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与体质虚弱,脏腑虚损有关,主要与肺、肾阴虚有关,治疗上多用滋补肺肾、生津利咽的方法。
常用方药:玄参、生地各12克,知母、麦冬、桔梗各10克,黄柏、生甘草各6克。
有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者加砂仁6克、焦三仙、陈皮各10克。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大便溏泄者,则应改服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每日2次。
通常来讲,一些消炎西药对治疗扁桃体肿大有一定的疗效,有不少中药药方对治疗扁桃体肿大也有很好的疗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治疗扁桃体肿大的中成药如消炎解毒丸或六神丸,清热解毒,利咽消炎.
2,风热侵袭:咽部疼痛,喉核红肿,伴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方用疏风清热汤:荆芥12g,防风12g,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0g,赤芍10g,玄参18g,浙贝母15g,天花粉15g,桑白皮10g,桔梗10g,牛蒡子12g,甘草6g.
3,肺胃蕴热:扁桃体肿大,咽喉剧痛,痛连及耳根,颌下,吞咽困难,喉核红肿较甚,高热烦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泄热解毒,利咽消肿.方用清咽利膈汤:黄连10g,荆芥10g,薄荷6g,桔梗12g,玄参15g,牛蒡子12g,生大黄10g,玄明粉10g,甘草6g.
扁桃体炎西医治疗一、药物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有传染性,应适当隔离。因本病多为链球菌感染,应用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疗效较好。抗生素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高热头痛及全身酸痛者可选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经2—3日治疗后如病情无好转,则应考虑是否病毒或其他细菌感染,改用抗病毒药、敏感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此外,应注意休息、通大便、多饮水、冷流食,并给适量退热止痛药、漱口药水等,多数患者可在1周左右恢复。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全可用朵贝尔氏液含漱,4小时1次。两侧下颌角部位热敷或超短波透热理疗有消炎作用。
二、手术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尚无肯定有效的保守疗法,但中药、扁桃体局部用药、冷冻、理疗等皆有人试用。也可进行扁桃体切除术。过去,为防止扁桃体病灶引起严重并发病,扁桃体切除术甚为普遍。近年由于认识到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对切除扁桃体是否有益发生争议。故手术已较前有所减少。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切除扁桃体是否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等也存在不同见解。据近年研究,扁桃体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以产生合成各种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细胞。
因此有人认为切除扁桃体可以影响局部免疫功能,但对全身免疫功能无影响。以下情况可以行扁桃体切除术:
1、反复急性发作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史者;
2、可能是引起其他部位病变的原发病灶;
3、影响正常呼吸或吞咽功能。为防止对免疫功能有不良影响,一般在6岁以前不行扁桃休切除术。影响吞咽及呼吸者,可以切除一侧扁桃体,以解除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继发病活动期手术可能造成继发病恶化以及病人健康条件不允许时,则不应手术。
扁桃体炎中医治疗
一、风邪侵袭证
【症状】病初起咽喉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剧,吞咽时更重。全身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检查见喉核红肿,连及喉关,喉核表面有少量黄白色腐物。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疏风清热汤(《中医喉科学讲义》)加减。
【用法】防风6g,金银花9g,连翘9g,黄芩10g,赤芍9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4.5g,桑白皮9g,玄参9g,浙贝母9g,天花粉9g。
二、肺胃热盛证
【症状】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痰涎较多。全身症见高热,口渴引饮,咳嗽痰黄稠,口臭,腹胀,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洪大而数。检查见喉核红肿,有黄白色脓点,甚者喉核表面腐脓成片,咽峡红肿,颌下有臖核。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外科发挥》)加减。
【用法】荆芥10g,防风10g,薄荷6g,栀子10g,黄芩10g,黄连6g,金银花15g,连翘15g,桔梗10g,甘草6g,牛蒡子10g,玄参12g,生大黄10g(后下),玄明粉6g(冲服)。
三、阴虚邪滞证
【症状】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黏,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检查见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不平,色潮红,或有细白星点,喉核被挤压时,有黄白色腐物自隐窝口内溢出。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方药】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加减。
【用法】百合15g,玄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当归6g,芍药15g,浙贝母12g,桔梗12g,甘草6g。
四、气虚邪滞证
【症状】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检查见喉核淡红或淡暗,肥大,溢脓白粘。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方药】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用法】党参15g,白术15g,甘草10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2g。加减:湿邪重者加厚朴、枳壳宣畅气机,祛湿利咽;若喉核肿大不消加浙贝母、生牡蛎以化痰软坚散结。
五、痰瘀互结证
【症状】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粘难咯,迁延不愈。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检查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质韧,表面凹凸不平。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方药】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合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用法】桃仁12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5g,生地黄15g,桔梗12g,玄参15g,甘草6g,枳壳12g,柴胡12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2g。加减:如喉核暗红,质硬不消者,加昆布、莪术、丹参、水蛭、路路通、生牡蛎以活血软坚散结;如复感热邪,溢脓黄稠,加黄芩、蒲公英、车前子、皂角刺以清热化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