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蛾的解释
犹低眉。 用于 女子。 唐 白居易 《同诸客嘲雪中 马上 妓》诗:“ 珊瑚 鞭嚲马踟蹰,引手低蛾索一盂。”
词语分解
低的解释 低 ī 地势或位置在一般 标准 或平均 程度 之下,与“高” 相对 :低空。低地。低谷。低潮。低沉(a.云层厚而低;b.声音低;c.情绪低落)。 矮短:身材低矮。 细小, 沉重 :低微(a.声音细小;b. 身份 或地位低 蛾的解释 蛾 é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 左右 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 形容 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蛾 ǐ 古同“蚁”。 笔画数:; 部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一般是指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大多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感染细菌或病毒所致,起病急,以咽痛为主要症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是儿童和育少年的常见病。慢性扁桃体炎是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所致,表现为咽部干燥,有堵塞感,分泌物粘,不易咳出,口臭,其反复发作可诱发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因此须积极治疗。患者平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附近组织的疾病,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一旦本病成为诱发其他疾病的病灶,或有其他手术指征时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乳蛾”的范畴,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风热乳蛾”,慢性扁桃体炎相当于“虚火乳蛾”。风热乳蛾多因气候骤变,寒热失调,肺卫不固,致风热邪毒乘虚从口鼻而从侵喉核,或因过食烟酒等,脾胃蕴热,或因外感风热失治,邪毒乘热内传肺胃,上灼喉核,发为本病;虚火乳蛾多因风热乳蛾或温病之后余毒未清,邪热耗伤肺阴,或因素体阴虚,加之劳倦过度,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蒸喉核,发为本病。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肺经风热型:证见发热畏寒,咽痛,咳嗽,苔白或黄,脉数。
2.肺胃蕴热型:证见高热畏寒,咽痛剧烈,吞咽困难,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3.热毒内盛型:证见高热不退,咽痫有增无减,伴同侧耳痛,吞咽困难,苔黄质红,脉洪数。
4.虚火上炎型:证见咽干口燥,咽部似有物堵塞感,干咳,伴手足心热,或气短,腰酸,苔少,舌红,脉细数。
5.肾阴虚型:证见口燥咽干,人暮尤甚,且有灼热微痛,异物感,伴五心烦热,头晕,不易耐劳,喉核及四周发红,喉核上有黄白色脓栓挤出,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6.肺脾气虚型:证见咽干,刺痒,微咳,痰少而粘,咯吐不出,人寐头上汗多,喉核暗红连及周围,喉核上有白色点状短痕,或乳酪样脓栓挤出,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
一、可选用的西药
1.急性扁桃体炎:
(1)全身治疗:本病多为链球菌感染,抗生素首选育霉索,青雷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高热头痛及全身酸痛者可选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经2—3日治疗后如病情无好转,则应考虑是否病毒或其他细菌感染,改用抗病毒药、敏感抗生京或磺胺类药物,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2)局部治疗:可选用
小儿扁桃体炎
人的咽部象个拱形门,有两个拱形组织组成。一个舌腭弓一个叫咽腭弓,分别跨在两侧,形成两个窝,内即扁桃体。正常时分泌少量粘液,里面含有白细胞及吞噬细胞,一旦有细菌病毒从这里经过,就被吸附在上面,然后被吞噬消化掉。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扁桃体的作用,目前已公认它是一个免疫器官。如从摘除的扁桃体中可以提炼出“转移因子”。这个因子可以增强免疫,抑制病毒。除扁桃体外,鼻腔后面的腺样体及咽后壁的淋巴组织,共同组成一个环状的淋巴网,罩在呼吸道的最上端,对进入呼吸道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这是一个强大的防御机构。扁桃体首当其冲,一旦人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就会在此大量繁殖,扁桃体就会发炎。发炎的扁桃体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的陷窝上出现许多小脓栓,严重的会布满脓苔。经常反复发炎可形成慢性扁桃体炎,由于反复炎症使扁桃体增生肥大,两侧扁桃体几乎碰在一起,像两扇大门堵住了咽部。
扁桃体炎的危害还不止这些,它一旦成为病灶,细菌就会在这里繁殖,并产生毒素,随血液进入人体,使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这种免疫反应是一种异常的过敏状态,可以进一步导致不少重要脏器得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病等,这些并发症的危害远远超过扁桃体炎本身的危害。
小儿患扁桃体炎时全身的感染症状很明显,孩子表现为:高烧可达39~40℃,同时伴有寒战,全身乏力,头痛及全身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检查咽部时可发现扁桃体上有脓。这是最有力的诊断依据,因为光凭全身症状不能与其他感冒相区别。
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扁桃体炎更是化脓菌所致,所以必须使用抗生素。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的扁桃体肥大可造成呼吸困难,特别是睡眠时,因舌头也松弛后倒,致使鼾声如雷,天长日久会因慢性缺氧而影响生长发育,慢性缺氧还会使孩子的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家庭护理要点
