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 "网上大名:<a href='mailto:".$email."'>".$nickname."</a>:(".$t.")<br>留言: ".$note."<br><hr>"
英国研究人员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医院常用来诊断疾病的X射线扫描、CT检查可能是导致一部分人罹患癌症的原因。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相关报道见都市快报2月1日第1版)。事实上,X光、CT检查中的辐射线对人体有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做这样的医学检查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都市快报 傅苓 ■调查:九成杭州人不介意做检查
昨天,记者在省人民医院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其中年龄最小的34岁,最大的72岁。他们或者在就医时曾做过X光或CT检查,或者在体检时做过胸透,也就是说所有被调查者都无一例外地因医学检查接受过X线辐射。记者设计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你是否知道X射线可能致癌;二是你是否会因为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而对检查有疑虑。
调查发现:除一位57岁的大妈从未听说过“X射线可能致癌”外,其他19名市民都表示有所耳闻。68岁的曲大伯非常肯定地说:“辐射嘛,就跟日本那辰光原子弹爆炸一样的,要生白血病的。”但对X射线伤害的认知,并没有妨碍大多数市民接受医学检查。有18名市民相信医院的检查设备都经过严格检查,医生也心中有数,不会乱来,所以很放心;但还两人表示,做检查时心里会有点不舒服。尤其是如果第一次检查结果不理想,还需要再次检查时,他们会觉得是医生没有尽到责任。
■X光、CT检查致癌几率有多少可能遭遇辐射的情况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疾病,或者需要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程度时,就需要采用X光和CT检查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用X光检查骨折是最常见的,此外它还能观察到肺、肝、肾、脾等内脏异常情况;肋骨、锁骨、胸椎等骨骼肿瘤;还能发现胃溃疡以及肠胃炎引起的黏膜肿胀、肿瘤等。CT检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X光片拍摄的是人体的平面图像,因此体内器官会显示前后重叠的状态;而CT则采取断层摄影的办法,就像把面包切成薄片一样,从不同点位对身体被检查部位拍摄不同的照片,从而解决了一部分重叠问题。一般来说,骨折等疾病用X光片就可看清楚,但涉及颅内肿瘤、肝脏肿瘤等结构较为复杂的病变时则需要CT出手。
X射线和CT如何致病
医学X光和CT检查是目前人们可能接触到的最大的人造辐射源,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国际知名的放射科专家约翰·高夫曼的研究发现,X光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美国每年经确诊为乳腺癌的18万例病人中,大约有2/3的患者病因与医用X光有关。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英国牛津大学的伯林顿·德·冈萨雷斯教授说:“在男性身上,与X射线相关危险性最高的疾病是膀胱癌,部分原因是许多不同种类的X光都会照射到膀胱。而女性患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比较高。”
假设病例———一个肋骨骨折病人的致癌风险
一名骨折患者究竟需要做多少次X光检查?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夏冰这样推算:诊断时一次(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同样要遭遇一次X射线辐射)、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一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这是基本的检查次数,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按照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级医院转诊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码做到10次以上。
假设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做了6次检查,那么他又将面临多大的致癌风险?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毫西弗特为计量辐射度的单位),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0.5秒,这就意味着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约为3.8/千万的危险。
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可以肯定的是,能够省略的辐射检查应该省略。 ■自我防范宝典安全距离———两米以外
人们不必因为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但浙江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邵逸夫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章士正教授还是提醒患者家属,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射完全不必要。
但是,也不必为此连医院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拍胸片时,X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距此两米处则为80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1/2000,此时的致癌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在距离中心点6米外的辐射为1.5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五百万分之一,致癌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脆弱人群———孕妇、新生儿
尽管在孕期做X光、CT检查并不会绝对导致胎儿畸形,但杭州市医学会临床放射和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杭州市一医院放射科主任陈文辉还是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准妈妈。因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
还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如果因头部受损伤做CT检查,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而对空间识别能力则没什么影响。 敏感部位———性腺
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章士正教授说,国外医院这点做得比较好,在为病人的下腹部做X光或CT检查时,都会用铅套或其他防护将性腺遮盖,以提高保险系数。但国内的大多数医院还没有这种保护措施。
责任岗位———医生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20年中,被调查的日本等15个国家X射线检查都呈上升趋势,而至少有30%是不必要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郑钧正教授也指出,医务人员不能因为患者和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受检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
■多吃海带 说到饮食保健,已经入行20年的陈辉主任摇着头,连说了两遍“没有”,然后又有些迟疑地补充道:“多吃点海带等含碘的东西可能有用,它可以吸收一部分射线。”
■最新螺旋CT在邵逸夫医院启用
下周,全亚洲最新型号的16层螺旋CT将在邵逸夫医院正式启用。这台耗资90万美元的新型CT在全球医院只安装了8台,它能在0.37秒内完成对需要检查部位整整一圈的扫描,并获得16张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像。这两天,章士正教授正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如何发挥新CT的最大威力。入行近40年,他已算不清这已经是第几次接受新的技术革新了。
1975年,CT检查正式运用于临床。此后不久,作为中国第一代CT人,章士正教授赴德国半年,学习这种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当时,已经有近80年历史的X光检查,已经不再是当初拍一张片子就要半小时的原始仪器;而在此后的不到30年时间里,CT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第一代CT机完成一次扫描需用4-5分钟;而用两个X射线管组成的第二代CT机产品,每次扫描仅需用30—120秒;第三代CT机产品用多个X射线管组成,用2.5秒就完成一次扫描;到了第四代CT机,扫描时间减少到只需1秒钟。而此后诞生的各种新型CT机则都将时间控制在1秒钟之内。同样地,X光检查的速度也在迅速提高,如今一张普通胸透成像只要0.1秒,其他部位一般为0.5秒。
X光和CT检查成像,从最初的胶片投影、后来的计算机成像,已经走向最为时尚的数字时代。现代的X光、CT检查机崇尚灵敏的数字化接受器。章教授很有信心地说:“敏感的接受器和飞速提高的成像速度,对患者来说就意味着更少的辐射、更安全的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