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书所载之方,组方严密,药味少而力专,疗效显著。笔者今就仲景方之用治耳鼻喉科疾病略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 桂枝汤治过敏性鼻炎营卫不和型
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本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证。临床应用时又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证,只要病机是营卫不和,都可应用。
营卫不和所致过敏性鼻炎,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多遇寒、遇风便发,或于早晨起床之际,鼻痒多嚏、涕多清稀如水,局部检查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道有大量水样分泌物,舌苔薄白脉浮,可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邪利窍。
方中桂枝辛温发散,温通卫阳,可解卫分之邪;芍药酸苦微寒,摄养津气,收敛涕液;生姜辛温,佐桂枝发散风寒以解肌;大枣甘平,佐芍药滋补津液以养营;炙甘草甘平,配桂枝、生姜辛甘化阳以助卫气,合芍药酸甘化阴以滋营阴。
诸药配伍,共奏调和营卫之功。临证时,为了加强脱敏功能,尚可加入蝉衣和徐长卿之类,卫气虚者又加黄芪益气固表。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肺经邪热所致之急性喉炎、会厌炎、鼻窦炎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所治为肺内邪热壅盛致发喘咳之候,用其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取麻黄之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证属肺经郁热,不得宣泄,蕴结咽喉者,临床表现除发热口渴外,前者伴声音嘶哑、甚则失音,检查见喉粘膜充血肿胀、声门开合不利,后者表现为咽喉疼痛、吞咽痛甚,检查见会厌舌面充血肿胀。
邪热犯肺、肺气不宣,肃降失职,致声门开合不利,咽痛音哑即来,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挟痰者,伍僵蚕、半夏、天竹黄;充血严重者,加山豆根、落得打;疼痛剧烈者,加马勃、金锁匙。顽固性的鼻窦炎辨证为肺热移脑,临床表现为涕量奇多,色黄质稠(色白质稀者属虚寒),头痛不甚(痛甚者属胆热移脑),鼻塞不甚(甚者属清阳不升),检查见:双中甲充血肿大,鼻道内有黄色脓样分泌物,前组鼻窦区有压痛者,可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可加鱼腥草、地龙清肺排脓。
临证应用时,无论是否兼有表邪都可应用,因方中麻黄尚有解表功用,而石膏尚具有辛透之力。方中麻黄,又并非仅在解表,且能引药入肺,直达病所;而石膏在清肺中邪热时,具有“火郁发之”之能。本方去石膏,《和剂局方》称之为三拗汤,可用于治疗风邪犯肺所致的暴聋。此聋多继发于感冒之后,乃风邪犯肺,肺气不宣,循经上扰耳窍,耳窍为邪所蒙所致。
表现为耳中憋气,如塞棉絮,或兼发热恶风,舌苔薄白,脉浮,音叉试验为传导性耳聋。用三拗汤以宣肺利窍,所谓“耳聋治肺”法,效果尤佳,同时配合咽鼓管吹张法更好。
3 白虎汤治急性咽炎、疱疹性口炎、鼻大衄属于肺胃积热证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功用清热生津,原用于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
方中石膏大寒,用之清肺泻胃;知母味厚,清肺生津;甘草、粳米养胃。
急性咽炎、疱疹性口炎临床表现为咽部及口腔内疼痛,有灼热感,口气臭秽,伴有发热、口干喜饮,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数,检查见咽粘膜充血红艳,或口腔内疱疹数目较多,局部充血明显者,证属肺胃热盛。肺胃热盛必然灼伤津液,故治疗当清热养津。
石膏、知母配伍,正合此用。至于鼻大衄者,其特点为出血量多,血色鲜红,伴有烦热、口渴多饮,每逢喷嚏、狂咳、(扌鼻)涕、热水洗脸、咀嚼硬物或剧烈运动等都可再度出血,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红苔黄,局部检查鼻粘膜干燥,立氏区粗糙、充血,甚则溃疡,或有活动性出血,病由阳明热甚,薰灼鼻窍所致。
虽说肺开窍于鼻,但阳明之脉夹鼻,且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出血量多,血色鲜红者,应从阳明热盛考虑,立氏区血管丰富,在粗糙、糜烂时上面覆盖痂皮,一旦干燥裂开,必引起出血。
