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又名坤草、益母花等,为唇形科直立草本植物。它是历代中医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益身养颜的良药,全株富含硒、锰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的功效。它株形俊秀、叶美花妍,是优良的夏季庭院赏花植物。其茎叶可食,味道清香爽口,凉拌或煲汤皆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保健蔬菜。
益母草广布于全国各地,较常见的还有细叶益母草、白花益母草等。多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荒郊或路边,尤以向阳处为多。其株高30 厘米至100厘米,茎呈方柱形,叶型变化较大,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在花期脱落,多为卵形至近圆形,掌状3裂。茎中部的叶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多个长圆状线形裂片。花序上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轮伞花序腋生,具花8朵至15朵,基部弯曲而外伸,花萼钟形,花冠粉红色至淡紫红色,花后结实为淡褐色三菱形坚果。花期6月至9月,果期7月至10月。
益母草生性粗放,喜温暖较湿润环境,耐严寒,一般土壤均可栽种,但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及排水好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宜。一般多采用种子直播繁殖,种子可于秋季从野外采集,干燥保存到翌年春分至芒种时节。播种应选择通风、向阳处进行,先整地做畦并施足基肥,行距20厘米至30厘米,划1厘米至2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推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即可出苗。当苗高5厘米至10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至15厘米定苗,并适时松土除草,以小水勤浇。当植株开始抽茎开花时,要追施1次至3次充分腐熟的液肥。若作盆栽观赏,可依据盆径的大小,以每盆3株至5株为宜。盆土可选用透水性较好的腐质土、田园土,略施底肥,依照地栽的播种方法进行。盆栽植株应放置在通风、朝阳的阳台等处养护,保持盆土湿润,定期追施稀薄的腐熟液肥,不可使盆土长期干旱缺水,以保证植株生长茂盛,花开不断。秋后应及时采收成熟的种子,以备来年种植。
益母草在生长中期内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食用栽培的植株不宜过多使用化学药剂,应以防为主,或采用天然的植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可用大蒜的浸出液防治白粉病,用烟草的浸出液杀灭地老虎等。观赏栽培的植株发生白粉病,可用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至800倍液喷雾,锈病可用97%敌锈钠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害主要为切根虫(地老虎)为害幼苗,可用90%敌百虫原药1500倍液进行灌浇毒杀。
益母草“除痘养颜膏”的制作使用方法:于夏初采集益母草地上部分,晾干后碾为粉末,用黄瓜榨汁适量、蜂蜜适量,调成糊状。晚上洗脸后敷面,干后洗去。既可除痘,又可嫩肤养颜。
益母草的五大美容功效:
目前,市面上各类化学美容品多如牛毛,价格也贵得离谱,一瓶号称化妆品中的“劳斯莱斯”的国外眼霜,打完折后还开价近600元人民币,实在令工薪阶层咋舌不已。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花很多的钱,利用市场上就可买到的中药材,你自己就能制作功效极佳的美容品。比如,近来在菜市上“显身”的益母草便是一种天然美容剂。
用中药美容,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春夏,古人喜欢用花卉或野生植物来制成天然美容品。相传,武则天就因终年使用益母草制成的美容品,令她50岁时,肤色仍像一个15岁少女一样鲜嫩,80岁时仍容颜不老。
下面介绍几则益母草美容佳品做法,分为内服与外敷两种,这些方法简单易学,没有副作用,功效显著,有空不妨一试。其实,回归自然,在化妆品中添加一些来自东方的草本精华,暗合近年化妆品开发的世界潮流。
外敷法
1敷面润肌剂
具体制法:将一整株益母草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切细、晒干、研为粉末,加入适量水和面粉,调和、揉成汤圆大的团状,然后用火煨一昼夜,待凉后,再研成粉末,每300克粉末中加入滑石粉30克、胭脂粉3克,一起拌匀,放入一个瓷瓶中,密闭一段时间即可用。
