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 a b 化学本质的区别

叶绿素 a b 化学本质的区别,第1张

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叶绿素d、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

叶绿素名称 存在场所 最大吸收光带

叶绿素a 所有绿色植物中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高等植物、绿藻、眼虫藻、管藻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c 硅藻、甲藻、褐藻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d 红藻 红光和蓝紫光

原叶绿素 黄化植物(幼苗期) 近于红光和蓝紫光

细菌叶绿素 紫色细菌 红光和蓝紫光

化学结构

叶绿素分子结构 19世纪初,俄国化学家、色层分析法创始人MC茨韦特用吸附色层光和作用分析法证明高等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有两种成分。德国H菲舍尔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弄清了叶绿素的复杂的化学结构。1960年美国RB伍德沃德领导的实验室合成了叶绿素a。至此,叶绿素的分子结构得到定论。 叶绿素分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卟啉环(porphyrin ring),其功能是光吸收;另一部分是一个很长的脂肪烃侧链,称为叶绿醇(phytol),叶绿素用这种侧链插入到类囊体膜。与含铁的血红素基团不同的是,叶绿素卟啉环中含有一个镁原子。叶绿素分子通过卟啉环中单键和双键的改变来吸收可见光。各种叶绿素之间的结构差别很小。如叶绿素a和b仅在吡咯环Ⅱ上的附加基团上有差异:前者是甲基,后者是甲醛基。细菌叶绿素和叶绿素a不同处也只在于卟啉环Ⅰ上的乙烯基换成酮基和环Ⅱ上的一对双键被氢化。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两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叶绿素a分子式:C55H72O5N4Mg;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仪b分子式:C55H70O6N4Mg。在颜色上,叶绿素a 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 呈黄绿色。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巴”。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叶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叶绿素不参与氢的传递或氢的氧化还原,而仅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起的氧化还原)及共轭传递(直接能量传递)的方式参与能量的传递。 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氢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所置换。用酸处理叶片,氢离子易进入叶绿体,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易再与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人们常根据这一原理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叶绿醇是亲脂的脂肪族链,由于它的存在而决定了叶绿素分子的脂溶性,使之溶于丙酮、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由于在结构上的差别,叶绿素a呈蓝绿色,b呈黄绿色。在光下易被氧化而退色。叶绿素是双羧酸的酯,与碱发生皂化反应。 叶绿素不很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去镁叶绿素。叶绿素溶液能进行部分类似光合作用的反应,在光下使某些化合物氧化或还原。人工制备的叶绿素膜在光下能产生光电位和光电流,也能催化某些氧化还原反应。

[编辑本段]光和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落叶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将叶绿素离子化。产生的化学能被暂时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并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氧气。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将一片脱去淀粉的紫罗兰叶片放在阳光下数小时之后用碘试剂检测,可以发现只有叶片上绿色的区域变色而白色区域没有,也就是说只有绿色区域有淀粉存在。这显示了光合作用在缺乏叶绿素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叶绿素存在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编辑本段]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叶绿素的可见光波段的吸收光谱,在蓝光和红光处各有一显著的吸收峰。吸收峰的位置和消光值的大小随叶绿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叶绿素a最大的吸收光的波长在420-663nm,叶绿素b 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在460-645nm。当叶绿素分子位于叶绿体膜上时,由于叶绿素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会使光吸收的特性稍有改变。 叶绿素的酒精溶液在透射光下为翠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棕红色。这个红落叶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这个现象就是荧光现象。其主要原理是由于叶绿素有两个不同的吸收峰。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极强,如果把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光源与分光镜之间,可以看到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谱上就出现了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在波长为640nm-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波长为430nm-450nm的蓝紫光部分。对其他光吸收较少,其中对绿光吸收最少,由于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在透射光下是翠绿色的,而在反射光下是综红色的。 叶绿素溶液的荧光可达吸收光的10%左右。而鲜叶的荧光程度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 荧光效应在植物生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用这个效应可以研究植物的抗逆生理。因为在逆境下,植物的叶绿素会发生变换,研究其荧光,可以作为植物受逆境胁迫程度的指标。另外,还有一个磷光效应。就是当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光源,用灵敏的光学仪器还可在短时间内看到微弱红光,这就是磷光。