此时须滋润乃可避免出血。选用白虎汤,尚可加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亦可加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瓜蒌仁通腑泄热。
4 调胃承气汤治一切耳鼻喉科急性病需要攻下者
调胃承气汤原用治阳明腑实证,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攻热泄火,佐甘草之甘平,可以和中。
凡一切急性的耳鼻喉科疾病,兼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实、需要攻下者,亦均可使用本方,尤其适用于急性化脓性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鼻窦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可使邪热从下而解。
仲景原方中大黄是经过酒洗的,酒洗之大黄泻下力弱,笔者将之改为生大黄,以增加其通便之力,效果显著。
5 桔梗汤治一切咽喉疾病
桔梗汤是喉科最有名的常用方剂,由桔梗、甘草两味药物组成。
桔梗性味辛苦,入肺经,走上焦,善“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为众药之舟揖;甘草性味甘平,入走十二经,不仅补虚益气,且能“通经脉,利血气”,泻出肺中伏火。
本方为治疗咽喉疾患的基础方,随证加味而衍化的方剂很多,除张路玉加山豆根、元参,顾世澄加天冬、麦冬仍称桔梗汤外,严用和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等为泻白散,刘河间加入诃子名清音汤,李东垣治疗嗌痛颌肿时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了本方,《喉科指掌》加防风、荆芥、天虫、薄荷称六味汤,《重楼玉钥》加柴胡、升麻、川芎等来治疗慢喉风等等,不一而足。
桔梗汤所治之咽喉病,以咽痛、咽干或咳为主。桔梗在方中用量不宜大,一般以6g为宜,因桔梗对咽喉有刺激作用会引起恶心呕吐,临证时应注意。
6 五苓散治水湿内停之聤耳、鼻窦炎、美尼尔综合征
五苓散一方,原为行膀胱之水而设,主治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而影响膀胱气化功能,以致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
方用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导水下行;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并解在表之邪。
现五苓散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大凡耳鼻喉科疾病表现为耳鼻部水湿停聚,水无所摄,泛溢于肌肉之间,需助脾扶火渗湿者,均可应用。
临床应用时不一定兼有表邪,如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实热症状已经消失而脓性分泌物很多;头痛绵绵,涕多色白,轻度鼻塞,嗅觉迟钝的鼻窦炎;水饮上泛,停滞于耳的眩晕(又称水眩)等等。
又:在治疗眩晕时必定要重用泽泻,乃取仲景用泽泻汤治痰饮病苦冒眩之意。
7 真武汤治阳虚水泛之过敏性鼻炎、美尼尔综合征
真武汤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者。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助阳,以化水气兼暖脾土,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渗湿,生姜助附子以温阳祛寒,而尤妙在芍药酸能泄肝木以疏水。
肾阳亏虚型过敏性鼻炎,是由于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寒水上注鼻窍,致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断;美尼尔综合征是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寒水内停,上泛于耳而为眩晕。两者病机均与真武汤所治病症吻合。过敏性鼻炎取本方加用蝉衣、徐长卿、防风等,温脾肾,除寒水而止嚏敛涕。
美尼尔综合征用之以温脾肾,除寒水而止晕眩,如呕吐频繁者加吴茱萸、陈皮、半夏;耳鸣甚者加磁石、五味子;兼有肝风者加天麻、钩藤。
8 射干麻黄汤治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
