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中医认为是构成与维持人体生命,运行迅速,无孔不入的一种气体.它能温煦人体,保持体温它能推动血运它能化生血液它能曾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等.
简单的说,它就是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气虚就是某脏或是某腑的功能减弱了,补气就是曾强它的功能 .
愿你能明白.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归纳虚证补虚法共36则,临床应用述要如下:
1)补气法:适用于气短乏力,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的气虚证。主方是《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主药是参类、炒白术、云苓、仙鹤草、扁豆衣。2)益气升提法:适用于气短,脏器下垂,慢性泄泻,苔薄白,脉细弱的中气下陷证。主方是《牌胃论》的补中益气汤,主药是生芪、参类、升麻、柴胡、桔梗。
3)益气固表法:适用于气短,汗多,怕风,苔薄白,脉浮细的表虚证。主方是《世医得效方》的玉屏风散,主药是生芪、炒白术、防风、浮小麦、生牡蛎。
4)补益心脾法:适用于气短心悸,苔薄白,质淡嫩或淡红,脉沉细弱的心脾两虚证。主方是《济生方》的归脾汤,主药是生芪、当归、参类、云苓、龙眼肉、炒枣仁、鸡血藤。
5)补气摄血法:适用于气短乏力,苔白质淡,脉象细数的各科血证的气虚失血证。主方是《内外伤辨惑论》的当归补血汤,主药是生芪、当归、仙鹤草、生牡蛎。
6)补气固脱法:适用于大出血后气微,肢厥面皖,舌苍白,脉细微的气随血脱证。主方是く伤寒大全》的独参汤,主药一味人参重用100-300g浓煎顿服。
7)补心安神法:适用于气短心悸,心区隐痛,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的心气不足证。主方是く证治准绳》的养心汤,主药是参类、生芪、云苓、当归、柏子仁、炒枣仁、五味子。
8)补气行血法:适用于气短,胸,麻木,苔薄白,质紫斑,脉细涩的气虚血瘀证。主方是く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主药是重用生芪,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地龙、仙鹤草、鸡血藤。
9)补益心肺法:适用于心悸咳喘,气短胸憋,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数的心肺气虚证。主方是《博爱心鉴》的保元汤,主药是参类、生芪、北沙参、紫菀、百合、川贝。
10)补肺健脾法:适用于咳喘,气短,便溏,纳呆,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数的肺脾气虚证。主方是《医学正传》的六君子汤,主药是参类、炒白术、云苓、法半夏、陈皮、仙鹤草、木香。
11)补血法:适用于心悸,面白,唇淡,苔白质淡,脉沉细小数的血虚证。主方是《和剂局方》的四物汤,主药是生地、当归、白芍、仙鹤草、生芪。
12)养血安神法:适用于怔忡失眠,面觥质淡,脉象沉细的心血不足证。主方是《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主药是生地、当归、炒枣仁、云苓、夜交藤、鸡血藤。
13)气血双补法:适用于气短心悸,乏力纳果,苔白质淡,脉沉细小数的气血两虚证。主方是《正体类要》的八珍汤,主药是参类、生芪、生地、当归、云苓、芍药、白术、生杜仲、黄精。
14)温经活血法:适用于腹痛且凉,经少经闭,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迟的寒客血脉证。主方是《金匮要略》的温经汤,主药是桂枝、白芍、生地、当归、炮姜、艾叶、生山楂、丹参。
15)回阳救逆法:适用于面白冷汗,四肢厥冷,苔薄白,质淡胖,脉细微的阳气虚脱此。方是《正体类要》的参附汤,主药是参类、附片、五味子、生龙牡。
16)增液生津法:适用于口干咽燥,苔薄质燥,脉象细数的津液亏虚证。主方是《温病条辨》的增液汤,主药是生地、麦冬、玄参、芦根、五味子。
17)滋阴安神法:适用于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苔净质红,脉象细数的心阴亏报计主方是《摄生秘剖》的补心丹,主药是生地、天冬、麦冬、茯苓、丹参、炙远志、炒枣仁、柏 仁、当归。