[编辑本段]生物合成与代谢

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途径,是由琥珀酰辅酶A和甘氨酸缩合成δ-氨基乙酰丙酸,两个δ-氨基乙酰丙酸缩合成吡咯衍生物胆色素原,然后再由4个胆色素原聚合成一个卟啉环——原卟啉Ⅳ 绿叶,原卟啉Ⅳ是形成叶绿素和亚铁血红素的共同前体,与亚铁结合就成亚铁血红素,与镁结合就成镁原卟啉。镁原卟啉再接受一个甲基,经环化后成为具有第Ⅴ环的原脱植醇基叶绿素,后者经光还原、酯化等步骤而形成叶绿素a。 落叶 叶绿素在活体内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它被叶绿素酶分解,或经光氧化而漂白。深秋时许多树种叶片呈美丽的红色,就是因为这时叶绿素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含量下降,原来被叶绿素所掩盖的类胡萝卜素、花色素的颜色显示出来的缘故。 在植物衰老和储藏过程中,酶能引起叶绿素的分解破坏。这种酶促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的只有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中植醇酯键水解而产生脱植醇叶绿素。脱镁叶绿素也是它的底物,产物是水溶性的脱镁脱植叶绿素,它是橄榄绿色的。叶绿素酶的最适温度为60-82℃,100℃时完全失活。起间接作用的有蛋白酶、酯酶、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果胶酯酶等。蛋白酶和酯酶通过分解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使叶绿素失去保护而更易遭到破坏。脂氧合酶和过氧化物酶可催化相应的底物氧化,其间产生的物质会引起叶绿素的氧化分解。果胶酯酶的作用是将果胶水解为果胶酸,从而提高了质子浓度,使叶绿素脱镁而被破坏。 在活体绿色植物中,叶绿素既可发挥光合作用,又不会发生光分解。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叶绿素经常会受到光和氧气作用,被光解为一系列小分子物质而褪色。光解产物是乳酸、柠檬酸、琥珀酸、马来酸以及少量丙氨酸。因此,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和方法以及适当使用抗氧化剂,以防止光氧化褪色。

[编辑本段]提取

叶绿素提取的准备工作是在一个半暗的房间里,室温保持在25℃。提取步骤如下: (1) 取1000克新鲜的绿叶,在韦氏搅切器中粉碎。 (2)将粉碎的1000克绿叶放进加有少量的碳酸钙的丙酮中(温度20℃)进行萃取,直到过滤、清洗后的叶子碎片为无色。 (3)将过滤后的丙酮提取液放到盛有1升石油醚和100ml丙酮的漏斗中,然后轻轻地旋转,同时加放蒸馏水直到分层为止。水层的大部分丙酮和水溶杂质被丢弃,只剩石油醚溶液。 (4)将石油醚溶液用蒸馏水再次净化后,用含有石油醚和001克草酸的200ml80%的甲醇溶液清洗5次以上,最后得到黄绿色悬浮液。 (5)用无水硫酸钠对悬浮液进行干燥,并将其渗入到3cm厚的蔗糖粉末制成柱中,然后用石油醚清洗沉淀的色素去掉类胡萝卜素,使之只含有天然的叶绿素。 (6)含有天然叶绿素的蔗糖柱分两层,绿层有4-10mm的叶绿素b层,另一蓝层为2-6mm的叶绿素a层。 (7)将位于蓝层正中的部分(约占蓝层的一半) 放入醚中,对此悬浮液进行过滤、洗提,用蒸馏水清洗,用硫酸钠干燥,再用器皿进行过滤后,得到叶绿素a。 (8)将(6)中的绿层中间部分移出,迅速放入醚中过滤、洗提,制成叶绿素b醚溶液。