如何使用:每晚洗净脸,将药粉调成糊状,敷面20分钟取下,洗净。
2战“痘”面膜
具体制法:将益母草碾为粉末,黄瓜榨汁。
在黄瓜汁内加入益母草粉末和蜂蜜适量,调匀。如何使用:晚上洗脸后敷面,干后洗去。
内服
1除“痘”膏
具体制法:用益母草500克,切成细段,晒干后,烧成灰。再用醋调成丸子,火烧呈通体红,如此反复7次,再研细过筛,用蜂蜜调匀,存放于瓷器中。
如何服用:每天饭后服一粒。此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治疗雀斑、黑斑、黄褐斑等。
2治粉刺粥
具体制法:先将益母草50克、苏木、桃仁各9克切碎,加水适量,煎3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药汁与100克黑豆加水适量煮熟后,再放入粳米和水煮粥,粥烂时,加入红糖少许调服。
如何服用:早、中、晚各服1小碗,隔日服1剂。
3活血养颜汤
具体制法:鸡蛋4只煮熟去壳,将益母草30克,桑寄生30克洗净,然后把熟鸡蛋、益母草和桑寄生放进锅内,用文火煮沸,半小时后,放入冰糖,煲至冰糖溶化。
如何服用:除去汤中的益母草和桑寄生,吃蛋饮汤。此方补肝养血,妇女宜于在经前、经后饮用,效果更佳,也可用鹌鹑蛋代替鸡蛋,效果相同。
Tips:
益母草,又名茺蔚,坤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的药材,由于它含有硒和锰等微量元素,可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增生,因此,有养颜功效。
参考资料:
海藻可以加牛奶方法:
1取一小包海藻颗粒(约30克),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2将120ml的牛奶加热至30度左右,倒入海藻颗粒中,注意不要一下子都倒入,而是边倒边用面膜棒搅拌,使海藻面膜能更好的出胶,全部的牛奶加完后,可用双手揉捏海藻面膜,帮助其更好的出胶,待海藻面膜出胶完毕后,再敷到脸上。
扩展资料
各家论述
1.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温者。《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2.《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肿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3.《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海藻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4.《本草新编》: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然而单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随所生之病,加入引经之品,则无坚不散矣。予游燕赵,遇中表之子,谈及伊母生瘿,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二钱,桔梗一钱,水煎服,四剂而瘿减半,再服四剂而瘿尽消,海藻治瘿之验如此,其他攻坚,不因此而可信乎。
5.《本草便读》: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参考资料海藻-百度百科
敷面膜后用冷冻毛巾敷脸是可以的,取掉面膜将脸上残留物洗净后,再以冷毛巾敷面片刻,可以以促使毛孔收缩,对收缩毛孔,改善皮肤毛孔粗大是有一定好处的,毛巾敷片刻后,再涂上润肤化妆品,不过冷毛巾不可以在脸上敷有面膜的时候覆盖于面部,会使皮肤处于缺氧状态,所以敷面膜后用冷毛巾敷脸最好在面膜取下清洁皮肤后进行。
冷热毛巾敷面膜的方法:
第一步:试敏
使用面膜前一定要先做过敏试验,尤其是自制面膜。先将少许面膜敷料抹在手背上,30分钟后洗去,若涂抹处无红痒反应,才可抹在脸上。
第二步:清洁
涂面膜前,应先卸妆、洗脸,必要时还可以先去角质。
第三步:热敷
为了获得最好的敷面效果,在洗完脸后敷上面膜前,可以先用热毛巾湿敷在脸部三分钟,然后在面部各处按摩三到五分钟,以打开毛孔。
第四步:涂抹顺序
最好先从容易干燥的T字部位涂起,最后是U区。
第五步:冷敷
取掉面膜后,应用干净温水将脸上残留物洗净,再以冷毛巾敷面片刻,以促使毛孔收缩,最后涂上润肤化妆品。
橘子皮有去角质的功效 。但是要晒干 ,把晒干的橘皮到药店或者超市
碾成粉末 ,要搅拌成糊状喔 ,不能很稀 。用法是清洁完脸部后 ,取适量橘皮粉末加入适量温水搅拌 ,
敷在面部 ,或者T区 。一个星期一到两次 。 去角质的效果非常好的 。
另外去角质产品不能频繁使用哦 ,不然会破坏角质层 。
