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喜欢乱扔东西

为什么宝宝喜欢乱扔东西,第1张

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孩子乱扔东西是一种淘气的行为,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哦。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热情,这样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之路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为孩子准备一些扔不坏的东西,耐心的陪伴孩子渡过这个敏感期吧!等孩子对万有引力现象习惯的时候,就算你想让孩子扔,孩子都不会去扔了,因此孩子还有一大堆的学习任务呢。

在瑞士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历史上最牛的学者之一)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以一岁左右的婴儿为实验对象,当着他们的面把小球放到一块棉布下面,结果刚才还拿着小球玩得很欢的小婴儿神情茫然,却不知道到棉布下面把球拿出来,皮亚杰一次又一次重复了这个实验,每一次都有同样的发现,于是,他下结论说,小婴儿眼里的世界跟成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一个玩具从他眼前消失,他就以为玩具不存在了,只有等过了一岁,婴儿才会慢慢知道,玩具就算被藏起来了,也不会凭空消失。

父母不妨换位思考一番,如果你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不小心将手中的东西扔到地上,它立刻就消失了,但是往地上看的时候,它又出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现象啊。要是再扔一次的话,是不是还是一样呢?为什么它会消失过后又出现呢?这时候的你就一个寻找答案的好奇宝宝,一次次的实验着,每一次的实践都会让你觉得兴奋。但是自己的父母总是不能理解你的想法,而一次次的夺走你手中的物品,将你抱走,远离你的实验根据地。你不甘心只能用哭来抗议。

要是父母多一点耐心去了解你的想法,那么你就能对空间及重力有更多的认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有效的学习一定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这些经验对于孩子将来的数理化学习是极有帮助的。要是孩子喜欢扔东西的话,父母就为孩子准备一些塑料的物品,并引导孩子从中去学习。

当孩子们第一次开始扔东西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什么目的。你总是能把东西扔出去的那种满足感。当孩子第一次有扔东西的能力时,他们可以用小手抓住东西,扔到一个特定的地方。投掷物体和瞄准目标的行为让孩子们感到骄傲。当孩子们扔东西时,大人会不时地帮他们捡起来。孩子们扔东西的时候,大人会把它捡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发现,没有别人的合作,他们不能扔掉任何东西。这种合作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领导者,因为孩子是掌控者,孩子从扔东西中获得了很多满足感。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好奇心也在增长。这时候,扔东西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探索世界的过程。物体的重量不同,如果用同样的力扔出去,扔出去的距离也不一样。就像你扔一个球,它会弹回来装满水的气球扔出去时会溅起水花。婴儿在同样的力度下,对不同的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好奇。这些在大人眼里不能正常的现象,反而极大地激起了宝宝的好奇心,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疑惑,不断地追求、探索。如果宝宝生气、发脾气、乱扔东西,就要注意了解宝宝的情绪和脾气,当发现宝宝开始有情绪的时候,准备先把东西扔了。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开始扔出去了,那么抱着宝宝的时候,尽快的节点是不建议给宝宝的理由,也不建议一定要要求宝宝把玩具捡回来,因为你会发现宝宝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不讲道理的,叫他去拿宝宝通常是不会听的,而且可能还会脾气更坏。你可以抱着宝宝开个会,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孩子交流。比如想控制宝宝吃零食,就减少家里的零食,不要让宝宝看到零食不吃而引起哭闹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要坚持原则、规则明确、一致,比如看电视的时间约定好要坚持多久,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发脾气、乱扔东西而妥协改变规则。

我家小侄子哥哥也是这种情况,在1岁到2岁之间,有段时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把桌子上的东西全都扔到地上,扔的时候很开心,他喜欢听物体摔落在地上的声音。我妈曾经说过,凡是小哥哥经过的地方,都像洪水过境。每次小哥哥要来家里,我爸妈就仿佛是接待领导一样,桌子上能不放东西就不放,水杯要放的高高的,水果零食也要收起来。尽管这样,小哥哥来了之后,也会把东西,一个个的扒出来,然后反复仍。看着他懵懂的眼神,批评他实在不忍心,更何况他听不懂啊。

有段时间,母亲心情不太好,小哥哥扔东西,就会受到大声的制止,但是不管用,他该扔还是会扔,而且有个副作用,小哥哥不喜欢姥姥了。

我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学的都是心理学。心理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也有好几个不同的角度。

首先,我们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皮亚杰认为,在婴儿12个月到18个月的时候(时间有可能延迟或提早),他们希望通过实施微型的实验,来观察后果。皮亚杰以他的儿子劳伦为例子,劳伦反复的将一只玩具天鹅仍在地上。每次玩具天鹅掉落的位置都不一样,劳伦就会仔细观察玩具天鹅掉落的位置。皮亚杰认为,劳伦此时不仅仅是在重复仍玩具的动作,他是在通过“反复仍”这个动作,在学习与行为结果相关的信息。再用我的小侄子小哥哥举个例子吧,小哥哥将桌子上的苹果仍在地上,就会观察苹果落在什么地方了,他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嗯,我这样仍,苹果会落在那里。” 然后把橘子又仍在地上,他心里可能就是在想:“这次我这样仍,橘子会被摔到哪里呢?” 小哥哥反复的扔东西,其实大脑一直活跃着,在思考问题。

在这个阶段,宝宝最引人注意的是他们对于不可预测事件的兴趣,他们觉得不可预期的事情非常有意思,而且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能被接受的。所以,当我们看到1岁多的孩子在反复的扔东西,可能会觉得不妥,甚至有人会认为这个孩子家教不好,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孩子眼中,扔东西是正常的,是很有意思的行为。

接下来,我们用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来解释。艾里克森认为,社会和文化都在挑战并塑造着我们。在婴儿12个月至3岁之间,如果对环境的探索得到满足,他就会产生自我满足感;如果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缺乏独立性。继续以小哥哥举例子吧:小哥哥在反复的扔东西,原因是他很好奇,为什么这么仍东西落在这里,为什么那样仍东西又落在那里,抑或是为什么大人不让扔东西,他很好奇大人的反应是什么。如果别人对他的扔东西的行为既不制止,也不肯定,那么时间长了,他可能会觉得没意思,就不反复扔了。并且在他反复扔东西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自我控制感,这种自我满足有利于发展他的独立性。

然后,我们用行为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或者成人是否会重复某一行为,在于该行为是否会得到强化。小哥哥爱仍东西,如果这时候有人跟他说,小哥哥,你使劲仍,你仍一个东西,我就给你一颗巧克力。小哥哥为了得到更多的巧克力,当然是反复的扔东西了。被强化的行为更有可能在未来反复的出现,没有得到强化或者遭受惩罚的行为则可能就此停止。回到小哥哥扔东西的例子上来,有一天,小哥哥突然不扔东西了,因为他妈妈非常用非常严肃的语气跟他说:“再扔东西,不给你买小飞侠了。” 嗯,这招比较好用,结束了小哥哥长达三四个月爱仍东西的历史。姥姥教训小哥哥,不要扔东西,小哥哥不听,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因为姥姥经常“凶”小哥哥,“凶”皮实了。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尽管我是学习心理学的,但是他的成长也在不断的挑战我的认知。成长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在心里默念:这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很多孩子都会有。然后在想办法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95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3
下一篇2023-08-03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