[编辑本段]用途

造血功能

诺贝尔得奖人DrRichard Willstatter和DrHans Fisher发现:叶绿素的分子与人体的红血球分子在结构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饮用叶绿素对产妇与因意外失血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帮助解除体内杀虫剂与药物残渣

营养学家Bernard Jensen博士指出,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此外,他也发现一般上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数,但通过吸收大量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养颜美肤

新英国医药期刊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导: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与皮肤问题。美国外科杂志报导:Temple大学在1200名病人身上,尝试以叶绿素医治各种病症,效果极佳。

叶绿素

chlorophyll

一类与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光合作用是通过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叶绿素实际上见於所有能营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包括绿色植物、原核的蓝绿藻(蓝菌)和真核的藻类。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叶绿素有几个不同的类型∶叶绿素a和b是主要的类型,见於高等植物及绿藻;叶绿素c和d见於各种藻类,常与叶绿素a并存;叶绿素e罕见,见於某些金藻;细菌叶绿素见於某些细菌。在绿色植物中,叶绿素见於称为叶绿体的细胞器内的膜状盘形单位(类囊体)。叶绿素分子包含一个中央镁原子,外围一个含氮结构,称为卟啉环;一个很长的碳-氢侧链(称为叶绿醇链)连接於卟啉环上。叶绿素种类的不同是某些侧基的微小变化造成。叶绿素在结构上与血红素极为相似,血红素是见於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红血球内的色素,用以携带氧气。

分子立体模型绿色植物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阳光、泥土中的水份及矿物质来为自己制造食物,整个过程名为“光合作用”,而所需的阳光则被叶子内的绿色元素吸收,这一种绿色的有机化合物就是叶绿素。

叶绿素(chlorophyll):光合作用膜中的绿色色素,它是光合作用中捕获光的主要成分。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chlorophyll ,chl)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两种,分子式:C40H70O5N4Mg,属于合成天然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在颜色上,叶绿素a 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 呈黄绿色。在右图所示的叶绿素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此分子含有3种类型的双键,即碳碳双键,碳氧双键和碳氮双键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巴”。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叶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叶绿素不参与氢的传递或氢的氧化还原,而仅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起的氧化还原)及共轭传递(直接能量传递)的方式参与能量的传递。

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H+、Cu2+、Zn2+所置换。用酸处理叶片,H+易进入叶绿体,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易再与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人们常根据这一原理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共有a、b、c和d4种。凡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存在于高等植物、绿藻和眼虫藻中;叶绿素c存在于硅藻、鞭毛藻和褐藻中,叶绿素d存在于红藻。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由4个吡咯环通过4个甲烯基(=CH—)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称为卟啉(环上有侧链)。卟啉环中央结合着1个镁原子,并有一环戊酮(Ⅴ),在环Ⅳ上的丙酸被叶绿醇(C20H39OH)酯化、皂化后形成钾盐具水溶性。在酸性环境中,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取代,称为去镁叶绿素,呈褐色,当用铜或锌取代H,其颜色又变为绿色,此种色素稳定,在光下不退色,也不为酸所破坏,浸制植物标本的保存,就是利用此特性。在光合作用中,绝大部分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及传递光能,仅极少数叶绿素a分子起转换光能的作用。它们在活体中大概都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存在于类囊体膜上。

叶绿醇是亲脂的脂肪族链,由于它的存在而决定了叶绿素分子的脂溶性,使之溶于丙酮、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主要吸收红光及蓝紫光(在640-660nm的红光部分和430-450nm的蓝紫光强的吸收峰),因为叶绿素基本上不吸收绿光使绿光透过而显绿色,由于在结构上的差别,叶绿素a呈蓝绿色,b呈黄绿色。在光下易被氧化而退色。叶绿素是双羧酸的酯,与碱发生皂化反应。

叶绿素的作用

造血功能

诺贝尔得奖人DrRichard Willstatter和DrHans Fisher也发现:叶绿素的分子与人体的红血球分子在结构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饮用叶绿素对产妇与因意外失血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帮助解除体内杀虫剂与药物残渣