可以饮用。哮喘常用的偏方、验方、秘方 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系疾患。此病以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居多,往往迁延难愈。病程越长,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则越大。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方一:罗汉果半个,柿饼2--3个,冰糖少许。将罗汉果洗净,与柿饼一起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半,加冰糖少许调味,去渣。1日分3次饮用。 本方清热,去痰火,止咳喘。方二:川贝母、生名膏、橘红茶30克,杏仁20克,前胡15克,生甘草10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50克,白矾适量。先将石膏、杏仁、前胡:甘草共煎取汁的一小碗,待用;将冬瓜条切成黄豆大颗粒,贝母打碎,橘红研成粉,雪梨削皮捣烂调入白矾水,入冬瓜粒、冰糖、贝母、橘红粉,再倒入药汁,共盛一大碗内和匀。置于蒸锅中隔水蒸约50分钟,合成粘稠膏状即成,分次酌量食用。 本方清热,止咳,平喘,适用于热性哮喘者。方三:蚯蚓100克,桑白皮150克。将蚯蚓炒成焦**,共研成末,每服5克,日服2次,忌食辛辣食物。 本方适用于痰黄而粘的哮喘者。方四:薄荷15克,橘皮、紫苏各10克。一起煎汤服,1日2次; 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方五:杏仁、旋复花、款冬花各10克,粳米50克。 前三味煎水去渣,人米煮粥,空腹食。方六: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植物油少许。干姜、淡豆豉同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每30分钟取汁1次,取2次后合并,文火煎煮至浓,加饴糖调匀,继续煎熬至挑起糖浆成丝时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之搪瓷盘内,摊平,稍凉后划成小块。每服3块,日3次。 本方适用于肺寒咳喘。方七:椒母若干。研粉,每次3克,装入胶囊,内服,每日3次。 本方除痰平喘,适用于哮喘。方八:炙麻黄9克,钩藤15克,葶苈子9克,乌梅6克,蝉衣9克,石韦30克,甘草3—15克。水煎服,日分2次服。 本方为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朱秀峰方,适用于哮喘。方九:糯米100克,冰糖少许。洗净糯米焖饭,或上笼蒸熟,另将冰糖整熬,浇在饭上,每日午餐温热服食,不可过量。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弱所致急喘。方十:水发白果150克,白糖100克,生粉25克。白果砸去外壳,放锅内加清水、碱适量;烧沸后,用竹帚刷去皮,挖去白果心,再放人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熟,取出,锅内放白糖、白果,清水250克,武火烧沸;去浮汁,用生粉勾芡,倒入盘中,单食或佐餐。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之喘证。方十一:萝卜100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人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日3次沸水冲服。 本方适用于中焦痰湿,食少,咳喘。方十二: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杏仁,文火煮至熟,加冰糖,早晚食用。 本方适用于咳嗽痰多之喘症。方十三:核桃肉500克,姜末05克,白糖120克,熟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甜面酱100克,碱25克。将核桃肉用碱水浸泡半小时后,浸水漂净,捞出沥干,置火烧至七成熟的油锅内不断炒动,至金**,浮出油面上捞出;锅底留油25克,加白糖70克,至溶化后,加入甜面酱,姜末翻炒,加水200克拌匀,倒人核桃肉,略炒离火,不断翻炒至冷却,入熟油翻炒,使汁浓缩,裹住核桃肉,佐餐服食,或作点心用。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久喘,久嗽。方十四:粳米100克,灵芝、核桃仁各20克,精盐2克。将灵芝洗净切成3块,米洗净,核桃仁用开水泡10分钟,剥去种衣;砂锅置火上,注入清水1000毫升,下米、灵芝、核桃仁,烧开后,小火煮至米汤烂稠,表面浮有粥油时,放入精盐调味。 本方适用于肺肾虚之咳喘。方十五:墨鱼骨(海鳔硝)150克,红糖少许。将黑鱼骨晒干,用小刀刮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 本方适用于哮喘、气促证。方十六:鲤鱼1条,糯米200克。将鲤鱼去鳞,纸裹炮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空腹食之。 本方适用于咳嗽气喘。