18)滋阴润肺法:适用于五心烦热,咳喘腰疫,苔净质红,脉沉细数的肺肾阴虚证主方是《医方集解》的百合固金汤,主药是生地、麦冬、百合、川贝、当归、芍药、桔梗,生朴
仲。
19)清肺润燥法:适用于干咳鼻燥,喘促口渴,苔净质红少津,脉细数的燥邪犯肺证。主方是《医门法律》的清燥救肺汤,主药是麦冬、阿胶珠、生石膏、桑叶、炙杷叶、杏仁、北沙参。
20)滋养胃阴法:适用于ロ干喜冷饮,咽燥龈肿,胃痛嘈杂,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的胃阴不足证。主方是《温病条辨》的养胃汤、主药是麦冬、沙参、生地、玉竹、知母、生苡仁、乌梅、芦根。
21)滋补肝血法:适用于眩晕肢麻,震颤目干,经少失眠,舌淡脉细的肝血不足证。
主方是《医宗金鉴》的补肝汤,主药是生地、当归、白芍、炒枣仁、草决明、菊花、麦冬。
22)滋阴潜阳法:适用于眩晕眼花,腰失眠,苔净质红,脉沉细数的肝肾阴虚证。主方是《医级》的杞菊地黄丸,主药是枸杞子、菊花、生地、黄精、泻、丹皮、川牛膝、川
芎。
23)滋阴降火法:适用于五心烦热,眩量耳鸣,口燥梦遗,潮热骨蒸,苔净质红,脉沉细数的阴虚火旺证。主方是《医宗金鉴》的知柏地黄丸,主药是知母、黄柏、生地、黄精、泽泻、云苓、草决明、银柴胡。
24)滋补肾阴法:适用于腰疲腿软,五心烦热,苔净质红,脉细沉数的肾阴不足证。主方是《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主药是生地、黄精、山药、泽泻、生杜仲、女贞子。
25)交通心肾法:适用于腰疫失眠,心悸且烦,苔净质红,脉象沉细的心肾不交证。方是《伤寒论》的黄连阿胶汤,主药是生地、麦冬、阿胶、黄连、炒枣仁、夜交藤、肉桂。
26)补肾益精法:适用于咳嗽潮热,形瘦労権,腰豚瘦软,古红少苔,或见裂纹脉细的肾精空虚证。主方是《医方集解》的河车大造丸,主药是人参、生地、龟板,紫河车,生杜仲、黄柏、天冬。
27)补肾固摄法:适用于腰疫膝软,遗精逝尿,平泄汁多,奋净质淡红,脉细弱的肾气不摄证。主方是《济生方》的秘精丸,主药是生地、菟丝子、益智仁、生牡蛎、 川断,补骨脂
芡实、桑螵蛸。
28)补肾纳气法:适用于腰酸喘促,短 气汗出,苔白质淡胖、脉沉细的肾不 纳气证,主方是《济生方》的人参胡桃汤,主药是人参、补骨脂、巴戟肉、核桃仁、川牛膝,紫苑。
29)补益肺肾法:适用于咳喘腰酸,面赤呃逆,难卧咽干,苔少质红,脉相细数,肾气虚证,主方《医宗己任篇》的都气丸,主药是五味子,生地,黄精,泽泻,云苓,丹皮,金银花。
30)温运脾阳法:适用于腹痛腹泻,食少懒言、四肢不温,苔白质淡胖,脉沉细的牌阳不振证。主方是《伤寒论》的理中汤,主药是参类、炒白术、干姜、乌药、木香。
31)温补脾肾法:适用于心腹冷痛,喜暖喜按,便溏肢冷,吐利转筋或妇女痛经,带下清稀,苔白质淡胖,脉沉细尺弱的脾肾阳虚证。主方是《和剂局方》的附子理中汤,主药是制附片、参类、炒白术、干姜、云苓、补骨脂。
32)温脾行水法:适用于浮肿尿少,腰下更著,胸腹胀满,身重厌食,手足不温,苔厚腻或白滑,舌质淡,脉沉细迟的脾肾阳衰证。主方是《济生方》的实牌饮,主药是制附片、干姜、草果、炒白术、云苓、厚朴、大腹皮、木香。
33)温阳化水法:适用于肢体浮肿,心悸腰疫,四肢沉重,苔白质淡,脉沉细尺弱的心肾阳虚证。主方是《伤寒论》的真武汤,主药是制附片、云苓、白术、白芍、桂枝、泽泻、葶苈子。
34)温补肾阳法:适用于腰膝冷痛,小便不利,夜尿频短,少腹拘急或喘咳,水肿,久音日质淡胖,脉沉细尺弱的肾阳不足证。主方是《金匮要略》的肾气丸,主药是制附片、桂枝、生地、云苓、泽泻、丹皮、山药、黄精、仙灵脾、生杜仲。
35)暖肝散寒法:适用于两胁小腹疝气寒痛,阴囊冷痛,形寒肢冷,喜暖畏寒,苔白改的寒凝肝脉证。主方是《景岳全书》的暖肝煎,主药是枸杞子、当归、肉桂、小回香、乌药,干姜、云苓。
36)疏肝健脾法:适用于寒热往来,乳胀胁痛,眩晕口苦,纳差腕胀,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象弦细的肝木侮土证,主方是《和剂局方》的逍遥散,主药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云苓、薄荷、川楝子、生栀子。
转录自《沈绍功中医方略论》
体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阴、阳、气、血、津液为根本。体质分为九种,气虚体质为九种体质中最常见一种类型。本文分析气虚体质者当如何养生?