营养学家Bernard Jensen博士指出,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此外,他也发现一般上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数,但通过吸收大量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养颜美肤

新英国医药期刊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导: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与皮肤问题。美国外科杂志报导:Temple大学在1200名病人身上,尝试以叶绿素医治各种病症,效果极佳。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与储藏中的变化

① 酸和热引起的变化

绿色蔬菜加工中的热烫和杀菌是造成叶绿素损失的主要原因。在加热下组织被破坏,细胞内的有机酸成分不再区域化,加强了与叶绿素的接触。更重要的是,又生成了新的有机酸,如乙酸、吡咯酮羧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等。由于酸的作用,叶绿素发生脱镁反应生成脱镁叶绿素,并进一步生成焦脱镁叶绿素,食品的颜色转变为橄榄绿、甚至褐色。pH是决定脱镁反应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pH90时,叶绿素很耐热;在pH30时,非常不稳定。植物组织在加热期间,其pH值大约会下降1,这对叶绿素的降解影响很大。提高罐藏蔬菜的pH是一种有用的护绿方法,加入适量钙、镁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以提高热烫液的pH,可防止生成脱镁叶绿素,但会破坏植物的质地、风味和维生素C。

② 酶促变化

在植物衰老和储藏过程中,酶能引起叶绿素的分解破坏。这种酶促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的只有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中植醇酯键水解而产生脱植醇叶绿素。脱镁叶绿素也是它的底物,产物是水溶性的脱镁脱植叶绿素,它是橄榄绿色的。叶绿素酶的最适温度为60~82℃,100℃时完全失活。

起间接作用的有蛋白酶、酯酶、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果胶酯酶等。蛋白酶和酯酶通过分解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使叶绿素失去保护而更易遭到破坏。脂氧合酶和过氧化物酶可催化相应的底物氧化,其间产生的物质会引起叶绿素的氧化分解。果胶酯酶的作用是将果胶水解为果胶酸,从而提高了质子浓度,使叶绿素脱镁而被破坏。

③ 光解

在活体绿色植物中,叶绿素既可发挥光合作用,又不会发生光分解。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叶绿素经常会受到光和氧气作用,被光解为一系列小分子物质而褪色。光解产物是乳酸、柠檬酸、琥珀酸、马来酸以及少量丙氨酸。因此,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和方法以及适当使用抗氧化剂,以防止光氧化褪色。

最新研究前沿

日本发现叶绿素D可能影响全球碳循环。新华网东京2008年8月3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一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一种能使光合作用在近红外线照射下进行的物质——叶绿素D在地球海洋与湖泊中广泛存在,这种叶绿素可能是地球上碳循环的驱动力之一。

此前的研究认为,叶绿素D只存在于少数海洋藻类内部,分布在海洋中很有限的海域,对地球碳循环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和京都大学联合进行的新研究发现先前的结论有误。

这两所机构发表的新闻公报说,研究人员从北冰洋、日本的相模湾和琵琶湖、南极水域等水温和盐分浓度差异较大的9处水域采集水底堆积物,结果发现,所有堆积物中都含有叶绿素D及其光合作用的产物。

公报说,叶绿素D是吸收波长700纳米至750纳米的近红外线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色素,上述发现说明近红外线在光合作用中得到了利用,而且可能对地球上的碳循环产生了影响。

研究人员估计,若将全球范围内叶绿素D吸收的二氧化碳换算成碳,每年可能约有10亿吨,相当于大气中平均每年二氧化碳增加量的约四分之一。

色素也可以称为色阶,它是表示显示屏幕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彩指数。显示屏的色彩丰满度和精细度是由色阶决定的。业界的标准有256色、4096色、65536色。彩屏手机的色阶是以16倍为基数增长的。

色素的危害:

色素使食品更诱人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这些色泽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

在食品中添加色素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作红酒。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合成色素也登台上场,扮演着改善食品色泽的角色。

