂。
3活血养颜汤
具体制法:鸡蛋4只煮熟去壳,将益母草30克,桑寄生30克洗净,然后把熟鸡蛋、益母草和桑寄生放进锅内,用文火煮沸,半小时后,放入冰糖,煲至冰糖溶化。
如何服用:除去汤中的益母草和桑寄生,吃蛋饮汤。此方补肝养血,妇女宜于在经前、经后饮用,效果更佳,也可用鹌鹑蛋代替鸡蛋,效果相同。
Tips:
益母草,又名茺蔚,坤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的药材,由于它含有硒和锰等微量元素,可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增生,因此,有养颜功效。
参考资料:
1,铅粉
敷铅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
2,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因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
3,黛粉
战国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子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专供女子画眉。那时还没有眉笔,女孩子一般用青色的柳枝点着稀释后的颜料画眉。
4,额黄
这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
5,口脂
湖南曾出土过西汉墓葬中的口红,尽管过了2000多年依然鲜艳夺目,口红制作技术十分精湛。在唐代,仅供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二三十种。
正如化妆达人能一眼识别出景甜在《大唐荣耀》不同剧集中的口红色号一般,唐人以蜂蜡代替前人的动物脂膏,又掺以朱砂、紫草,终于调试出红色、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
扩展资料
淘米水是最早使用的卸妆洗脸的水。而到了宋代,就已经拥有美容效果的肥皂了。将皂角与香料、各种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药配在一起,捣成碎末,再凝聚成团,做成团块形式的成品,在市场上出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益母草颗粒直接冲水喝就可以了,如果女性刚生产完,此时感觉恶露怎么也排不完,那这个时候就可以服用益母草颗粒,益母草颗粒能有效的帮助女性排出恶露,不过益母草颗粒不是马上就有效果的,那么喝益母草颗粒几天见效呢?
喝益母草颗粒几天见效益母草颗粒是一味中成药,里面的主要药物就是益母草,其次还有些辅料,比如蔗糖糊精等等。它的功效是活血调经的作用,它主要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血瘀就是我们中医的辨证分型,属于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的这种证型,可以服用益母草颗粒,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很少,如果您的月经量平常是正常的,突然服这个药了以后,出现月经量变少,可以去医院进行就诊,需要确定您的服药时间。
比如流产以后腹痛,阴道出血然后服用药物,一周后无效也应该到医院去就诊。所以它不同的情况,可能服用的时间是不同的,这需要医生根据您的望闻问切以后,根据您的辨证分型确定您的给药疗程,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方式。
如果每次来月经都会很痛,考虑是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在月经来之前1-2天,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凉食物和刺激性辛辣食物,另外注意多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保持好心情,益母草颗粒和提前1天服用,另外使用元胡止痛片,不能等着痛经开始了再用药,这样的话效果不好。
月经失调的危害月经失调的危害大,女性一定要重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月经失调都有哪些危害:
1月经失调能够影响女性的美貌,月经失调的患者,心情很不好,情绪低落,就容易出现色斑,痘痘等问题。很多的女性使用化妆品来遮住,化妆品含有很多的化学物质,对脸部的伤害更大。色斑等是机体发生了病变,患者需要及时医治。不然会影响患者的美貌还会影响患者的健康。
2月经不调的患者不及时医治会引起子宫内膜移位、宫颈炎、月经性哮喘等其它病状。月经失调,要及时医治,不然就会导致百病缠身的现象,患者不要因小失大。
3月经失调会引起女性的头痛。月经失调的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的现象。根据调查,月经失调的患者有很多的患者都有头痛症状。头痛在医学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病,但是头痛的医治很复杂,月经失调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进行治疗,不然患有头痛病还多了一种病症。
患有月经失调的患者应该及时的去医治,不要让自己的一种病,把身体其它的健康的部分拖垮了,记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古代美女化妆法则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古代化妆品——
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
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姹紫嫣红话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的女子脸上很少有痘痘,是她们用的护肤品好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的女子脸上很少有痘痘,是她们用的护肤品好吗、人们常说的“益母草”,在中医里面具体有什么作用、请问益母草膏有什么功效可以随便吃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