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行业需求环境分析

美妆行业需求环境分析,第1张

行业主要企业:上海家化(600315)、拉芳家化(603630)、珀莱雅(603605)、

青岛金王(002094)、国药现代(600420)、朗姿股份(002612)、青松股份(300132)、名臣健康(00291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中国美妆护肤用户年龄、Z世代美妆护肤用户性别、Z世代的美妆购煤渠道等

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超700亿美元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25-29岁的消费者数量最多

在美妆护肤用户的年龄结构方面,18-29岁的用户占比达到了约50%,其中,25-29岁的用户占比最大,为295%。

Z时代女性是美妆护肤用品消费主力

Z世代出生于1995-2009年,成长于优渥的经济条件和丰富的物质生活背景下,从小被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科技产物环绕。他们年轻,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同时拥有较高的消费力,为中国新消费、新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力量。

从Z世代美妆护肤用户的性别结构来看,2020年,女性占比达到了77%,占据主导地位。

一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数量相差不大

在美妆护肤用户的城市分布方面,美妆护肤用户的城市分布较为均衡,其中,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最大,为23%,二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占比相当,分别为219%和216%。

电商平台是Z世代购买美妆护肤品的首选渠道

从Z世代的美妆购煤渠道来看,超六成Z世代最近一年在电商平台购买过美妆护肤产品,美妆护肤品牌在电商平台都有布局自己的品牌旗舰店,另外线下美妆护肤集合店也在电商平台纷纷建设自己的品牌店。

整体来说,Z世代的女性是当下我国美妆消费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疫情的影响也使得Z世代女性在选择美妆消费方式时更偏向与线上。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妆新零售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你可以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库,或者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化妆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且从化妆品网购规模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化妆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化妆品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180亿元,而化妆品网购交易规模占化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9年的840%逐年增长至2015年的33%左右。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化妆品线上企业逐渐挤压了传统线下企业的市场。

互联网为何能够改变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习惯?笔者认为,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80%为女性,除了便利性以外,女性消费者考虑更多的则是产品价格,而互联网购买则更有价格优势。以法国高端化妆品牌雅诗兰黛为例,2015年7月1日,我国日用消费品几口关税税率下调后,50ml的雅诗兰黛小棕瓶价格是850元;美国税前价是571元;相比之下,国内化妆品电商平台乐蜂网上同一产品价格是679元。大部分消费者不可能为了购买一款化妆品专门飞往国外进行购买,因此化妆品电商平台则成了消费者的选择。

——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2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230944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616433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3%。

——中国化妆品行业处于多品牌竞争状态

我国化妆品市场按价格和目标消费群,可以划分为高端(奢侈)化妆品、高档化妆品、中高端化妆品、大众化妆品和极致性价比五个细分市场。五个细分市场均处于多品牌竞争状态。

高端(奢侈)化妆品市场和高档化妆品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如娇兰(Guerlain)、克里斯汀•迪奥(CD)、香奈儿(Chanel)、娇韵诗(Clarins)、兰蔻(Lancome)、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等。该类品牌主要定位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少数消费者,其利用其国际品牌优势在国内大城市的百货商场设立专柜,以树立高端品牌和高端消费的形象。

中高端市场上,外资品牌化妆品和国内经典国货品牌共同竞争,外资品牌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国货品牌也逐步向中高端市场发展。该类品牌中外资品牌主要包括玉兰油(Olay)、巴黎欧莱雅(L'OREAL PARIS)、资生堂(SHISEIDO)等,国货品牌则包括佰草集(Herborist)、丸美(MARUBI)等。其一般通过百货商场专柜、大卖场、超市以及专营店等进行销售,并通过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和进行大规模媒体宣传等方式,充分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大众化妆品被部分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分占。该类品牌主要针对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一般通过大卖场、超市以及专营店等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在电商中的布局也相对最广。该领域品牌数量较多,外资品牌包括妮维雅(NIVEA)、旁氏(POND'S)等,本土品牌包括相宜本草、自然堂、丁家宜等。

2020年受疫情冲击,中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化妆品网上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不论是中高档品牌还是大众品牌都在进行互联网布局,通过电商渠道扩大覆盖范围提高销售能力,电子商务给各品牌提供了实体店以外的另一个竞争平台。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国际品牌注重产品营销、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有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内化妆品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基于Euromonitor的数据来看,中国化妆品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化妆品企业占据,排名前三的企业为欧莱雅、宝洁和雅诗兰黛,市占率分别为122%、9%和54%。市占率排名前十品牌的国产企业仅有上海百雀羚和伽蓝集团,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八,市占率分别为2%和19%。