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某些合成色素致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前苏联在1968—1970年曾对苋菜红这种食用色素进行了长期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致癌率高达22%。美、英等国的科研人员在做过相关的研究后也发现,不仅是苋菜红,许多其它的合成色素也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科研人员说,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通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对人体有害。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

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的致癌作用更明显。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可形成丙种芳香胺化合物,芳香胺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动后与靶细胞作用而可能引起癌肿。此外,许多食用合成色素除本身或其代谢物有毒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混入砷和铅。过去用于人造奶油着色的奶油黄,早已被证实可以导致人和动物患上肝癌,而其它种类的合成色素如橙黄能导致皮下肉瘤、肝癌、肠癌和恶性淋巴癌等。

各国对合成色素的态度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色素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而且在食用色素的管理、合成色素的使用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多种合成色素已被禁止或严格限量使用。

在丹麦,研究人员建议,与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色素,不如在食品标签上标明添加色素的类型。通过这种方法,消费者可以对食品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此外,丹麦政府还决定禁止在基本食物中使用色素,并要求所有添加的色素都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丹麦采取这种行动是为了保证那些对某种色素过敏的人群食用没有色素的基本食物。

其他国家则更严格地限制某些色素,特别是偶氮类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可以合法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品种已经大为减少。在世界各国使用合成色素最多时,品种多达100余种,日本曾批准使用的合成色素有27种,现已禁止使用其中的16种。美国1960年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35种,现仅剩下7种。瑞典、芬兰、挪威、印度、丹麦、法国等早已禁止使用偶氮类色素,其中挪威等一些国家还完全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色素。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已禁止在肉类、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调味品、婴儿食品、糕点等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

我国限制使用合成色素

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也有严格的限制:凡是肉类及其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醋、酱油、腐乳等调味品、水果及其制品、乳类及乳制品、婴儿食品、饼干、糕点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只有汽水、冷饮食品、糖果、配制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过1/10000。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6个品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虽然对这6种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性仍然没有定论,但它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能不食用就尽量不要食用。

事实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屡禁不止,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过分追求食品的色泽。

化妆品中色素的危害不容忽视

合成色素不仅广泛使用在食品行业,在化妆品行业,也同样有它的阴影。

化妆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增香添美的必需品,但是,化妆品中的一些物质常常给爱美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这其中就包括色素。

化妆品是一种日用化学工业品,本身就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配合成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而大部分的化妆品都含有色素。

据一项统计显示,引起皮肤功能障碍的化妆品原料中最危险的是香料,其次就是色素和防腐杀菌剂,它们被称为化妆品的“三害”。造成伤害的比例分别为香料占506%,色素占439%,防腐杀菌剂占49%。

近年来,由于色素导致的皮肤病急剧增加,已成为医学界、美容界及化妆品界的专家们研究的一大课题,以至于他们给这种新型的皮肤病取名叫“化妆美容病”。

有研究人员指出,化妆品中的色素与人类皮肤的色素沉着有一定的关系。色素沉着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的褐色斑点,严重影响形象,与人类使用化妆品的用心背道而驰。研究人员说,化妆品中所含的色素也属焦油衍生物,长期使用会对光线发生敏感反应,从而导致色素沉着。化妆品引起的色素沉着多数还伴有皮肤潮红、丘疹等炎症现象。

口红是人们最常用的化妆品之一,由于它是涂在嘴唇上的,很容易在吃饭时溜到体内。一般来说,咽下微量口红对身体不大可能造成危害,但是口红中含有色素,长期使用会产生蓄积作用,对机体造成潜在危害。

色素还是导致人们对化妆品过敏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常引起烧灼、瘙痒、表皮剥脱、轻微疼痛等过敏症状。

天然色素正在替代合成色素

与人们对合成色素的危害性认识越来越深入相对应的是,天然色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合成色素截然不同的是,食用天然色素不仅没有毒性,有的还有一定的营养,甚至一定的药理作用。目前,开发研制天然色素,利用天然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已经成为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据报道,在日本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97种,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也有48种。