(一)气虚体质的体质特征
气虚体质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虚体质的特征表现为:1)形态特征:肌肉松软。2)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3)常见表现:平素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发色不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有人从文献研究表明,气虚体质各体质特征出现频率较高的有:面色偏黄或白;肢体容易疲乏;气短懒言;自汗出;目光少神;眩晕;内脏下垂;寒热耐受力差、尤不耐寒;心悸失眠。
(二)气虚体质的形成因素
所有体质的形成都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虚体质也不例外。
一则,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是人体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它决定着相对稳定性和特异性。《内经》记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肥与瘦、强与弱、高与矮、阴与阳等不同的体质类型。
明代大医万全说:“子于父母,一体而分,如受肺之气为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脆薄怯寒,毛发不生……受肝之气为筋,肝气不足,则骨软”,说明如果父母是气虚之体,那么子女也可能出现气虚体质。
二则,后天因素
中医更重视后天因素对于体质的影响,因为先天因素所决定的体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后天因素。我认为,重视后天因素,其实是重视内求。
后天因素包括膳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状态、劳欲、环境、药物、疾病等方面。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经年宿疾,病必在络,病非虚症,因久延,体质气馁。”说明久病可损伤人体之气,导致气虚体质的形成。
(三)气虚体质的预防
预防气虚体质主要有两点:一是先天禀赋,二是后天调养。
一则,在先天上预防
先天禀赋关键在父母,尤其是母亲。母亲在妊娠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调节饮食和起居,绝嗜欲,安养胎气;其二,保持乐观平和的情绪,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其三,平时看的、听的、想的、说的、做的,都是正信正念。若能如此,就能够使母亲气血和平,百病不生,分娩后自然会母子平安。
二则,在后天上预防
中医重视后天因素对于体质的影响,因此气虚体质在后天是可以预防的。
后天调养,是指应劳逸结合,饮食有节,悲喜有度,正如《内经》首篇所强调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认为,健康源于自律。以本文所谈的气虚体质为例,预防气虚体质,亦源于自律。我们每个人自己要重视养生,养生要靠自律。
其一,针灸及按摩预防气虚体质。
有研究证实,通过按摩关元、足三里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关元为小肠经的募穴,又是人体丹田的之所在,为先天;足三里为土经土穴,又是胃经的下合穴和合穴,而胃为水谷之海,为后天。按摩关元和足三里,正可以调节先天和后天。
其实,亦可以用针或用灸,平时常针灸关元与足三里,更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脏腑功能归于平衡,亦能有效地预防气虚体质。
有人运用针灸对气虚质、阳虚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治,发现针灸调体能够显著改善其疲劳症状以及气虚质、阳虚质的体质积分。
体质的预防调治当从先天与后天入手,大多采用补益之法,从研究中可发现,通过针灸调治气虚体质具有独特的疗效,能够很好的改善偏颇体质,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针灸取穴:足三里、关元、神阙、气海、劳宫。每日1次,每次选穴2-3个,每穴用艾条温和灸10分钟许。
其二,服食膏方预防气虚体质。
有人运用膏方治疗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疲劳程度,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膏方是一种高级滋补剂,特别适合于调节体质。临床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的膏方处方。膏方一般由20余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制定膏方一定要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
我创制了补肾膏、养肝膏和姜胶膏,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体质类型。简单来说,补肾膏适合于肾虚(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皆可);养肝膏偏重于阴虚体质和气虚体质;姜胶膏偏重于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
其三,小儿捏脊改善气虚体质。
有人用小儿捏脊结合穴位推拿,对气虚体质的小儿有明显改善作用。
小儿捏脊非常好,通过反复刺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有效地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激发阳气,达到改善气虚体质的效果。不但是气虚体质,凡小儿有先天的体质偏颇者,都可考虑用小儿捏脊法来改善体质。一定要坚持,需要长年坚持,疗效更高。
其四,三伏贴改善气虚体质。
有人发现,三伏贴对气虚质、阳虚质与气郁质患者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
从中医来分析,三伏贴通过在三伏天刺激穴位,可以激发人体阳气,相当于借天地之阳以温通人体之阳。因此,三伏贴不但可以冬病夏治,亦可用于改善气虚体质。
(四)气虚体质的用方用药
