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口红纸雅称

古代女子口红纸雅称,第1张

古代女人口红纸叫什么 口红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

其实它就是胭脂,古代,亦可做胭脂,亦可做口脂。

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它决定环保无毒。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

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

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

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

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用红纸,那已经是很后面的事了,之前纸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贵重物品,更不可能用来做口红了。

那种红纸也是用调好的胭脂淘上去的。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

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

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

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

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

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影视剧中,古代女子出嫁化妆抹口红的那张纸,其实就是普通的红纸。

这种方法在古籍上并无记载。

关于传统的唇部化妆品,存在一种错误的说法。

据这种奇特的意见,古代女性会把一种红纸放在双唇间,以唇润湿纸面,就会让红色染到唇上。

这个说法流传颇广,甚至在影视剧中得到反映,但是查阅古籍却找不到丝毫类似的记录。

误解可能源自非常晚近的经验。

据袁仄、胡月《百年衣裳》介绍,20世纪50年代提倡艰苦朴素的风气,市面上很少有正规化妆品出售,于是有些女性采用因陋就简的办法:;先把唇润湿,再把大红纸有色的那一面朝外对折,放在唇间抿一下,就是口红。

由此可见,红纸染唇的方法完全是在缺乏正规化妆品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权宜之计,也就难怪历史文献中不会提到如此画唇的方式。

从古代文学作品描写以及具体保留在文献中的化妆品配方来看,在中国历史上,最流行的染唇妆品有两种:绵胭脂与蜡胭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05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16
下一篇2022-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