不过,由于天然色素成分复杂,加工过程中结构可能改变,或混入杂质,所以也不能盲目认为它是绝对纯净无害的。不过,应该肯定的一点是,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分析试验、工艺改进等措施可以将合成色素、天然色素的不利影响降到可安全使用的程度。只要使用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时都按照国家的法规严格执行,色素带给人们的将是欢乐和愉悦,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人们喜欢向食品中添加色素,使其色泽更诱人。

小儿慎食添加合成色素食品

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科研人员说,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通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对人体有害。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经常服用人工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引起下面一些危害。

1、引发儿童行为过激。

人们普遍感觉现时的小孩越来越任性、顽皮、反叛、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自制力差,越来越难管了,这与过量进食那些令少年儿童偏爱的诱人彩色零食中的合成色素有关。最新科学调查研究证明:“小儿多动症”、少儿行为过激与长期过多进食含合成色素食品有关。有关专家研究指出: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比较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化学物质敏感,若过多过久地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刺激大脑神经而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症状。

2、食用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应英国食品标准局请求,进行食用人工色素对儿童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包括酒石黄和落日黄在内的7种人工色素可能会使儿童智商下降5分。

3、由于小儿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进食合成色素,致使大量消耗体内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

我国对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也有严格的限制:凡是肉类及其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醋、酱油、腐乳等调味品、水果及其制品、乳类及乳制品、婴儿食品、饼干、糕点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只有汽水、冷饮食品、糖果、配制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过1/10000。

事实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屡禁不止,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过分追求食品的色泽。合成色素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能不食用就尽量不要食用,特别是小儿更应慎食。

玫瑰精油多用于女性美白护肤方面,而茉莉精油则多用于舒缓神经,调节气氛的芳香作用。

一、玫瑰精油的作用

1、玫瑰精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精油,被称为 “精油之后”。玫瑰鲜花在清晨摘下后24小时内即取出黄褐色的玫瑰精油,大约五吨重的花朵只能提炼出两磅的玫瑰油,所以是全世界最贵的精油之一。

2、玫瑰精油具有很好的美白护肤作用。玫瑰精油美白效果好取决于精油的3大特性:超强的渗透性,完美的吸收率和100%的安全性。玫瑰精油是天地间唯一能深入肌肤和人体内循环却不留化学残留的天然保养元素的精油,是一种萃取天然植物的花、叶、种子等部位的芳香液态物质。精油的分子结构很小,更为皮肤所接受,吸收率近乎完美,最重要的是自然、纯净、无副作用。

3、玫瑰精油是精油的典型代表,调整女性内分泌,滋养子宫,缓解痛经,改善性冷感和更年期不适。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美容护肤作用,能以内养外淡化斑点,促进黑色素分解,改善皮肤干燥,恢复皮肤弹性,让女性拥有白皙、充满弹性的健康肌肤,是最适宜女性保健的芳香精油。

二、茉莉精油的作用

1、茉莉精油产量极少因而十分昂贵,被称为“精油之王”。茉莉精油价格昂贵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具有高雅气味,而且具有明显的放松效果,可以振奋精神,提升自信心,使分娩顺利;还能平缓咳嗽,护理和改善皮肤弹性,淡化妊娠纹和伤疤。常见的茉莉精油是含量为25%的复方油。

2、茉莉精油是一种治疗严重精神压抑的有效药物,可以抚慰神经,建立一种自信,有乐观和精神欢快的感觉,还可以新生和恢复精力。

3、茉莉精油具有高雅气味,可舒缓郁闷情绪、振奋精神、提升自信心,同时可护理和改善肌肤干燥、缺水、过油及敏感的状况,淡化妊娠纹与疤痕,增加皮肤弹性,让肌肤倍感柔嫩。在泡脚的热水中滴入几滴茉莉精油,可以达到活血经络的目的。

扩展资料

玫瑰精油是世界名贵的高级浓缩香精,是香精油中的精品,是制造高级名贵香水的既重要又昂贵的原料,不但用来制造美容、护肤、护发等化妆品,还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