其特点是喉头作痒,然后咳即随之,因痒而咳,咳声短促而沉闷,有时愈咳愈痒而无法中止,乃病邪兽困肺经,长期难以外泄所致。此时宣解是唯一的方法,但普通宣解当然力不能及,须应用有力的方药,方可攻顽解围。
以射干麻黄汤最为合适:用射干消痰散结清热解毒;麻黄宣肺平喘;紫菀、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细辛、生姜散寒行水;麻黄、细辛、生姜发散邪气;射干、紫菀、款冬、半夏下降逆气,共奏宣邪止嗽之功。
9 葶苈大枣丸治顽固性鼻塞
葶苈大枣丸专用治鼻塞为主的慢性鼻炎,方虽两味但力峻性猛,用于实证见效甚捷。此类慢性鼻炎之鼻塞乃肺气壅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可见患者鼻塞日久,持续不断,检查见双下甲肿大,粘膜暗红,故用葶苈泻肺通窍。主药葶苈入肺泻气,主肺壅上气。葶苈毕竟是峻药,尽管配伍大枣以缓和药性,也不宜久用,体质虚弱之人更需忌用。
10 桂枝茯苓丸治瘀血型声带息肉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是用来治疗妇人腹中症瘕积聚之证,今用其活血化瘀之功效,作为声带息肉的消散剂,疗效较为满意。本方为化瘀消症之缓剂。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使水道行、津四布而利血行,寓有湿祛瘀化之用。综观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
声带息肉为有形之物,是败血离经,瘀滞膜里所致,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经年不愈,检查见声带息肉,色紫有蒂,治当活血化瘀,用桂枝茯苓丸,性缓而功著,祛邪而护正。
一、实证泻法六要
1,先调中焦。
也就是胃气为本,需要开胃。苔腻的用温胆汤。昨天我讲了,温胆汤四个主药:竹茹、枳壳、云苓、陈皮。还有四个药不用,半夏能祛痰,太燥;生姜能祛痰,太燥;甘草、大枣非常滋腻,对痰浊不利。里面还要配伍:配伍开窍的石菖蒲、郁金;配伍清热的连翘、公英;配伍醒脾的木香、砂仁;开胃的焦三仙、生内金。这是一个基本的胃气为本,先调中焦。
2,给邪出路。
实邪必须给出路,使邪能排除体外。也就是有四条出路:
(1)通过汗出。发汗,从肌表出。比如用防风、桔梗、蝉衣、发汗透表。当然要忌大汗,汗多了要伤心阳和胃气。
(2)通过润肠缓泻从大便出。用全瓜蒌、草决明、菊花和当归。但忌俊下,以防伤正。
(3)通过淡渗利尿从小便出。主要用车前草、泽泻、泽兰、石苇、生薏苡仁、冬瓜仁。
(4)通过凉血从营卫出。主要用生地、丹皮、赤芍、生栀子,给邪出路。四条出路里面,最安全,出的最干净,就是利尿,而且不会伤正。
3,疏通为宜。
泻法一定要以疏通为宜,疏通的办法有四个办法。
(1)透窍。选用川芎和石菖蒲。
(2)理气来疏通。用柴胡和郁金。
(3)活血来疏通。用泽兰和王不留行。
(4)用温通。用桂枝和花椒。
4,重视反佐。
因为祛邪药都比较烈性都有偏性,往往能祛邪,但往往也会带来副作用。为了防止偏差,纠正付作用,要用反佐。反佐分两类。
(1)第一个就是寒性反佐。用温药的时候怕它过头,就选用寒性的反佐,加一两个公英、连翘、栀子、黄柏、白花蛇舌草。
(2)热性反佐。用寒药的时候,怕太凉伤正,采取热性反佐。选加肉桂、高良姜、乌药、仙灵脾和鹿角霜。
5,注意引经。
攻邪加上引经是药到病除提高疗效的关键。
引经药分两类;
(1)一部分是分类引经,分部位引经。上面部位用小量的升麻、桑枝、葛根、柴胡、僵黄;下面部位的取重量的川牛膝、木瓜、独活和车前草,加于不加引经药疗效会大不一样。
(2)分脏引经。
a,入心的用炙远志和琥珀。琥珀是引经的好药也是安神的好药,但琥珀现在都用琥珀粉,琥珀粉不溶于水,你要吃琥珀粉不要用水来调,要用蜂蜜来调,后来装在胶囊里面吞服。
b,入脾的用砂仁和干姜。
c,入肺的用橘红和桑白皮。
d,入肝的用薄荷和川楝子。
e,入肾的用黄柏和补骨脂。
6,中病即止。
一定要中病即止,不能常服,不能久服,尤其用功防过厉之品。像半夏、厚朴的燥性;附子、肉桂的热性;龙胆草、白头翁的寒性;虫类药的毒性;都要注意中病即止,不能久用长服。
二、扶正祛邪法则活用。
其活用的原则是:先祛邪后扶正,祛邪时防其伤正,扶正时防其恋邪。
“气虚常伴停水”
“血虚常伴瘀热”
“阴虚常伴痰湿”
“阳虚常夹寒凝”
扶正祛邪,这在临床上最矛盾,最容易疏忽的一个法则,临床上最多见的就是虚实夹杂。要怎么办呢?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先祛邪后扶正,祛邪的时候防它伤正;扶正的时候,要防止它恋邪。你比如说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他心绞痛也较厉害,而且在于发憋发闷;二一个心慌气短,腰酸背痛。一看舌苔是腻的,脉沉细的,这就矛盾了,既有痰浊,又有气虚和肾亏,这矛盾了,就虚实错杂。怎么办呢?先祛邪,化痰浊,用温胆汤,二陈汤祛痰浊。但是呢在祛痰的过程中,你不能加半夏、厚朴化痰浊,它燥啊,影响它正气呀,痰化了你才用补气,健脾,调肾的药。比如香砂六君子汤,杞菊地黄汤,再给它扶正。但这个时候你不能用滋腻的药,比如熟地、麦冬、玉竹你就不用,用了以后利邪了,痰浊又起来了,这在临床是最多见的一个矛盾治法。昨天问了三个问题,都牵扯到这个问题,要下决心,不能拖泥带水,就是祛邪,祛完邪扶正,这样才有效。你又要祛邪又要扶正,你肯定失败,这我几十年的经验。原来我也舍不得呀,说病人这么虚光祛痰行吗?这就跟你们思路一样,即用祛痰药有用扶正药,结果舌苔更腻了,效果不好了。最后总结了,斩钉截铁,别三心二意,单一的祛痰,单一的扶正。这是临床最多见的矛盾治法。