体质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具有后天可调性,通过对后天的调理,偏颇体质是能够改变的。气虚体质亦可通过后天来改变。《内经》记载:“劳者温之,损者益之”,这为气虚体质的调治确立了总的原则。
一则,改善气虚体质的主药
选择改善气虚体质的主药,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性质平和,适合于长期服用;二是注意补气升阳,其性要偏温;三是注意平补气阴,补气亦补阴,则阴固而气亦壮;四是注意平补气血,因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二者不可分离。
其一,黄芪——补气、升阳、固表
黄芪长于补气、升阳、健脾。《本草正义》记载:“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能补气,兼能升气”。可以看出,黄芪长于补气、升阳、健脾。
黄芪可以补气、固表。黄芪内外通补,在内主补脾肺之气,在外可补肌表之气而治表虚、经络之虚。仲景的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是此意。
黄芪补气之力虽不及人参,但适用于慢性气虚甚或虚劳者,这可从仲景常用人参急补气虚、黄芪慢补虚损看出来。
二则,山药——平补气阴
补气药中山药可以平补气阴,因其药性平和,山药也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长期服用。
山药与甘草不同,虽然甘草性平味甘,可以补气健脾,但相对于山药来讲,山药性平味甘兼涩,兼可补阴,还可以防止气的流失,而且该药归脾肺和肾经,可以补先后天之气。《神农本草经》曰:“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新版《中药大辞典》载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张山雷的《本草正义》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本草经读》也有记载:“山药,能补肾填精。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
三则,大枣——补血、养营
大枣甘温,归脾胃心经,该药可以平补气血,补血养营,还可以补益后天之气。
《本草汇言》言:大枣“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本经》言大枣:“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和百药”。
四则,太子参——健脾、补气、养阴
太子参是一种以慢补著称的补品。其味甘苦,性平,主要入脾肺经。太子参属于石竹科,有类似人参的作用,但与人参又有不同的地方。人参是温补,太子参是一个清补,在夏季用就比较合适。太子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用于气阴两虚所造成的脾胃不足。
太子参擅长健脾养胃,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之证。中医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太子参可以补益脾胃之虚。
现代研究发现,太子参含有太子参多糖、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体质;
综上所述,黄芪、山药、大枣、太子参这四味都可以作为改善气虚体质的主药。
二则,改善气虚体质的主方
我主张用补中益气汤。
我的理由是:其一,此方以黄芪为君药,既可补益中气,升阳举陷,又擅补肺实卫,固表止汗。该方虽无山药、大枣,可以加二药来平补气血,补血养营。另外,可改方中的人参为太子参,以加强平补脾胃之功。当归与黄芪同用,共奏益气补血,养营生精之效。全方充分体现了补气固表、补气升阳、补益脾胃,以及补血养营等法,使此方可以从整体架构上适合于调节气虚体质。
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大枣适合长期服用。
气虚体质者需要升提气血,适合用补中益气汤。其一,此方补气与升阳并举:方中黄芪为君药,补气升阳。配伍轻清升散的柴胡、升麻,使下陷之清阳上升而复其本位。其二,此方补气与补血兼顾。原方中虽无山药、大枣,可以加二药来平补气血。去人参,改为太子参,其性平,补益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益气。当归补血养血。气血同源,气虚日久,必损及血,故用甘辛而温的当归与黄芪同用,共奏益气补血,养营生精之效。其三,该方体现了补而不滞的特点。气虚则行血无力,易于出现血行缓慢,瘀于脉中,故用当归活血行血。陈皮理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补中益气汤化裁(去人参加山药、大枣、太子参)可以长期服用。
(五)气虚体质的养生
一则,调节饮食
气虚体质者往往脾胃功能偏弱,造成气血生化不足。因此,需重视调节饮食,调理脾胃功能,以补虚为主,平时可偏食小米、粳米、糯米、花生、白扁豆、山药、大枣、鸡蛋等,也可以用补气药,如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等来做汤常服。
有研究表明,常食五谷(特别是五种黄色的粮食)能够明显改善气虚体质人群的体质偏颇。其中糙米补中益气,玉米调中和气,荞麦消积下气,燕麦疏肝理气,小米固本纳气,五种食材共同培补元气。
二则,积极运动
气虚体质的人因为一身之气不足,往往喜静恶动。越是不运动,越不利于气血的流动,导致气更虚。可以做舒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令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气虚体质者运动一定要适度,不适合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出大汗,出大汗既耗气,亦耗心阳和心阴。
三则,调畅情绪
《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保持心情愉快非常重要。保持和畅的情绪,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这非常重要。
四则,好好睡觉
睡觉是引阳入阴,是阳气大归根,是补神。古人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乃神补之要。睡的越好,全身阴阳脏腑越平衡,气血越健旺,体质越是归于平和。(董洪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