茉莉是种常绿的、多年生的灌木,有的是攀缘灌木,可以长到10m高。叶片深绿,花小、星状、白色,在夜间采摘花朵时香味最浓。茉莉花材必须在黄昏、花朵初绽时采摘,为了避免夕阳折射,采摘人必须穿黑衣。大约800 万朵茉莉花才能萃取出1 公斤精油,一滴就是五百朵。

而且萃取工艺也非常繁复,要先在橄榄油中浸泡数日后,再榨出橄榄油,留下的才是价格令人咋舌的茉莉精油。茉莉起源于中国和印度北部,它是被摩尔人(非洲西北部伊斯兰教民族)带到西班牙的。法国、意大利、摩洛哥、埃及、中国、日本和土耳其生产的茉莉精油最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玫瑰精油

百度百科-茉莉精油

没有绿叶醇这一说,应该叫叶绿醇,百度叶绿醇就知道是什么了,只是合成vc原料,没有其他任何用途了

现在好多产品说绿叶醇是保健品或者可以除甲醛都是骗人的,没有任何原理可言,没有任何依据。

你好!我是做原材料的,我来为你解答一下!绿叶醇又称绿叶素、叶绿醇,广泛存在于植物树木茎叶里!尤其樟树,薄荷树,松树里含量较多!主要作用:广泛用于用于环境治理,药物,天然的杀菌消毒抑菌必备,很多花露水里必备成分,部分植物提取的还可以分解甲苯甲醛等

绿色植物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阳光、泥土中的水份及矿物质来为自己制造食物,整个过程名为“光合作用”,而所需的阳光则被叶子内的绿色元素吸收,这一种绿色元素就是叶绿素。

叶绿素(chlorophyll):光合作用膜中的绿色色素,它是光合作用中捕获光的主要成分。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chlorophyll ,chl)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两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在颜色上,叶绿素a 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 呈黄绿色。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巴”。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叶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叶绿素不参与氢的传递或氢的氧化还原,而仅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起的氧化还原)及共轭传递(直接能量传递)的方式参与能量的传递。

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H+、Cu2+、Zn2+所置换。用酸处理叶片,H+易进入叶绿体,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易再与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人们常根据这一原理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共有a、b、c和d4种。凡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存在于高等植物、绿藻和眼虫藻中;叶绿素c存在于硅藻、鞭毛藻和褐藻中,叶绿素d存在于红藻。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由4个吡咯环通过4个甲烯基(=CH—)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称为卟啉(环上有侧链)。卟啉环中央结合着1个镁原子,并有一环戊酮(Ⅴ),在环Ⅳ上的丙酸被叶绿醇(C20H39OH)酯化、皂化后形成钾盐具水溶性。在酸性环境中,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取代,称为去镁叶绿素,呈褐色,当用铜或锌取代H,其颜色又变为绿色,此种色素稳定,在光下不退色,也不为酸所破坏,浸制植物标本的保存,就是利用此特性。在光合作用中,绝大部分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及传递光能,仅极少数叶绿素a分子起转换光能的作用。它们在活体中大概都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存在于类囊体膜上。

叶绿醇是亲脂的脂肪族链,由于它的存在而决定了叶绿素分子的脂溶性,使之溶于丙酮、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主要吸收红光及蓝紫光,因而使其显绿色,由于在结构上的差别,叶绿素a呈蓝绿色,b呈黄绿色。在光下易被氧化而退色。叶绿素是双羧酸的酯,与碱发生皂化反应。

叶绿素的作用

造血功能

诺贝尔得奖人DrRichard Willstatter和DrHans Fisher也发现:叶绿素的分子与人体的红血球分子在结构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饮用叶绿素对产妇与因意外失血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帮助解除体内杀虫剂与药物残渣

营养学家Bernard Jensen博士指出,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此外,他也发现一般上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数,但通过吸收大量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养颜美肤

新英国医药期刊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导: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与皮肤问题。美国外科杂志报导:Temple大学在1200名病人身上,尝试以叶绿素医治各种病症,效果极佳。