方十七:炙麻黄、杏仁各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茶叶、诃子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本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治疗哮喘经验方,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哮喘。方十八:麻黄、桂枝、半夏各9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干姜6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喘息不能平卧者。方十九:射干、麻黄、半夏、紫菀各9克,细辛3克,生姜9克。水煎服,1剂1天内分2次服完。 本方散寒平喘,适用于喉间哮鸣音重,但咳嗽痰不甚多而痰出不爽的。方二十:蜜麻黄6克,苦杏仁9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葶苈子(布包)、蜜款冬各6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清半夏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名为止咳定喘汤,为著名中医俞慎初方,适用于风寒哮喘。方二十一:熟地30克,*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日1剂,水煎分温2服。 本方为阳和平喘汤,为胡翘武主任医师方。方二十二:1、咳喘饮:冬瓜仁、苇茎各15克,杏仁10克,炙麻黄9克,甘草6克,前胡、百部、浙贝各10克,瓜蒌15克,炙杷叶10克,双花12克,公英15克。2、咳喘膏:细辛3克,白芥子5克,麻黄9克,杏仁10克,沉香5克,胆南星6克,川贝、白前各10克,白果9克,双花12克,连翘10克,仙鹤草12克,紫菀、苏子、五味子各10克等,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软膏,贴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每天贴1次,每次8—10小时。 咳喘饮水煎温眼,每天1剂,头煎与二煎共取药汁300毫升,和匀,分2口3次温服。咳喘膏贴用法详前。 功能宜肺、清热、止咳、化痰、平喘,临床上用来主治:咳嗽,如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呈白稀或粘及黄粘痰,含肺部感染。哮喘,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含咳血痰。肺痈,即肺 脓肿。肺瘘,病久咳喘,由肺气不宣,影响至肾,而肾不纳气。肺气肿、早期肺心病等咳喘症。 若发热,痰黄者,加鱼腥草30克,黄苓10克,大青叶15克,连翘10克,胆星6克。若口渴痰粘者,有阴虚证候,宜加玉竹、天花粉各15克,天麦冬各10克。喘重者加沉香粉3克(冲服)、白果9克,苏子、莱菔子、五味子各10克。咽喉红肿者,加射干、牛蒡子、黄芩各10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9克。若恶寒,遇冷咳喘加重,咯白稀寒痰者,加细辛3克,桂枝9克,干姜6克,姜半夏10克。若咳血或痰中带血丝者,加仙鹤草、茅根、生侧柏各15克,三七粉3克(冲服)。方二十三:苏子、地龙、前胡各15克,麻黄5克,川芎15克,射干、黄芩各10克,苦参5克,白鲜皮、刘寄奴各10克。两日1剂。水煎2次,煎出液总量约300毫升(5岁量),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次50毫升。 功能止哮平喘,活血化瘀,可用治哮喘。本方性偏凉,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包括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显著,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双肺满布哮鸣音。咽红、舌红、苔黄、溲赤、便秘。 喘甚者重用苏子加马兜铃,哮重者重用地龙,痰盛者加瓜蒌、葶苈子、胆南星祛疾平喘,久哮多瘀重用桃仁,喘憋伴便秘,轻者用莱菔子以降气豁痰、消导通便,稍重者加枳实,干结者加番泻叶以盛者下之,清大肠而泻肺止喘。方二十四:生鸡脯肉150克,发好的净海蜇头丝300克,鸡蛋清半个,香菜梗15克,精盐、味精、醋、胡椒粉、麻油、花椒水、葱、姜、蒜、生油、水淀粉。 把鸡脯肉切成细丝,放入碗内,加鸡蛋清,水淀粉,用手抓匀;香菜梗切成段,葱、姜切成细丝,蒜切成片。锅内放人生油,烧到四五成热时,放入鸡丝,用筷子划开,熟时出锅。海蜇用热水烫一下沥干水。锅内放入少量生油,烧热时用蒜炸锅,烹入酷,添鸡汤,把鸡丝、蜇头放入锅内,加上精盐、味精、花椒水、胡椒粉、葱丝、姜丝、香菜梗,汤开时撇去浮沫,点上麻油,出锅盛碗即成。本菜肴在正餐时用,每天一次。 海蜇性味咸平,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消积、润肠通便的作用。配以甘温,补气益中的鸡肉,其作用特点在于“宣气、化痰、消积、行食而不伤正,补虚扶正又不碍祛邪。”有攻补兼施的疗效。可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高血压、痰饮、带下等症。
