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有哪些常见菌种,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

化妆品中有哪些常见菌种,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第1张

您好,根据不同的国家的标准,经常检测的项目有所不同

1 国标常检如下项目:细菌总数 粪大肠菌群 金**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要求检测,但是在GB/T 7918中是没有要求。但是GB/T 7918是1987年的标准了,基本不用这个标准,还是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来做)

2 美国一般安全按照美国药典32版 61章和62章来检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SP 61&62,包含如下项目:好氧微生物总数 酵母和霉菌总数 耐胆汁酸革兰氏阴性菌 埃希氏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葡萄球菌 梭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需要指出的是FDA对化妆品有个无菌检验,但是这个标准测试周期长,一般不参照此标准来测试。

3 欧盟按照欧洲药典EP 2612 & 2613来检测,项目如下:好氧微生物总数 酵母和霉菌总数 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埃希氏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葡萄球菌 梭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丸美股份(603983)、水羊股份(300740)、贝泰妮(300740)、青岛金王(002094)、华熙生物(688363)等

本文核心数据:细分产品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原料发展趋势

——中国化妆品行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对于“个性”“高端”“定制”标签的追求欲望提升,使得消费者对于高端护肤品的需求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男士开始关注自身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树立,随着男性消费观念的转变,预计未来将会有来越多的男性关注美妆护肤产品。

综合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会持续保持全球化妆品行业领军地位。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未来,在即时性美容需求的推动下,以及对个性展现的追求,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将快速增长。

——中国化妆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1、合成生物技术

(1)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合成生物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应用层面更具优势。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原料

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已经小有成就。合成生物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部分化妆品原料的开发生产中,常用到的底盘细胞包括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蓝细胞等,可开发的化妆品原料包括天然产物,如虾青素、白藜芦醇、角鲨烯、重组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甚至维生素C等,也包括工业化学品如乙醇、丁醇、甘油和有机酸等。

目前我国上游原料公司和中游品牌商均已纷纷布局合成生物领域,已初步形成百花齐放格局。上游原料领域布局公司较多,目前多处于初始融资阶段,主要致力于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创新性原料,应用

于美妆、医药、食品饮料、农业等领域。

部分公司在制备原料的同时还创建了护肤品牌或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向中游拓展,如华熙生物;中游品牌商方面珀莱雅、贝泰妮、丸美股份等化妆品公司争相加入,通过自研或合作的方式向合成生物领域拓展。

(2)合成生物技术发展机遇

合成生物学或为国货化妆品原料和品牌商实现弯道超车提供良好机遇。与国际美妆产业相比,我国化妆品行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品牌市场地位相对较低,且大多做跟随研究。但合成生物学新技术或为

国内化妆品原料公司和品牌商提供弯道超车的机遇。

2、生物发酵技术

未来“微生物发酵技术”将逐步取代“植物细胞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的优势是可以生产各类不同的成分,即既能生物合成氨基酸、有机酸、黄酮、多酚等易吸收的小分子,也能制造多糖、多肽或蛋白等具有重要功效的大分子。而且,很多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成分也逐步采用发酵技术来制备。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安全、功效显著”的化妆品需求的持续增长,目前化妆品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凝聚在“安全”和“功效”两方面。因此,生物发酵化妆品势不可挡,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进入化妆品领域,它在“保湿、美白、抗衰、舒缓”等功效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

——中国化妆品行业原料发展趋势

国内公司在部分合成生物制备的化妆品原料中占据领先地位,未来化妆品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对相关原料的研发力度,塑造优势。我国在合成生物制备重组胶原蛋白、稀有人参、皂苷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结构支撑、能够促进止血及细胞黏附、刺激细胞再生、增殖的大分子蛋白。制备方面,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植物源性胶原蛋白,传统的胶原蛋白主要以化学酶法通过猪皮、鱼皮、牛皮等提取动物源胶原蛋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但易产生细胞毒性和排异反应。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制备的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更低,无毒性细胞,且可进一步加工优化,目前的核心技术点在于对胶原蛋白原有三螺旋结构的完整呈现。

