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疑邻偷斧的成语吗?人就是这样,你越怀疑他有病,他就越象有病.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孩子是很敏感的,会体会到你的失望,而你失望了,他就更没自信了.建议等等看,先不上医院.
多动症的孩子才不会坐着发呆的.爱发呆的孩子往往想象力丰富,联想到什么事上了,也许恰恰是高智商呢.问问孩子经常想什么.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急于贴标签.家长的任务不是贴标签,而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即使有缺陷,也要坚信有办法解决.推荐一个视频:史上最强的父亲.(一个父亲推着脑瘫的儿子跑马拉松).
手脚是由大脑控制的,爱动正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中国的教育要求小学生上课不乱动,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丢东西是现在小孩子的通病,因为没有物质的匮乏,就感受不到有什么值得珍惜.这是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这方面教育的结果.要让孩子承担丢东西的后果.我的办法是,每周给两元零花钱,丢了的东西,自己出钱买,没丢东西,就可以买零食玩具,即培养了孩子珍惜东西,也培养了理财观念.最初丢的东西多了,钱不够,只有借家长的钱买文具.然后很长时间没有零食吃,没有新玩具玩.直到还完钱.现在孩子已经很少丢东西了.
上课不专心,习惯要慢慢培养.多和老师沟通.了解一些具体方法.
注意力不集中肯定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应该先培养起孩子对课堂的兴趣感,方法有很多种:举个例子,要让他喜欢上数学课,可以试着和他做一些数学游戏,坚持下来应该可以让孩子发觉数学的美妙。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不表示孩子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只是对这一类课堂不感兴趣而已,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要因孩子的情况善于利导,一定会使孩子成长一个有用的人才。天下没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祝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培养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那么宝宝睡不着、半夜惊醒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不外乎这几个:1、宝宝可能生病了
宝宝皮肤起痱子、湿疹,肠胃不舒服胀气、便秘、消化不良,呼吸系统不好、鼻塞,耳部感染、炎症等等,都会让孩子是不踏实。
2、缺钙
孩子半夜哭闹、多汗、枕秃等都是孩子缺钙的表现,而且缺钙还会让孩子大脑的植物性神经兴奋,不易入睡。如有这些情况,家长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寻求医生帮助如果给宝宝补钙,不要盲目给孩子买营养品,同时也可检查一下宝宝是不是缺乏其他微量元素。
3、环境问题
床太硬或者太软、有噪音、给孩子穿多了孩子热、陪自己睡觉的人宝宝不熟悉等等都会影响宝宝睡眠。这里家长们要注意一个问题,给宝宝睡的床不能太软,由于宝宝的骨骼还很柔软,过于软的床会导致宝宝脊柱弯曲,时间长了,会导致驼背、脊柱不正。
4、睡前太兴奋。如果晚上家长带宝宝做了激烈的运动,和宝宝疯玩,就会刺激宝宝神经的兴奋度,使宝宝不易入睡,这就像大人们在看完搞笑节目、聚会完毕后也不容易睡着一个道理。
5、宝宝白天不运动
孩子白天没怎么动过,或者白天睡多了,能量消耗低,晚上自然就睡不着。家长要多带孩子去外面玩耍,不是宝宝坐在车里家长推,而是让宝宝自己运动,消耗能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