一面瘫外洗方
外洗方一:羌活荆灵汤
处方:羌活、荆芥、威灵仙各3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一起放入药罐中,加适量的清水浸泡5~10分钟,再用小火煎煮15~20分钟,去渣取汁,将药汁倒入玻璃瓶中;用毛巾遮盖住头面部,将患侧头面部对准瓶口,用热气熏蒸20分钟左右;待药液稍凉后,可用毛巾蘸取药液擦洗患侧头面部5~10分钟。建议在每晚睡前用药1次,连续用药7~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此方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豁痰开窍的功效,适用于面肌麻木、额纹变浅或消失、泪液外流、头身冷痛、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滑等表现的患者使用。
外洗方二:荆防蝉蜕汤
处方:荆芥、防风各15克,蝉蜕10克。
制法:同羌活荆灵汤制法。
功效:此方具有散风除热、镇痛止痉的功效,适合有口眼歪斜、额纹变浅或消失、泪液外流、舌僵不灵、肌肉酸楚、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现的患者使用。
外洗方三:蚕蝎牵正汤
处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10克。
制法:同羌活荆灵汤制法。
功效:此方具有祛风解痉、益气清热的功效,适合有口眼歪斜、面肌抽搐、说话或鼓腮漏风、口角流涎、口渴、口舌干燥、舌红苔薄、脉浮弱等表现的患者使用
二治疗老年膀胱炎方
橘核30 通草6 当归2 王不留行30 干姜6 焦栀子20 赤芍20 蜜黄芪30 橘红15 升麻6 柴胡20 郁金 10 水煎服
三针药并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针刺: 选穴:鸠尾,中脘,足三里(双),太冲(双),公孙(双),内关(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床头部15-20cm,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34×40mm不锈钢毫针,以上各腧穴得气后均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中药:本病多由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所致,治以疏肝清热和胃。方用金铃子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物组成:元胡1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枳壳15克,香附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黄连2克,吴茱萸2克,甘草10克。水煎取汁300mL,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以1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四消坚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金钱草50~7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内金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牡丹皮15克、瞿麦20克、扁蓄20克、滑石20克、车前子15克、桃仁15克。水煎服。
五甲状腺病方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肿大者,治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清热、理气、活血、化痰、散结。
基本方:黄芪龟甲汤(自拟方)。
处方:黄芪60g,黄精15g,生地黄15g,龟甲15g(先煎),知母15g,香附20g,夏枯草30g,黄连10g,浙贝母20g,生牡蛎30g,丹参20g,瓜蒌皮15g,白芥子10g。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心悸、汗多、怕热、性急易怒、口干、易饥、消瘦、乏力、手颤、舌红、脉弦细数。随症加减:汗多者加浮小麦、山茱萸、五味子;心悸者加龙齿、茯神;心悸脉数者加知母、僵蚕、蝉衣、葛根;手颤甚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阴虚甚者加百合、玄参;消谷善饥者加生石膏;便溏者加白扁豆、山药、薏苡仁、乌梅;甲状腺肿大坚硬者加王不留行、蜈蚣、制鳖甲、穿山甲;颈项胀闷不适者加郁金、青皮、白蒺藜;外感热毒炽盛者加虎杖、金银花、连翘、大青叶。