叶绿素的多种保健功能

随着人们对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关注程度逐渐增高,叶绿素——这种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保健功能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健之堂专家指出叶绿素除了可以抵抗辐射,强健肌肉,还另有八大保健作用。

1)造血作用: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没有叶绿素,就不能源源不断地制造血液,人体就会发生贫血。

2)提供维生素: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与无机盐,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还可以保持体液的弱碱性,有利于健康。

3)维持酶的活性:酵素也称“酶”,是人体内化学变化的催化剂,负责各种化学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工作。若酵素不足,一些化学物质得不到充分的分解与合成,就会形成过氧化物质自由基,它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叶绿素可以维持酵素的活性,使其发挥出极强的抗氧化作用,抵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4)解毒作用:叶绿素是最好的天然解毒剂,可以中和各种垃圾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剂、添加剂和香精等在体内积存的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

5)消炎作用:叶绿素还能预防感染,防止炎症的扩散,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对于很多炎症特别是皮肤发炎、外伤、久治不愈的胃溃疡、肠炎等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脱臭作用:叶绿素的又一重要作用就是脱臭,原因在于它可以抑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只要每天适量的饮用青汁,就能使口腔、鼻腔、身体散发出的口臭、汗味、尿味、粪便味等异味消失。

7)抗病强身:叶绿素在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方面也有很多作用。如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还有抗衰老、抗癌、防止基因突变等功能,是人体健康的卫士。

8)纤维素丰富:因为纤维在植物的叶子中与叶绿素一同存在,所以摄取叶绿素就等于同时摄取了纤维素。

健之堂KenNoDo健康食品推荐:

KND大麦若叶青汁是用绿色植物大麦幼苗精制而成,大麦苗经日本科学家荻原义秀博士十多年来的研究证实是陆地上单项资料中,含营养最丰富、最均衡的一种植物。青汁中不仅有丰富的叶绿素,还含有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活性酵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是一种天然高碱性食品,对于改善酸性体质,净化血液、抗氧化、排出毒素、预防疾病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叶绿素 叶绿素(chlorophyll)是使植物呈现绿色的色素。叶绿素 包括a、b、c、d四种。高等植物中含有a、b两种,叶绿素c、d存在于藻类中,而光合细菌中则含有细菌叶绿素(bacteriochlorophyll)。叶绿素a(Chla)呈蓝绿色,叶绿素b(Chlb)呈黄绿色,分子量分别为892和906,叶绿素是双羧酸的酯,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它们的分子式可以写成:�

叶绿素a与b的分子式很相似,不同之处是叶绿素a比b多两个氢少一个氧。两者结构上的差别仅在于叶绿素a的B吡咯环上一个甲基(-CH3)被醛基(-CHO)所取代(图4-5A)。图4-5主要光合色素的结构式(HMohr and PSchopfer,1978)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植醇,phytol)的"尾巴"。卟啉环由四个吡咯环以四个甲烯基(-CH=)连接而成,它是各种叶绿素的共同基本结构。吡咯环的中央络合着一个镁原子,镁偏向带正电荷,而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带负电荷,因而"头部"有极性,是亲水的。另外还有一个含羰基的同素环(含相同元素的环),其上一个羧基以酯键与甲醇相结合。环D上有一个丙酸侧链以酯键与叶绿醇相结合,叶绿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所组成的双萜,是亲脂的,能伸入类囊体的拟脂层,故叶绿体能定向排列�

卟环上的共轭双键和中央镁原子容易被光激发而引起电子的得失,这决定了叶绿素具有特殊的光化学性质。 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Cu2+、Zn2+�等所置换。当为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Pheo)。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鲜艳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叶绿素是一种酯,因此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通常用含有少量水的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者95%乙醇,或丙酮∶乙醇∶水=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这是因为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很牢,需要经过水解作用才可被提取出来。

以上就是关于叶绿素 a b 化学本质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叶绿素 a b 化学本质的区别、叶绿素或色素、玫瑰精油和茉莉精油的作用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353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