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陆的20多个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公司在江苏省无锡市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基地,于2001年正式投产。阿斯利康目前在中国销售的医药产品已有约80%在中国本地生产。
作为全球领先制药公司之一,阿斯利康借助其雄厚的研发基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销售体系,致力于在诸多重要治疗领域为广大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医药产品。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在中国,阿斯利康的使命是开发、供应和推广优势治疗领域中富于创新、质量上乘的医药产品。
阿斯利康于199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经建立了包括生产、销售、研发在内的业务机构,员工人数超过2900名。阿斯利康秉承“立足中国,造福中国” 的理念,坚持推出创新药物造福中国患者、加强药物研发领域的投资与合作、重视人才发展、加强企业责任的四大发展战略,自2002年起阿斯利康迎来了中国业务健康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在处方药销售和包括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内的药物研发领域,阿斯利康在跨国制药企业中保持领先水平。
阿斯利康致力于保持高度的企业责任,加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成为中国医学界的首选合作伙伴。阿斯利康通过和著名学术及科研机构在药物研发上的紧密合作,提高国内医学科研机构的研发水平。与此同时,阿斯利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地将尖端科技引进中国医学界,为中国的医学工作者提供最新医学知识和最佳诊疗方法的教育培训。
中国企业在肺癌靶向药上大幅落后跨国公司的 历史 将被改写。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艾力斯医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力斯医药”)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甲磺酸艾氟替尼有望在明年正式获批上市。去年,该药物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有条件批准上市许可。
过去十年间,肺癌的靶向药从无到有,发展出了完整的治疗体系,不过长期以来,肺癌靶向药市场一直由进口产品主导。
以第一代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为例,2002年,欧洲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研发的易瑞沙(通用名:吉非替尼)在日本上市,2005年进入中国,但直到2011年左右与易瑞沙效果接近的国产替代品——凯美纳(通用名:埃克替尼)问世,才结束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完全依赖进口的 历史 。
这意味着在第一代肺癌靶向药上,中国企业落后了跨国公司近十年的时间。
如今,国际上首款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在中国上市刚刚过去两年,甲磺酸艾氟替尼的即将上市,将大大缩短国产创新药市场的空白期。
并且,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甲磺酸艾氟替尼在客观缓解率(ORR)、脑转移有效率、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PFS)等指标上甚至优于已经上市的进口产品,实现了国产抗癌药物对进口产品的质量上的超越。
艾力斯医药董事长杜锦豪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除了三代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之外,艾力斯医药同时还在研发四代EGFR抑制剂及其它抗肿瘤靶向药品种。“我们还将接续奋斗,再抢出来一些新药品种,将来甚至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杜锦豪如是说。
打破跨国药企垄断:从me-too到me-better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癌细胞乃至癌症都是基因突变的产物。
对我国患者而言,大约30%-40%的肺腺癌患者的致病原因来自于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2002年,全球第一个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欧洲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研发的易瑞沙(通用名:吉非替尼),在日本上市,它可以精准地阻止癌细胞生长,实现病情的稳定控制。
不过,所有的靶向药都会面临耐药的难题。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服用第一代EGFR抑制剂平均一年后,基因就会有新的变化出现。这些新的变化不尽相同,但约50%的患者是因为又产生了一个叫做T790M的突变,这一突变导致了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抑制剂的失效。
因此针对新突变的抑制剂应运而生,也就是第三代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第三代药物的代表是阿斯利康生产的泰瑞沙,该药物2017年获批进入中国,目前仍是该领域唯一正式上市的产品。
不过,艾力斯医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磺酸艾氟替尼,即将打破泰瑞沙对市场的垄断。
甲磺酸艾氟替尼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连续获得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立项支持,它主要用于治疗EGFR T790M耐药突变或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2018年,该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有条件批准上市许可。
艾力斯医药董事长杜锦豪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过去在一代EGFR抑制剂研发方面,中国企业不仅在速度上落后于跨国公司,在质量上也差强人意。“过去十余年我们在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就是为了能与国际药企同台竞争。我们目标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追赶,更要实现质量上的超越。”
对于这一点,杜锦豪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从艾氟替尼已经完成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多项指标已经超越了已上市的同类品种。
说到这儿,他信手拿起桌上的纸笔,默写出一大串数据。“从ORR(客观缓解率)上看,我们I期、II期、IIB期(350例患者)的结果已超过70%;在脑转移有效率方面也超过70%以上,在安全性方面AE事件的发生率远低于同类已上市品种,而且反应级别低恢复快......是目前同管线品种中最好的 。”
此外,杜锦豪还告诉记者,在耐药时间上,艾氟替尼也表现优异。“别小看这多出来的PFS时间,对晚期癌症病人来说多一天就多一分希望。”
“这些数据帮我们建立起了信心,证明中国企业也能研制出优异的产品。”杜锦豪说道,“过去国产药相对进口药要实现me-too(效果类似),而现在不光成为me-too药物,我们做到了me-better(更有效),甚至未来我们要努力实现best in class(同类最优)。”
