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天起雨水逐渐多起来。
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糖豆,炸面糕,爆玉米花,比作“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扩展资料:
龙抬头日处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如《律书》中所云:“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卯”是干支历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
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古时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吃食物均取与“龙”相关的名字,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
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月二
“二月二吃豆豆”的习俗据民间传说是从唐朝开始的。这一天是春耕的开始,皇帝会到田地里扶犁,皇后会去田地为其送饭,是为百姓做表率。而民间炒苞谷豆有占卜的寓意在其中,苞谷豆开花的大小预示着新一年的收成。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炒豆粒。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得病地丰收”的谚语。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当地人都会把黄豆炒开花,把面做成像龙鳞一样的棋子块,寓意着“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扩展资料
传说是,武则天做皇帝,恼着了玉帝,传谕诸龙王,三年不可向人间降雨。
管天河的龙王是个好官,为哭声饿景所动,于是抗旨降雨。玉帝闻而怒,
打此龙王下凡,压于一座大山下,山上立碑道: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我们的祖宗很聪明,将黄豆干炒令其皮爆,宛若开花金豆。
该龙王即恃此获释。 于是在这一事件的纪念日,阴历的二月初二,
便有了吃炒豆的习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月二龙抬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