目前,我国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具备较强的领先优势。技术层面,国货品牌较国际品牌开发并成功商业化可生产的更多类型的重组胶原蛋白,包括I型、II型、III型和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生产层面,国货品牌早于国际品牌于2009年开始了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应用拓展层面与通常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医疗或生物医用材料应用的国际品牌相比,国货品牌已经成功探索更广阔的下游应用,如功能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未来应该加大研究力度,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毛囊炎、疖、痈、脓肿甚至败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致全身播散,危及生命。

造成化妆品污染的主要微生物是病原细菌和致病真菌。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和肠杆菌等,也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芽孢杆菌。常见霉菌有青霉、曲霉、芽枝霉等。污染使产品变质,并可致病。

扩展资料

化妆品安全通用要求

按照我国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化妆品上市前应进行必要的检验,检验方法包括相关理化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毒理学试验方法和人体安全试验方法等。

化妆品终产品必须达到微生物指标要求,在进行配方设计时,要建立适宜的防腐体系,以避免在生产和消费者使用的环节微生物污染内容物造成终产品细菌或霉菌、酵母菌超标,或产生有害的致病菌。在生产环节采用一定的灭菌工艺,也可以有效地杀灭微生物,避免产品遭受一级污染,进而减少配方中防腐剂的添加量。防腐剂在配方中用量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终产品的安全性。

微生物对化妆品的污染,不仅影响产品本身的质量,而更严重的是它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世界各国极为重视,各国都制定了化妆品中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将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作为产品的一个质量指标,在各国关于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第二项指标是,化妆品中不得含有致病菌。

关于致病菌的定义在微生物学中应是很清楚的,但其内涵所包括的细菌是很广的。而在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这项指标中,所指的致病菌包括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1) 常规鉴定

常规鉴定内容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

(2) API细菌数值鉴定系统

API鉴定系统涵盖15个鉴定系列,约有1000种生化反应,目前已可鉴定超过600种的细菌。鉴定过程中,可根据细菌所属类群选择适当的生理生化鉴定系列,通过软件将待测细菌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妆品检测单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化妆品检测的产品类型:

清洁类化妆品:洗面奶、卸妆水(乳)、清洁霜(蜜)、面膜、花露水、痱子粉、爽身粉、浴液、洗发液、洗发膏、剃须膏、洗甲液、唇部卸妆液等。

护理类化妆品:护肤膏霜、乳液、化妆水、护发素、发乳、发油/发蜡、焗油膏、护甲水(霜)、指甲硬化剂、润唇膏等。

美容/修饰类化妆品:粉饼、胭脂、眼影、眼线笔(液)、眉笔、香水、古龙水、定型摩丝/ 发胶、染发剂、烫发剂、睫毛液(膏)、生发剂、脱毛剂、指甲油、唇膏、唇彩、唇线笔等。

化妆品检测项目:

1、常规项目:甲醛、甲醇、巯基乙酸、氢醌、苯酚、维生素D2、维生素D3、氨基酸

2、无机检测检测:可溶性锌盐、硼酸和硼酸盐、总氟、锶、镉、汞、砷、铅、pH值、游离氢氧化物,化妆品重金属检测

3、微生物检测: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

4、性激素检测:雌三醇、己烯雌酚、雌二醇、睾丸酮、甲基睾丸酮、黄体酮

5、防晒剂检测:二苯酮、对氨基苯甲酸、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水杨酸乙基己酯

6、防腐剂检测: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苯甲醇、苯氧乙醇、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

7、染发剂中的染料检测:氨基苯酚、间苯二酚、苯二胺

以上就是关于化妆品中有哪些常见菌种,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全部的内容,包括:化妆品中有哪些常见菌种,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列举化妆品的微生物危害的名称及危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425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