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欢皮
和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多于夏秋季节剥取,晒干而成。性味甘、平。常用于情志不遂忧郁而致失眠者、心神不宁等下,临床多与柏子仁、心参、酸枣仁等同用,以增强养心开郁、安神定志作用。
2、远志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3、柏子仁
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便溏及痰多者慎服。
4、灵芝
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该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来缓和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当归、白芍、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同用。
5、朱砂
中药朱砂为六方晶系辰砂的矿石,主要含硫化汞。主产于湖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随时可采。将辰砂矿石击碎,除去石块杂质,水飞研成极细粉末,装瓶备用。本品忌火煅,遇火则析出水银,有大毒。功效为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正邪斗争,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故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扶正驱邪、消除病因、纠正紊乱的脏腑气机及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现象,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药很独特,就像人一样,有它自己的行走方式 。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药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都不同。到底它的行走方式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又有哪些不同的行走方式,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西方的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向量”,比如力,有大小、有方向。中药也与此类似。大小就相当于药物的性质,而方向则意味着这味药物到人体后会怎么走、到哪里去。这就涉及升降浮沉和归经的问题。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
辛凉之最———薄荷
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舒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水渗湿之最———茯苓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利
1.甘遂甘寒,破症消痰,面浮蛊胀,利水能安。
2.大戟甘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3.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4.商陆辛甘,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5.海藻咸寒,消瘿散疬,除胀破症,利水痛闭。
6.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痃癖,散滞除壅。
7.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嗽症瘕,治喘肺痈。
8.瞿麦辛寒,专治淋病,且能堕胎,通经立应。
9.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痛,虚者当忌。
10.五灵味甘,血痢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11.莪术温苦,善破痃癖,止渴消淤,通经最宜。
13.蒲黄味甘,逐瘀止崩,补血须炒,破血用生。
14.苏木甘咸,能行积血,产后月经,兼治扑跌。
15.桃仁甘寒,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16.姜黄味辛,消痈破血,心腹结痛,下气最捷。
17.郁金味苦,破血生肌,血淋溺血,郁结能舒。
18.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19.漏芦性温,祛恶疮毒,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20.藜芦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21.白芨味苦,功专收敛,肿毒疮疡,外科最善。
22.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淤祛风。
23.天麻味辛,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24.白附辛温,治面百病,血痹风疮,中风痰症。
25.全蝎味辛,祛风痰毒,口眼歪斜,风痫发搐。
26.蝉蜕甘平,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27.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28.蜈蚣味辛,蛇虺恶毒,止痉除邪,堕胎逐瘀。
29.木鳖甘寒,能追疮毒,乳痈腰痛,消肿最速。
30.蜂房咸苦,惊痫锲丛,牙痛肿毒,累疬肺痈。
31.花蛇温毒,瘫痪歪斜,大风疥癞,诸毒称佳。
32.蛇蜕辟恶,能除翳膜,肠痔蛊毒,惊痫抽搐。
33.槐花味苦,痔漏肠风,大肠热痢,更杀蛔虫。
34.鼠粘子辛,能除疮毒,阴疹风热,咽痛可逐。
35.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36.红花辛温,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37.蔓荆子苦,头痛能医,拘挛湿痹,泪眼可除。
38.兜铃苦寒,能熏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39.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40.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41.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42.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咳喘,补劳除烦。
43.金沸草寒,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44.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少。
45.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46.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善除热利。
47.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48.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速效。
49.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有功。
50.木贼味甘,益肝退翳,能止月经,更消积聚。
51.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痛收泪,仍止鼻血。
52.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热止血,消肿毒蛇。
53.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毒,神智能安。
54.龟甲味甘,滋阴补肾,逐瘀续筋,更医颅卤。
55.鳖甲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祛痞除崩。
56.海蛤味咸,清热化痰,胸痛水肿,坚软结散。
57.桑上寄生,风湿腰痛,安胎止崩,疮疡亦用。
58.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润肠通结,小水能行。
59.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
60.益母草甘,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祛瘀。
灵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药。 人参:每天吃一点, 健康 延年好福。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
生姜: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 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
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 菊花:现代人最佳保肝茶饮。
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 薏苡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
当归:养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红花:活血养颜的女人花。
艾草:天然 养生 “舒肤佳”。 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
白芍: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
益母草: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 雪莲花: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
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
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换”。 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 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
枸杞子:古人的四季 养生 不老丹。 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
何首乌:温补肾阳,再活5百年还是黑发飘飘。
菟丝子: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
桔梗: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 桃仁: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紫苏: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 槟榔:消食化积,南药第一名。
茱萸: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 大蓟: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
卷柏:消炎止血的还魂草。 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
蒲黄:可以降血脂的花粉。 冬桑叶:止盗汗、自汗之妙品。
板蓝根:治感冒的经典药方。 罗汉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 石菖蒲: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仙鹤草:让人迅速恢复体力。 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损伤圣药。
常见的安神健脑中药有
1、酸枣仁
酸枣仁是众多有名安神补脑保健品的主要成分。据记载《济生方》中治疗心脾气虚之心悸失眠的归脾汤,《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心虚惊悸失眠的酸枣仁丸,《摄生秘剖》中治疗阴虚阳亢之心悸失眠健忘的天王补心丹等,更进一步明确了酸枣仁功效养心安神、镇定好眠极具的特点。
2、五味子
五味子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五味子还可以激活神经系统,促进反应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协调作用,并可以使思维清晰。尽管它具有激活的作用,却没有咖啡因焦躁不安的副作用,常常被用于治疗忧郁症,并且有助于改善烦躁和健忘。
3、龙眼肉
龙眼在传统医学里,被视为有益智之功。三国时魏人张揖的《广雅》,就记载龙眼有安神补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等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龙眼肉。
4、冬虫夏草
中医认为,冬虫夏草是唯一具有阴阳同补功效的中药,可以“理诸虚百损”,而且“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使用”。现代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可增加动物和人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难治性顽固性失眠可试用冬虫夏草食疗。
5、大枣
大枣作为补血食品,并能益气、养心、安神等。我国古代医家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如《千金方》治“虚劳烦闷不得眠”,用大枣二十枚同葱白七茎煎服;《本草汇言》中还指出:“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宁,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羸瘦,此属心、脾二脏元神亏损之症,必用大枣治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