1.扁桃体一般3~10岁时最大, 10岁以后逐渐萎缩,因此儿童时期的扁桃体炎是防治的重点。
2.加强锻炼,特别是冬季,要多参与户外活动,使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减少扁桃体发炎的机会。
3.保持口腔清洁,吃东西后要漱口。
4.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特别是化脓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因此必须使用抗生素,其中青霉素类最有效,根据炎症的轻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
5。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可作扁桃体切除,现在多采用扁桃体快速挤切术,手术时先在病儿嘴内喷表面麻醉药,稍等一会儿,病儿的咽部感觉就会迟钝,再让他躺在床上,医生使用一种叫挤切刀的器械,在病儿张口的一瞬间就能将扁桃体全部切除。手术十分迅速,病儿还未感觉疼痛,手术就完成了,病儿一直清醒,所以能马上吃冷食,目的是促进血管收缩,预防术后出血。手术不需住院,术后门诊观察1~2小时便可以回家。
6.术后1~2周内吃半流质饮食,如面片,鸡蛋糕。
7.手术切除以后并非完事大吉,还能再得咽炎。所以理想的方法是尽量不切除http://www.wy120.com/Forum/Replay.aspx?noteID=32813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翳风穴的别名5 出处6 穴名解7 特异性8 所属部位9 翳风穴的定位10 翳风穴的取法11 翳风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翳风穴的功效与作用13 翳风穴主治病证14 刺灸法 14.1 刺法14.2 灸法 15 翳风穴的配伍16 特效 *** 17 文献摘要18 翳风穴研究进展 18.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8.2 对大脑皮质的影响18.3 治疗呃逆18.4 治疗面神经炎18.5 治疗偏头痛18.6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19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翳风 1 拼音yì fēng
2 英文参考Yīfēng TE17 [中国针灸学词典]
yìfē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翳风 汉语拼音 Yifeng 罗马拼音 Yifeng 美国英译名 Shielding Wind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7 日本 17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7 富耶氏 TR17 德国 3E17 英国 T17 美国 TB17
翳风为经穴名[1](yìfēng[2]TE1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1]。翳风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1][3]。翳即遮蔽,风即风邪,此穴当耳垂后方,为遮蔽风邪之处,故名翳风[1]。翳风穴主要用于面颊、耳部疾患等:如面瘫,口噤,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下颌脱臼,牙床急痛,耳聋,耳鸣,中耳炎,瘰疬,口眼㖞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耳中痛,聋哑,目不明,目翳,暴喑不能言,牙痛,乳蛾,痉病,狂疾,聤耳,口噤不开,头痛,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膈肌痉挛等。
4 翳风穴的别名耳后陷者中(《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
5 出处《针灸甲乙经》: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
6 穴名解翳即遮蔽,风即风邪,此穴当耳垂后方,为遮蔽风邪之处,故名翳风[1]。
翳,指华盖,有遮蔽、掩覆之义,翳指大鸡毛扇也,状如耳形。风,为六淫之一。此穴在乳突之前下方凹陷,耳垂后面凹陷处,当衣领上缘,其形如遮蔽风邪之屏翳,穴近是处,故名翳风。[4]
7 特异性翳风穴为交会穴之一,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会(《针灸甲乙经》)。
8 所属部位耳[5]
9 翳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翳风穴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2]。
翳风穴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1]。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颌角之间凹陷处[3]。
翳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翳风穴在耳部的位置
翳风穴在耳部的位置
翳风穴在耳部的位置(肌肉)
翳风穴在耳部的位置(骨骼)
10 翳风穴的取法翳风穴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1]。
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正坐或侧伏,耳垂下缘,当胸锁乳突肌与下颌角之间凹陷中取穴[6]。
翳风穴的取法[1]
快速取穴: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即是翳风穴[7]。
11 翳风穴穴位解剖翳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分布著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锁骨上约2.5厘米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静脉排列的淋巴结称为颈淋巴结,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继而进达腮腺的下颌后突部,可深抵起于基突的肌肉。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1]。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8]。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耳大神经、面神经耳支和耳后静脉分布;深层有面神经干经过,并有舌咽神经腮腺支、耳后动脉和翼静脉丛分布[8]。