注:截至2023年1月,Euromonitor未公布2022年数据。

——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国际化妆品市占率较低

由于国际化妆品市场大部分都被如欧莱雅、宝洁和雅诗兰黛等国际化妆品龙头企业挤占,且中国化妆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因此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国际化妆品市占率较低。根据欧睿的数据,2021年,全球化妆品市占率前5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仅有5家,包括百雀羚、伽蓝集团、上海家化、上海上美和云南白药,其市占率分别为03%、03%、02%、02%和02%。

——中国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综合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市场规模较大,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会持续保持全球化妆品行业领军市场的地位。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未来,在即时性美容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对个性展现的追求,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将以快速度增长,前瞻预测到202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9374亿元,2023-2028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11%。

注:该预测值包括脱毛膏等特殊化妆品。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8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分析:中国为最大市场,产品中高端发展趋势渐显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面膜市场 产品将向中高端领域发展

面膜作为护肤品的重要子类别,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高速发展,2018年全球面膜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亿美元。随着中国消费者面膜消费习惯的养成,中国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面膜最大市场,维持着高于日、韩市场的增长速度。在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及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国面膜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产品将向中高端领域发展。

2018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将超70亿美元

面膜最早开始出现在西方的古埃及,古埃及蚀刻画栩栩如生的记载了人们浸浴海泥泥浆,并将泥浆涂抹在脸上保养肌肤的场景。海泥是一种深海中矿物泥,内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活性成份和丰富的矿物质,适合所有类型的皮肤,有提亮肤色,延缓衰老的明显作用。

面膜作为皮肤护理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各类皮肤特点定期敷用面膜,可以使油性皮肤脱脂,粗大的毛孔得到收敛,干枯皱褶的皮肤恢复光泽,暗疮皮肤的炎症得到抑制。近年来,全球面膜市场规模稳步上升,作为全球女性消费者在日常护肤中最常消费的一类护肤产品,拥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面膜行业深度调研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0亿美元。并呈现逐年增长状态,截止至2017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2013-2017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6%。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测算2018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将超70亿美元。

2013-2018年全球面膜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4年市场规模增速为125%)

全球面膜行业市场格局分析:中国占比最大

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贴片式面膜受亚洲市场主导,贴片面膜切合亚洲人护肤习惯,亚洲也是全球贴片面膜收入最高的地区。得益于贴片面膜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面膜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近年来中国面膜市场维持着高于日、韩市场的增长速度,中国面膜市场规模约占全球面膜市场总量的48%;日本、韩国分列第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9%、6%;美国和英国仅占比4%和2%。

全球面膜行业市场格局分析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我国面膜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

随着中国消费者面膜消费习惯的养成,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面膜最大市场,2012-2017年中国面膜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8%。2012年我国面膜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截止到2017年我国面膜市场规模已经顺利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了2075亿元。并且增速也保持着继续上升趋势。2017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达到148%,比上年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2018年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2018年我国面膜市场规模将达23863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面膜市场规模年均增速约为15%。并预计到了2023年我国面膜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元。

2017-2023年我国面膜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御泥坊线上零售额位于第一

从2018年中国面膜网络零售额来看,排在前十的品牌是御泥坊、膜法世家、肌司研、一叶子、WIS、美迪惠尔、RAY、春雨、百雀羚和美即。其中御泥坊线上零售额位于第一,占比为36%;其次是膜法世家占比为35%。从前十品牌零售额占比来看,总体占比为27%。相对整体面膜行业而言,品牌入局者众多,市场集中度下降,线上价格战为主要趋势。而且相对于不同功效的面膜,市场进一步细分。面对网红经济,流量明星代言,面膜销售模式也在不断改变。

2018年全年中国面膜网络零售额TOP10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消费升级推动中国面膜市场,产品将向中高端趋势发展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不再只是“价廉”,而更看重“物美”,消费升级的趋势越发明显。根据不同的价格,将面膜产品区分为奢侈品、小资品、标准品、学生品和廉价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面膜市场的主流定价依然维持10-20元/片之间,但呈现整体价位缓慢攀升的局面—低价区的比例份额渐渐萎缩,高价区的比例份额在渐渐扩大。一方面是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升级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面膜市场竞争对于品质的诉求,材质在升级,由无纺布到蚕丝到生物纤维,精华液的浓缩度及原料档次也在提升。

面膜产品不同价格消费者接受程度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使用周期看,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女性消费者平均每15、2、25周使用一张面膜产品,而中国适龄女性平均每6周使用一片。未来,随着人均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美丽经济的普及,对标日韩,预期中国适龄女性使用频次将有显著提升,有望助力中国面膜市场规模攀上新高峰。

