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遗传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要置入起搏器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其中,房颤已成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导致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室速等,极易导致心脏性猝死,因此该类患者有必要进行猝死预防。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能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测和保护心脏,一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它可以迅速识别并针对多种心律失常发放不同的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转复、高能量电击除颤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等治疗功能,有效预防猝死发生的同时,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及激动的传导途径和速度等五方面中任何一方面的异常。
心律失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的某些严重疾病。发生在 健康 者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部分心律失常病因不明。
常见的心律失常分类
病因室性期前收缩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电解质紊乱和过量烟酒也可能诱发室性期前收缩,部分见于正常人。
临床表现: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感到心悸。
加速性自主心律又称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此类型心动过速的机制是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此类心动过速发作多有渐起止的特点,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故称为“非阵发性”。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亦称缓慢型室速,其发生机制与自律性增加有关。多见于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期间,心脏手术、心肌病、风湿热与洋地黄中毒。发作短暂或间歇。患者一般无症状,亦不影响预后。患者通常无需治疗。
尖端扭转(torsades de pointes)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发作时 QRS 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得名。
病因多发生在 QT 间期延长的情况下。其最常为Ⅰ a类和Ⅲ类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所致。其他包括心动过缓,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等。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
冲动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传导时均可发生减慢或阻滞。如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称窦房传导阻滞。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称房室传导阻滞。位于心室内,称为室内阻滞。
通常将传导阻滞分为三度。①一度:传导阻滞是指传导时间延长,但全部冲动仍能传导。②二度:指冲动能部分下传,分为两型,即莫氏Ⅰ型(即文氏型)和莫氏Ⅱ型。工型阻滞表现为传导时间进行性延长,直至一次冲动不能传导Ⅱ型阻滞表现为间歇出现的传导阻滞。③三度:全部冲动都不能下传,又称完全性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
1.一度房室阻滞通常无症状,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因 PR 间期延长而减弱。
2.二度房室阻滞可引起心悸与心搏脱漏。
3.三度房室阻滞|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轻者包括疲倦、乏力、头晕等,有的伴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重者出现晕版、抽搐等阿-斯综合征表现,有的甚至发生猝死。
病因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血管病,亦可见于大面积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此外,正常人亦可发生右束支阻滞。左东支阻滞常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与梅毒性心脏病。
#心脏病# #心脑血管 健康 管理# #冠心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