据介绍,目前甲磺酸艾氟替尼专利已经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获得授权。未来,艾力斯医药将聚焦于抗肿瘤领域,目标发展成为集创新药物研发、产业化和商业化为一体的现代医药企业。
艾力斯医药董事长杜锦豪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除了三代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之外,艾力斯医药同时还在研发四代EGFR抑制剂及其它抗肿瘤靶向药品种。“我们还将接续奋斗,再抢出来一些新药品种,将来甚至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杜锦豪如是说。
艾力斯完成11.8亿元融资,还将聚焦更多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
杜锦豪预计,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国内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由于研发难度大,目前竞争者寥寥,是一片巨大的蓝海。这也是他多年来坚持将创新抗癌药研发作为公司发展主航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艾力斯医药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张江高 科技 园区,致力推出疗效、市场兼优的创新药物。在抗高血压、抗糖尿病、抗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布局了相应的研发管线,已完成50多项海内外专利申请和多项新药申报。早在2012年,艾力斯医药就曾经创造了引起业内振动的新闻,经过6年的奋斗,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个1.1类抗高血压新药阿利沙坦脂成功获批新药证书。
在杜锦豪看来,本土的制药企业未来想要生存发展必须向创新型研发企业转型,不仅要开发创新药,还要拥有自己的高端创新药。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被放在公司发展的第一位。
“仿制药躺着赚钱的年代过去了,中国药企必须要有强大的创新药产品才能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杜锦豪称,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考的来临,在加上政府推动的集中采购不断压缩着仿制药的利润空间,一批仿制药企业就将面临淘汰。“未来三分之二的仿制药企业要倒闭。”杜锦豪判断。
今年5月,艾力斯医药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金额11.8亿元。据悉,本轮融资由拾玉资本领投,正心谷创新资本、肆坊合、共青城汉仁、元生创投、高科新浚、高科新创、国投创合、德屹资本、华新世纪投资、潜龙资本共同参与投资。
杜锦豪介绍,这笔融资将继续投入到新药的研发当中,全力丰富公司产品研发管线,聚焦小分子抗肿瘤靶向创新药领域,尤其更加专注于肺癌领域,努力打造肺癌治疗领域的艾力斯新药创新品牌。
他还表示,融资之后,公司将15%的股权用于团队骨干的激励,良好的企业激励机制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中国创新药曙光
“中国创新药的曙光要来了。”谈到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近年来的变化,杜锦豪不禁这样感叹道。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得益于国家在政策层面对创新的支持与鼓励。
杜锦豪指出,如果不是作为重大创新药物,被纳入绿色通道,艾氟替尼也无法取得这么快的上市进展。
事实上,中国创新药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一系列的创新政策的推动。
2016年2月,原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鼓励符合要求的新药和仿制药提出申请,一旦通过将被纳入“绿色通道”。
2017年5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加入了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ICH),开始有条件的接收境外临床试验数据。这意味中国的药品监管开始被纳入与国际通行准则相协调的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继而融入全球药品开发生态链。
2018年,国家药审中心进行临床试验管理改革,实现了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制度由审批制到60日默示许可制的转变。从“点头制”到“摇头制”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在研药物临床试验前排队等候的时间,简化了企业的报批流程。
同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被纳入药品管理法草案。此前该制度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了该政策以后,拥有药品技术的药品研发机构也可以申请药品批准文件,可以选择生产外包,不再一定要自建工厂。这对研发型的生物制药公司来说,大大降低了资金门槛,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
从2015年国家药审改革启动至今,无论是药品审评审批速度,还是创新药生态体系的建立,成绩有目共睹。
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共批准了12种抗癌新药上市,是2017年的2倍。此外,2018年CDE共受理药品注册申请任务7336件,完成任务9796件,待审评审批任务减至3440件,同比降低14%。
这些在杜锦豪看来,都是中国创新药产业崛起的必要条件和难得机遇。
在采访的最后,杜锦豪说,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 社会 共同营造的产业发展环境,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也将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几代科学家、企业家孜孜以求的梦想正在被实现。
关于“辉瑞”上面那位仁兄说的部分正确,但是“立普妥”在2011年专利到期,国产仿制品会疯狂发展,虽然是好药,但专利到期后,公司会大大削减费用,降低药品价格,增加指标,这会让代表痛不欲生,虽然现在是辉瑞第二大组,仅次于抗生素组,但是过了明年就肯定废了,不要去这个组。
特药1抗生素组:有舒普深,大扶康,斯沃,威凡,后两个药是在国内新上市的,在09年已经在国内市场杀开一条血路,尤其是威凡,在非典期间国内还没有药,是通过国家特批,直接从美国引进的,想象一下这个要是多么好,为什么当时国内有“科塞斯”和“伊曲康唑”还有两性霉素B不用?对于斯沃,由于疗效和安全性远高于同样适应症的万古霉素,现在也正在飞速发展,很有前景。
特药2组:特治星,希舒美,甲强龙。我就纳闷了,医生都吃错药了还是怎么的,甲强龙这个药即使没人做也用的哇哇的,有人做就干脆不用强的松了。希舒美有小孩用的冲剂,现在的家长这么重视孩子,要是咳嗽了,当然选择进口好药了,所以这个组超好。
其它组一般,没有绝对优势,伟哥药虽好,主要是零售太多,跑方。
阿斯利康:两大好药,信必可都宝和罗塞克,一个是治哮喘的,另一个是治胃溃疡,急性胃出血,这两个要在竞争产品中的优势不是一点两点的,而是绝对的。
其它组包括心血管组竞争太大,投入未必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很难做。因为心内科的大夫都已经被各大公司喂的像头猪一样,只要钱到位,不管你要好不好。
葛兰素又叫GSK,还叫狗屎K,不多说了,公司没有企业文化,能呆下去的都是狼,呆不下去的就当狗。
如果先选择公司的话,我建议选辉瑞,夸张的说一句在辉瑞就差给你发卫生纸钱了。福利相当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