从市场前景、行业发展阶段、产品趋势和增长策略对化妆品行业做个分享。

1、市场前景 - 二、四季度向好

化妆品市场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行业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其发展空间依旧广阔。对标日本、韩国2020年人均化妆品消费103、165美元,中国人均化妆品年消费额45美元,显著低于日韩。结合下沉市场美妆意识觉醒和美妆消费习惯养成,以及消费者需求持续升级驱动量价提升的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美妆市场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但随着基数的变大以及流量红利的消减,行业也将不可避免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单就2022年行业增长来看,第一季度伴随全国多地疫情持续,美妆消费进入疲软期,叠加去年高基数,增长较弱。而随着疫情好转,消费信心恢复,以及二、四季度商家大促期来临、消费力释放,行业有望逐渐向好。

2、行业发展阶段 - 产品的打磨是铁饭碗

行业从渠道为王进入到产品为王的阶段。过去,美妆品牌的增长高度依赖线下渠道,与线上线下渠道切换带来的流量红利。但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和市场竞争加剧下流量费用持续走高,企业必要回归本质、注重产品的打磨,我国美妆行业也将逐步进入产品驱动阶段。

3、产品趋势 - 加码深层次研发是关键

在国内美妆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细化、升级的大势之下,品牌加码深层次研发创新提上日程。从过去的“大牌平替”、品类红利、产品外观设计创新中更进一步,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推动配方创新、原料创新、工艺创新等基础层面的创新与产品差异化打造。从产品布局上看,本土美妆企业继续向高端品牌进击。长期以来,高端市场是国际品牌的主战场,本土品牌布局有限,但今年将是国内美妆企业进击高端市场,补充品牌矩阵空缺的重要转折点。2021年,colorkey珂拉琪母公司美尚股份在完成4亿元B轮融资后,其创始人曾表示将进一步布局高端美妆市场,并计划在2022年将其品牌占有率推进市场前三。贝泰妮同样在去年反复谈及高端市场,并计划于今年推出高端抗衰品牌,价格带在1000元左右。上海家化也在去年底推出了护肤品牌“佰草集太极”,为今年冲击高端美妆市场下注。此外,丸美、珀莱雅、林清轩、华熙生物等均发布新品、聚焦高端赛道,与欧美品牌展开竞争。而国产美妆品牌在高端市场集体投入所形成的规模声量、市场教育力度,也有望推动行业的加速成长。

4、增长策略

夯实产品差异化认知

国货崛起、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之下,营销差异化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避开进入审美疲劳期的传统卖点,深耕Z世代需求,通过对热点的追踪与运用,对研发能力、明星成分的强调,对更加细分的购买场景量体裁衣,重塑消费者心智,并与国际品牌错位竞争。

注重品牌力的提升

社媒营销逐步进入红海市场,流量成本不断提升,ROI<1成为更多品牌的投放常态。因而品牌营销手段面临转型,在拥抱新营销方式的同时,也要基于实现品牌差异化的消费者认知的目的,从关注转化率向品宣投放平衡,并培养全链路运营能力,获取品牌力提升带来的长期综合效果。

重塑渠道价值

在注重品牌力的基础之上,美妆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渠道价值。在线上流量持续分化,线下新锐美妆集合店、医美渠道等异军突起的浪潮中,调动营销资源深耕各类购买场景,在公域渠道将已有的品牌力进行传播放大,在私域渠道中坐实企业口碑和品牌力、建立用户粘性,最终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多品牌、多品类布局

2022年,多品牌、多品类发展仍将是美妆企业的核心课题。近两年来,美妆集团上市进程加快、投资机构扶持新锐品牌,为自有孵化及并购提供了资本,美妆企业多品牌、多品类步伐加快。而随着产品与品牌矩阵的完善,企业在产品开发、渠道议价和营销资源上协同效应也将明显,进而打开中长期发展想象空间。

行业监管趋严下良性发展

化妆品行业的整体监管趋严,在产品安全性和营销宣传的合规性方面不断提高门槛,这在提升了企业产品检测的资金成本,与产品上新的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益于行业乱象肃清,为企业获得更加友好的发展环境,助力品牌健康成长。

出海开启新增长

国货美妆出海正在提速。花西子、完美日记、稚优泉、毛戈平等,或是依托平台及渠道资源实现品牌输出,或是通过收购当地品牌实现海外市场布局。随着全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拥有成熟线上运营经验与产品力的国货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不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处理事物就容易产生畸轻畸重的现象。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妆品市场结构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化妆品行业的市场竞争结构分析调研