三、重视升清降浊。
要重视升清降浊。中医的升降理论,清要升,浊要降,升降出入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升降失调也是人体致病的重要的病机。脾主要升清,胃主要降浊。升清才能运化,降浊才能纳谷。所以所有的病先调它的升降。升清用什么药呢?升清用生黄芪、各种参类、白术、仙鹤草、升麻、柴胡、桔梗、蝉衣、葛根、川芎。这十个药我反复给你们讲,别一升清就十个药都用上,你就没有余地了,里面用一两个来回的换。降浊的药就有苏子、杏仁、陈皮、竹茹、赭石、磁石、珍珠母和旋复花这八个药降浊。这个论治巧配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升清降浊。刚才我讲了, 高血压 的病人,你给他很对症,证类说的也很准,比如痰瘀同治,或者调肾,你再加个升清降浊的药。比如痰瘀同治里面,你加个柴胡,你加个珍珠母,升清降浊,他疗效不一样; 糖尿病 的病人,刚才那位同仁, 糖尿病 我给你补气为主,你回去琢磨,补气养阴这个时候你再加上升清降浊的药,升清用葛根或者仙鹤草,降浊的药你用一个杏仁,降糖效果不一样。所以辩证很对症,论治很巧,你再加上升清降浊会明显的增加疗效。
四、肝脾制化乘侮。
要注意肝脾的关系,肝和脾,木和土啊,这也是临床巧配的一个关键。木克土,往往就形成了肝胃不和,刚才讲了用四逆散。一个肝气,一个脾胃是临床所有病的根本,重要的病机。我讲了,《内经》讲了,百病生于气,对不对?李东垣讲了,脾胃是所有病的根源。所以抓肝和脾,木和土的关系。主要用柴胡、枳壳、白芍、黄连、川芎、赭石和莱菔子。这就我把四逆散给你变通了,不是原方的四逆散,提高疗效里面加了好多别的药加减。反过来,木克土就是脾胃不调,要用逍遥散。肝是气,脾是虚。白术、云苓健脾,当归、白芍柔肝,加上柴胡疏肝,薄荷引经,组成了逍遥散。我也给你加减变化了,这我反复讲,你方剂绝对不能死记硬背,原方照看不行的。因为方剂跟古方,时代不一样了,变化很大,你死记方剂,肯定影响疗效,你就要掌握它的方义,对不对?你比如逍遥散、四逆散,四逆散它的方义就是疏肝和胃,逍遥散的方义就是疏肝健脾,掌握这个原则,灵活变化加减,再配合西医的药理,很提高疗效,这就是巧配,别死守。
五、祛风不忘和胃。
另外一个中医讲的风呀是百病之长,什么病都离不开风。当然风有外风有内风,甭管外风和内风,巧配的一个办法就是和胃。当然古人还有养血祛风呀,平肝息风呀,都不如和胃。怎么和胃呢?风善行而数变,就是别忘了加上和胃的药,二陈汤和木香、砂仁,和胃呀!这个我经常碰到荨麻疹,这个病很难治,反复性很大,外科大夫光知道和血息风。我是用什么呢?用和胃的办法来治疗,什么方子呢?我在这不保守啊,要讲到全科论治,明天我还要讲。什么药呢?莱菔子、葶苈子、地肤子、蛇床子、石菖蒲,郁金、制军、丹皮、赤芍、云苓、陈皮、丹参和紫草。这对荨麻疹比单纯的养血熄风效果要好,而且一般不会复发。荨麻疹你不要吃发物,吃这个方子,好了一般不会复发。你看这方子里面,大部分都在和胃,莱菔子、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都是和胃的药。另外反过来,表证的时候,解表加和胃的药,用茯苓、陈皮、姜半夏。内风息风的时候,也加和胃的药,用木香、砂仁和炒苍术。这样祛风的效力就大了,效果就好了,这是我讲真正的方子,你基本上抄下来了。
六、心肾对立统一。
心和肾的对立统一,这是巧配里面的一个高招。心主火,肾主水,心阳下降了,才能滋润肾水,肾水上润了,才能平息心火。因此呢,在临床各种病都要想到心和肾的不交,要采取交通心肾。要加用交泰丸。黄连10g,肉桂3g,3:1,这样也是增效的一个巧配。
七、论治宜活。
外感病的治法有四则。
内伤病的治法有两则。
最后给你总结一下,今天讲了一天论治巧配,也就是论治要活,怎么活呢?外感病有四个活法。
(1)风寒,辛温解表,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辛凉解表,用桑菊饮和银翘散。这是第一大的原则要活。
(2)要注意透表。要辩证的选用川芎、桔梗、蝉衣、桑白皮和芦根。就是在辛凉解表、辛温解表里面要适宜的加一两个透表的药来提高疗效。要注意透表。
(3)要重视分利,就是利尿和润肠。主要加车前草、泽兰利尿;草决明、全瓜蒌润肠。
(4)第四个活法,要强调扶正。要选加生黄芪、白扁豆、仙鹤草。
所以给你总结了,中医治病无非一类是外感实病,一类是内伤杂病。外感实病就这四个关键,活了就有效了,这是第一部分。外感病要活,这我给你们总结了,中医内科分清外感、分清内伤,外感就这么简单。