附:
处方:黄芪60g,熟地黄20g,制鳖甲20g(先煎),麦冬15g,玄参15g,知母15g,黄连15g,夏枯草20g,连翘20g,葛根40g,海浮石30g,白芥子15g,煅牡蛎30g,浙贝母15g,丹参20g,白蒺藜30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行气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加减:舌红少苔,阴虚甚者,去熟地黄,加生地黄、龟甲;甲状腺肿大甚者,加僵蚕、牛蒡子;伴腹泻者,加乌梅、薏苡仁、木瓜、山药;出汗甚者,加桑叶、山茱萸、白芍、浮小麦;伴白细胞减少者,加女贞子、鸡血藤、蚕砂、阿胶。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甲状腺肿大者治以温肾健脾,行气化瘀,软坚化痰。
基本方:肉桂鹿角胶汤(自拟方)。
处方:肉桂10g,鹿角胶15g(烊化),肉苁蓉10g,熟地黄15g,青皮10g,浙贝母20g,海浮石20g,海藻20g,夏枯草20g,白术15g,茯苓20g,莪术10g,红花10g。
主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甲状腺肿大,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随症加减:腰背冷凉、心动过缓者加制附子、麻黄、细辛;肢肿者加泽兰、泽泻、防己、益母草;甲状腺结节难消者加蜈蚣、制鳖甲、穿山甲、僵蚕、牛蒡子;腹泻、便溏者加车前子、山药、薏苡仁、炮姜、白扁豆。
(3)单纯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瘤、甲状腺结节等不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治以化痰软坚,行气化瘀,消瘿散结。
基本方:加味海藻玉壶汤(自拟方)。
处方:海藻20g,昆布20g,海浮石20g,夏枯草30g,连翘15g,青皮10g,浙贝母20g,白芥子10g,半夏15g,当归10g,川芎15g,蜈蚣2条。
主治:甲状腺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随症加减:颈项胀闷不适者加白蒺藜、香附、石菖蒲;甲状腺肿硬难消者加三棱、莪术、鳖甲;伴有热象者加黄连、大血藤、金银花;伴有寒象者加肉桂、巴戟天;痰多者加陈皮、瓜蒌皮、茯苓、僵蚕、牛蒡子。
六胆囊炎方
(1)肝胆气郁
症见:右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窜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痛引肩背或腰背,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纳差,厌油腻饮食。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此型多见于急性单纯性(无细菌感染)胆囊炎,或某些胆囊炎的早期,或胆总管、胆囊部位无明显梗阻的结石病,或明显胆囊炎的小发作]。湿浊内生或结石盘踞其内而阻碍肝胆气机疏泄。
治则:疏肝解郁,利胆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甘草6g,香附6g,川芎6g,金钱草15g,乌药10g,木香6g,延胡索10g,川楝子20g,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烊化)。
加减:若肝气犯胃,嗳气泛酸,可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黄连、吴茱萸等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之药。若气郁化火,症见心烦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者,酌加丹皮、栀子、虎杖、龙胆草等清肝泻火之品。
合并胆结石者加金钱草、虎杖、半枝莲、威灵仙、女贞子、乌梅、姜黄等利胆排石药。
(2)肝胆湿热
症见:发病急剧,右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持续性加剧,硬满拒按,全身壮热,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肌肤发黄,小便黄浊;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右上腹部拒按,常触诊有块。本型多由有肝胆气郁型发展而来,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及胆石症并发胆道感染者多见。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故而发黄。湿邪阻遏脾胃阳气,湿浊不化,气机不利,脘腹胀满,气郁血瘀,郁而化热致肝胆湿热。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通里攻下。