当今,企业对化妆品的研发紧锣密鼓,各种护理、保养、彩妆等新型产品层出不穷,以此紧随国际化妆品市场的新方向。“绿色、自然与环保”已成为全球日化、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业的主流呼声。因此,安全、无毒副作用的叶醇及其酯类香料将成为我国化妆品界的新宠;另外,人们越来越认可果蔬的美容作用,从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天然微量元素,抗衰老、润肌肤、美容美体、经济又实惠成为了时尚。

然而,尽管各种流行趋势异彩纷呈,对于大大小小的化妆品企业来说,对化妆品市场的消费结构有一个宏观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无疑是重要而必须的。

由《2002CCB中国品牌评价 报告 》数据我们得出上图。该图显示了从功能角度划分出的几大类日用化妆品在全国市场上的渗透率状况。显然洗发护发用品普及率最高(974%),其次数润肤护肤品和洁肤沐浴用品普及程度高。至于婴儿洗浴润肤品,在其主力消费群——婴幼儿和年轻女性中的普及率还较低,说明这类日用品还远没有广泛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下面,就针对其中几个品类进行一下简析。

1洗发、护发用品: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和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己头发的精心清洗和护理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省的部分。目前,中国的洗发护发市场容量已渐趋饱和,不再会有成长期时那般增长。国内外众多品牌百舸争流,目前还是几个大型中外合资品牌帆在人先,垄断格局已基本形成。据调查,该市场65%以上的消费者已形成指名购买、定牌使用的习惯,一般会有规律地在四至五种洗发护发品牌间调换使用。

2润肤护肤用品:

由《2002CCB中国品牌评价报告》数据我们得出上图。北京三露的“大宝”在众多国有护肤品品牌中独领风骚,以2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护肤品市场的榜首;“小护士”作为国产品牌在占领市场方面也相当成功,以15%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护肤品市场的第二。和其他昂贵的国外品牌相比,这两个国产品牌相对较低的价格似乎更能赢得中国平民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国外护肤品也毫不逊色,在总的市场占有率上基本和国内护肤品平分秋色。

润肤护肤品是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发展最快的一类。中国广大的地理区域和多层次的人口构成,使得国内外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护肤品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即各自相应的规模化消费群;近年来,中档产品的市场份额有较大幅度上升,表现出较佳的市场前景。

从产品的物理形态上看,基本都是以膏霜、乳液的形式出现;然而,细分化进程却不断向前推进,产品新概念层出不穷。在诸多品牌起伏的化妆品海洋中要想赢得一席之地,企业只有进行产品和市场的细分以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

3纯化妆类用品:

全国有几千个化妆品品牌,其中,外资合资企业的名牌产品占据该市场的主要地位,它们总共的市场份额约70%。而国有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了中国化妆品市场企业的绝大多数,其加总的市场份额却很少,只有羽西、大宝、丁家宜、奇士美这几个国内品牌在市场占有率上小有成就。

中国纯化妆类用品的市场远未饱和,虽然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女性追逐着浓妆淡抹的时尚,但国内大部分人口还是素面朝天。272%(来自《2002CCB中国品牌评价报告》数据)的渗透率意味着我国纯化妆类用品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广阔的。

另外,值得提及的还有当今日用化妆品业的几个发展趋势。

1 儿童 化妆品:年轻母亲使用儿童化妆品的时尚已开始形成。调查资料显示,市场上30%的儿童化妆品被年轻女士使用。

2运动型化妆品:为了显示整体美,很多喜好 体育运动 和形体健美的消费者希望能够防止水分流失、防臭、防汗、便于携带、保湿、杀菌等运动型化妆品的出现。

3男性专用品:虽然男性化妆品尚未出现旺销态势,但其市场前景及潜力已经引起国际大型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注意,有利于男性购买产品的市场环境及配套服务正在明显改善,更多更适合中国男性的化妆新品逐步开始上市。

4生化工程产物的化妆品:以生物制剂、生物活性提取物、天然植物添加剂为代表的化妆品新原料,已成为化妆品开发的主流。随着回归自然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国内对加有中草药成分的化妆品研究日趋活跃,上海“家化”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中草药化妆品研究机构。目前,国内已有数百种中草药化妆品应市,消费者对祛斑、消痣、去皮肤色素等方面的需求,基本是由中草药添加剂或天然原料制成的化妆用品来满足的。