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通过[3]。
12 翳风穴的功效与作用翳风穴有聪耳明目,疏风通络作用[1]。
翳风穴具有聪耳通窍,散内泄热的功效。
翳风穴是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两条经脉的循行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翳风穴又位于耳后,故为治疗耳病的要穴。《百症赋》:“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翳者,蔽也。[9]
翳风穴善祛风邪,故名翳风,善治口眼㖞斜、牙关禁闭等风疾[9]。
手少阳三焦支脉上项,以屈下颊(过齿部),翳风穴又位于颈项,临近颊部,故取之可治疗齿痛、颊肿、瘰疬诸疾[9]。
翳风穴系三焦经和胆经之会穴,有通风疏络、开窍益聪之功,按气动为风,翳风穴能开气郁之闭,又以其接近于耳,故兼冶耳聋之因于气闭者尤效。[4]
13 翳风穴主治病证翳风穴主要用于面颊、耳部疾患等:如面瘫,口噤,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下颌脱臼,牙床急痛,耳聋,耳鸣,中耳炎,瘰疬,口眼㖞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耳中痛,聋哑,目不明,目翳,暴喑不能言,牙痛,乳蛾,痉病,狂疾,聤耳,口噤不开,头痛,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膈肌痉挛等。
翳风穴主要用于面颊、耳部疾患等:如面瘫、口噤、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及脱臼、牙床急痛、耳聋、耳鸣、中耳炎及瘰疬等[1]。
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口眼㖞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8]。
翳风穴主治耳聋,耳鸣,耳中痛,聋哑,目不明,目翳,口眼㖞斜,暴喑不能言,牙关紧闭,牙痛,乳蛾;痉病,狂疾[6]。
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㖞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等[3]。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㖞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
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
14 刺灸法14.1 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1]。
直刺0.8~1寸,耳后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面瘫、痄腮等;或向内前下方斜刺,针感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聋哑[6]。
直刺0.8~1.2寸[8]。
直刺1~1.5寸[3]。
注意:翳风穴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中迷走神经,引起呼吸心搏停止[6]。
14.2 灸法可灸[1][6][8]。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翳风穴的配伍翳风穴配颊车、合谷治痄腮(腮腺炎)[1][6]。
翳风穴配地仓、颊车、四白、合谷治面瘫[1][6]。
翳风穴配下关治下颌关节炎[1]。
翳风穴配关冲、中渚治耳聋、耳鸣[1]。
翳风配听官、听会、耳门、中渚,治耳疾[6]。
翳风配听宫、听会,有通窍复聪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翳风配地仓、颊车、阳白、承泣,有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翳风配下关、颊车、合谷,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颊肿。
16 特效 ***用手指尖大力按压翳风穴,一般5分钟内就可以止嗝[7]。
17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疰,(喑)不能言,翳风主之。聋,翳风及会宗下关主之。口僻不正,失欠脱颔,口噤不开,翳风主之。
《针灸资生经》: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
《针灸大成》:主耳鸣耳聋,口眼㖞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口吃,牙车急,小儿喜欠。
《玉龙歌》: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18 翳风穴研究进展18.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家兔身上观察到,电针双侧“翳风”时,动脉血压有明显变化,有上升、下降或双相反应,其变化幅度与针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证明翳风与心血管活动有关,并且这种关系主要为脑中枢效应所致,与迷走神经的外周作用无关。[9]
18.2 对大脑皮质的影响针刺翳风有调整大脑皮质功能的作用。在实验性狗神经症基础上针刺“翳风”,所有阴性条件反射均迅速提高,并稳定地恢复正常, *** 强度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对分化 *** 的鉴别逐渐达到完全。说明针刺翳风能恢复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平衡。观察脑电波发现,原来α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α节律波幅增强;反之,则使α节律减弱,具有调整作用。[9]
18.3 治疗呃逆针刺、腧穴注射或腧穴重手法点按翳风治疗呃逆均有效,点按时以两手拇指按压,力度要重而强,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9]。
18.4 治疗面神经炎有报道针刺时,针尖向鼻尖方向进针,使患者有酸麻胀感扩散到面部为度。临床观察面瘫患者多在翳风穴有压痛,翳风穴压痛堕病情好转逐次减轻。
18.5 治疗偏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效果较为显著。
18.6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