方药:胆胰合症方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甘草6g,川芎6g,香附6g,丹参10g,木香6g,草豆蔻6g,大黄6g,黄芩10g,黄连6g,延胡索10g,川楝子20g,制乳、没各6g,干姜6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
(3)瘀血停滞
症见:有上腹部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面色晦暗,或见胁下积块,舌质紫暗,脉弦涩。本型常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日久不愈的患者。
治则:活血化瘀,利胆通腑。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生地黄10g,柴胡10g,枳壳10g,怀牛膝15g,桔梗20g,甘草6g,郁金10g,生大黄10g,金钱草10g,虎杖10g,半枝莲15g。
加减:合并高血压加降香10g、丹参20g;冠心病加瓜蒌10g、薤白10g、半夏6g。胆石症加鸡内金、海金沙各10g。
(4)肝郁脾虚
症见:右胁胀闷不适,乏力气短,颜面萎黄,食欲不振,厌油腻,大便稀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本型多见于慢性胆囊炎。
治则:疏肝健脾,消食化积。
方药:逍遥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香附6g,枳壳10g,鸡内金10g,砂仁3g,陈皮6g,半夏6g,党参15g,大枣4枚。
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脾虚湿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身目发黄,则加茵陈、白术、附子、干姜能温阳化湿;嗳气吐酸,舌苔厚腻等消化不良时,加用消食导滞之品,焦三仙10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0g、生大黄6g等。
(5)肝肾阴虚
症见:右胁部隐隐作痛,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本型多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反复发作,病程长久不愈者。
治则:养阴柔肝,清热利胆。
方药:乙癸同源饮加减。
生地黄10g,北沙参15g,枸杞10g,麦冬10g,当归10g,川楝子20g,何首乌10g,鳖甲15g,生牡蛎15g,红花6g,白芍10g,山楂10g,金钱草15g,郁金10g,枳壳10g。
加减:胆囊炎、胆石症合并肝硬化肝脾肿大者,加黄芪20g,玉竹10g,丹参20g,三棱10g,莪术10g。
七痤疮面膜方
(1)痘痘面膜粉
配方:大黄、大青叶、金银花、黄芩、生石膏各100g。
制法:各研极细粉,过120目筛,混匀瓶装,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杀菌,化瘀散痰。主治痤疮。
用法:每次取20~40g,水调后敷面膜,每周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金花面膜粉
配方:金银花、黄连、黄芩、丹参、白及、芦荟、茯苓、牡丹皮、当归、姜黄各9g。
制法:各研极细末,瓶装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养血,减脂除痘。主治痤疮。
用法:加蒸馏水调糊做面膜,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3)金菊面膜粉
配方:金银花、野菊花各30g,连翘、蒲公英、柴胡各15g,生石膏10g。
制法:各研极细末,混匀瓶装。
功效主治:清热除痘。主治寻常性痤疮。
用法:常规面膜,每周3次,连用3周。
(4)乳香面膜散
配方:白蔹、穿心莲、白及、白僵蚕、杏仁各100g,十大功劳120g,薄荷40g,冰片10g,乳香80g,珍珠粉20g。
制法:各研极细末,混匀装瓶。
功效主治:养血除痘。主治痤疮。
用法:常规面膜,每周2次,连用6周。
(5)山楂祛痘面膜剂
配方:山楂、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各15g,黄芩、桑白皮、赤芍、牡丹皮各10g。
制法:共研极细末,瓶装。
功效主治:清热活血,祛脂消痘。主治寻常性痤疮。
用法:取粉30g,水调糊状,外做面膜,每周1次,治疗2个月。
(6)四黄面膜散
配方:黄柏、大黄、黄芩、丹参、白附子、硫黄各20g,茯苓、野菊花、白鲜皮各100g,冰片6g。
制法:上述药物混合后碾碎,过200目细筛,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化瘀,散结消痘。主治痤疮。
用法:取散20g,蒸馏水调成糊敷面,5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2~5个疗程。