以上是关于国内日用化妆品业的总体产品结构分析。下面,就针对该行业内的企业规模、总体竞争结构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

在护肤品行业和化妆品行业中,CR4分别为30%和40%,因而企业的集中度都不高,还没有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结构,基本属于垄断竞争的态势。入世以后,会有更多的国外日化企业步入这个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国的化妆品大市场已不再只属于中国人自己,而是汇集国内外先进技术、特色品牌于一处的化妆用品大熔炉。国内弱小的民族化妆品业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所处环境会更加严酷。

然而,事务往往是双刃剑。国外企业大举进攻国内日化品市场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宝贵 经验 。例如,外企强劲的 广告 宣传攻势、公关应用、品牌塑造;成功的营销策略;品种多、花色全能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个性化生产;精致美观、高雅华贵的包装设计;对目标消费者心理特点的把握从而引领潮流的能力;对化妆品消费趋势精确到位的预测;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研究;注重科技的投入和营销网络终端的建设等等。这些,使我国日用品行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总之,对我国民族化妆品业来说,未来是挑战和希望并存的。《2002CCB中国品牌评价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化妆品市场处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走近的阶段,目前这个行业仍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业内人士预测,今后几年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幅度显然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到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800亿元左右。可见,我国化妆品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国内化妆品市场结构分析

过去十年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 从2001 年的110 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2 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57%。与此同时,2011 年中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35 亿规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依托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化妆品销售额超过1,000 亿元,约占全球化妆品市场的68%,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巴西,位居第四。过去十年间,我国化妆品市场增长迅速。

2001-2011 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58%,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注:统计口径包括护肤、防晒、彩妆、香水、男士剃须护理及婴幼儿护理等。

化妆品行业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国内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约有5,000 余家,其中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到总数的90%,但市场份额不到20%。化妆品行业总体市场较为分散,超过1%份额的品牌已是市场上比较知名和常见的品牌。

就销售收入而言,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仅50多家,超过5亿元规模的本土品牌更是凤毛麟角。除少数品牌(如上海家化<2011年销售收入358亿元>、相宜本草<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335亿元>等)跻身国内中端市场外,绝大多数品牌集中在低端市场。

护肤产品是我国化妆品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2011年度,居民消费的护肤类产品占到化妆品市场总量的681%。其次是彩妆类产品,占比约为15%。男士剃须护理与婴幼儿护理品分居三四位,各占51%、45%的比重。

本地分析选用19年销售额近10亿的某化妆品旗下某一品牌的电商数据,时间跨度为2019年9月-2019年12月

1查看该电商的运营情况

2客户分类,探索不同客户群的营销策略

一是探索电商情况,主要探索其订单数和销售额的增长情况、用户每月消费情况,以及各区域销售额对比情况;

二是构建RFM模型,对客户群进行分类,探索不同客户群的营销策略

导入所需要的python包

读取所需数据集

数据说明

因为原数据集比较复杂,订单数据和产品数据都通过相应的键值连接,本文着重分析产品销售情况和客户分类,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取舍,数据清洗过程略过

进过数据清理之后,汇总成3个数据集:

每月订单数

可以看到:订单数在11月份-12月份期间增长了30%,有可能是因为双11活动前后大量促销导致

每月销售总额

从月消费人数来看,国庆大促的促销活动带来了大量用户消费,效果明显。而双11活动的带来用户消费并不多

用户平均消费68元,中位数为99,超过一半的用户仅消费99元,方差为302,存在高消费用户(询问业务后发现部分高消费用户为经销商)

用户累计消费金额占比

40%的用户占据了60%的销售额,另外60%占据了40%的销售额,消费集中在一些高消费用户上

一般价值客户贡献的金额并不高,所以没必要在这一块花费太多心思和精力,应该着重将运营的中心放在重要保持客户上,如何留住核心收入来源的"重要价值客户"以及通过各种运营方法保持"重要保持客户"和召回"重要挽留客户"是下一阶段的任务

用户流失相当多,活跃用户相对稳定

该品牌主要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和准一线城市较受欢迎,说明与经济发展情况有较大关系

排名第一的是某款99包邮的流量款面膜,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流量款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位置。

就数据反映的情况来说,该品牌化妆品的流量款虽然带来了大量的流量(潜在客户),但是带来的消费贡献并不高,只有重要价值客户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贡献,要把运营的重点放在老客户身上,毕竟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成本的3—10倍。

以上就是关于美妆行业需求环境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美妆行业需求环境分析、要想知道化妆品行业的情况,到哪些网站上查找资料数据,比如某公司的市场份额,生产品牌等、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454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