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汗孔角化症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对于汗孔角化症大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轻视汗孔角化症的危害,一些患者因为失去治疗时机而可能使自己健康陷入危险的境地。得了 汗孔角化症有哪些危害 ?
汗孔角化症有哪些危害汗孔角化症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斑片型,浅表播散型、播散性掌跖汗孔角化症、单侧线状型、角化过度型、增生炎症型、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等类型。其症状主要是皮肤出现米粒或扁豆粒大,褐色或棕色角化性丘疹或扁平丘疹,而且其损害也可逐渐向四周扩展成圆形环状,皮损的中央有稍凹陷萎缩,并且有少许鳞屑,毳毛消失,周边则呈明显的一狭窄角化性堤状隆起,质硬,触之有棘手感。
其损害多见于日光曝晒部位,常见的有面、手背等处,也可发生于遮盖部位,如躯干部。其损害即可单发,也可呈广泛对称性分布。如果是病期久长的汗孔角化症,其损害也有可能会发生恶变,甚至会发生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汗孔角化症临床表现1、经典的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
该型罕见,常起病于婴儿或儿童,经过数年后缓慢扩大,常为局限性、单侧分布。损害开始为小的、棕色、角化性丘疹,逐渐扩大形成规则和环形斑块伴有界清、高起的角化性疣状边界。边界常高于1mm,包含线状沟。中心多呈萎缩性、无毛发且无汗,伴有色素沉着或脱失。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的数个损害。以四肢肢端、臀部和外生殖器常见。也见于面部和口腔,可累及至掌跖。一般无自觉症状。
2、浅表播散型(DSP)和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
较多见,较其他型皮损泛发,主要累及四肢,对称性分布,少见于掌跖、黏膜等。皮疹常于30~40岁出现,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度瘙痒的角化性小丘疹,直径2~7mm不等。颜色为肤色至粉红色或红色。随病情进展,皮损呈放射性扩展,中央陈旧性萎缩,外围形成边界清楚、略隆起、有沟槽的角化边缘。DSAP仅见于曝光部位,最常累及膝关节以下的腿部,面部罕见。夏季诱发加重。皮损边缘较小,不包含裂隙。
3、掌跖播散型汗孔角化症(PPPD)
不常见,皮损与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相似,但皮损更小,且边缘角化较轻。常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生,损害首先见于掌跖,随后向四肢、躯干及黏膜在内的任何部位扩散。无症状或轻度瘙痒。
4、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
通常出现于婴幼儿。皮损外观同经典的Mibelli汗孔角化症的一个或多个斑块,但皮损常沿Blaschko线排列,肢端最常见。需鉴别疣状线状表皮痣。
5、斑点型汗孔角化症
因皮损小,临床上最难识别。通常表现为青春期或成年后掌跖出现的种子样边缘隆起的角化小丘疹。需注意与点状角皮病、毛囊角化病、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及砷角化病鉴别,但病理活检可见本病特征性的圆锥形板层有助于确诊。
精彩推荐:
如何快速怀孕
人工受精
排卵试纸
试管婴儿
不孕不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