(7)粉刺面膜粉
配方:白薇、穿心莲、白及、白僵蚕、杏仁各100g,十大功劳120g,薄荷40g,冰片10g,乳香80g,珍珠粉20g。
制法:共研细粉,过80~120目筛,瓶装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化瘀,散结消痘。主治寻常性痤疮。
用法:取面膜粉30g,加温蒸馏水调糊,按常规做面膜,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八皮肤病方
(1)清肝饮来源程淳夫,《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青蒿、柴胡、黄芩、丹皮、橘叶、川楝子各10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肝胆风火
方解肝属风,胆属火,风火为阳,火动则阳失潜藏,阳亢则风更剧生,风火相煽,遂循其脏腑之经络,表现于皮肤的各种不同反映。
方中青蒿、柴胡、黄芩均走少阳胆经,以清肝经风火、止瘙痒;丹皮走肝经以清肝火;橘叶、川楝子走肝胆经以疏肝行气,清肝经风火;金钱草,走肝经以清利肝经湿热,诸药配伍,疏肝行气,清肝利湿。
主治肝胆风火遂循脏腑之经络表现皮肤的红肿疼痛、瘙痒、水疱透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女阴瘙痒、带状疱疹、脱发等疾患。
加减男女脱发、头痒、白屑多,加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洗头,每日1次;小儿耳内糜烂、流水、痒痛不止,加杭菊花、玫瑰花、月季花、生蒲黄。
腋下起疙瘩,红肿痒痛不止,加牡蛎、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男人眉毛烂、胡须烂、瘙痒、抓破流水,加生蒲黄、王不留行、三棱、五灵脂、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
妇女乳房瘙痒、红肿、起硬壳,加丝瓜络、王不留行、穿山甲、蟅虫、竹茹、三棱、葱白;男女外阴瘙痒,抓破流水,加蟅虫、地龙、茜草根、怀牛膝,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
(2)八味洁肤膏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煨甘遂60克,红芽大戟90克,白芥子24克,麻黄12克,生南星、生半夏各55克,僵蚕30克,生石灰(风化自制者良)150~180克。笔者使用常依本方加白鲜皮、防风各30克
用法上药烘干或晒干共研极细末,过筛,研细和匀,入麻油适量调和成稠糊状药膏即成,收贮备用。凡干性皮肤病,先用消毒纱布轻轻擦之,令皮肤发热、渗水,即取本膏涂擦患部,涂薄薄一层即可;而湿性皮肤病,亦用消毒纱布(或砂纸)擦之发热,即涂擦膏药薄薄一层即止。每日涂擦4~6次,痊愈为度
功用疏风化痰,祛湿解毒
主治一切皮肤病,无论干、湿型者均可用之
九足胻消肿汤
“胻”字读“衡”音,“足胻”指小腿及足踝部位。
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术6克、紫苏梗、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
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
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
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事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术、黄柏、防己益肾祛水,吴茱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
加减运用:(1)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茱萸、苍术,加重黄柏为12克,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2)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3)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青色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
十治疗盆腔炎效方
主方:黄柏30g,苍术15g,怀牛膝10g,生薏米50g,忍冬藤30g,车前草30g,败酱30g,红藤15g,生甘草10g。
主治:湿热带下,腥臭异味。西医所谓的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等。
以上就是关于延明索和益母草全部的内容,包括:延明索和益母草、海藻可以加牛奶吗、敷面膜后用冷冻毛巾敷好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