内伤病的论治有两条,两个活。
(1)第一虚证来讲,补脾不如调肾,用杞菊地黄汤。主要有这么七个药:白菊花、枸杞子、生地黄、黄精、生杜仲、桑奇生和蛇床子。这是虚证。
(2)实证要痰瘀同治,温胆汤为主方。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莱菔子和丹参。丹参要用30g。
中医很神秘,学中医很难,这两天我就给你们最简化了。内伤病的虚证、实证怎么分?以舌为准。但见一症便是,它症不必悉具。见苔腻的痰瘀同治,苔薄的调肾。简化了,非常简单了。外感病你分清风寒和风热,用透表、用分利、用扶正。我这一身情意呀,我把家传的好多秘方,我都给你简化到这步了!你记住这一步,然后再配合西医的药理,差不多你临床70-80%的患者会有效,但不能十全十美。我行医到如今我还经常碰钉子呢!对不对?用这个办法不灵。疗效到了70-80%的疗效,你就有信心了,中医就好弄了,不神秘了。
(一) 治神基础方
四神方: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
功用:益气升阳,清热泻火,安神定志。
主治:一切情志病。
按: 该方有四个“神”字穴,故曰“四神方”,是治疗情志病的主方,其目的是使人体“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二) 解郁安神法
四关方:合谷、太冲。
功用:镇静安神,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热泻火;解痉息风,开窍醒神;搜风理痹,通经活络。
主治:不寐、焦虑、胸闷气短;肝阳头痛、牙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胀痛、带状疱疹痛;惊风、中风昏迷、癫、狂、痫、脏躁;风寒湿痹、肢体麻木、拘挛不用等。
按: “四关方”是广大针灸医师常用的针灸成方之一,古今医籍多有记载,“四关”之名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针灸大成》云:“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标幽赋》说:“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湿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经穴纂要·人有四关论》说:“合谷、大冲,是曰四关”。《腧穴学概论》说:“四关治风寒湿痹”。《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说:“四关主治四肢寒战、喑哑,并可起镇静作用”。根据临床经验,周老认为“四关方”不仅可以治疗痹证,而更多的是用于镇静安神、止痛急救等。
(三) 补益安神法
五脏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主治:心悸气短、腰酸乏力、失眠健忘、食欲不振、面色无华、月经量少、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等。
按: 背俞穴为脏腑精气汇聚之处,它不仅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调节脏腑的气机,改善脏腑功能紊乱现象;而且其中肺、心、肝、脾、肾五脏俞具有补五脏之虚和益气生血之功,使气血充盛而神安。若五脏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则神乱。因此,以针刺补法调五脏,可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膈俞为血之会穴,具有调理气血、通经活络之功,与五脏俞合伍,称五脏俞加膈俞方,不仅可以加强五脏的气机调畅作用,还可使气血、经脉流通,从而达到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和通经活络之目的。
五脏俞加膈俞是“金针”王乐亭教授“中风十三治”中的“一治”,主要是针对中风后体虚,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患者。周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扩大了该方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对虚劳损伤、抑郁不寐、健忘乏力、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者,效果更佳。因而,五脏俞加膈俞被列为周老治神法中的补益安神法。
(四) 重镇安神法
督脉十三针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
功用:重镇安神,强腰壮脊;通经活络,解痉息风。
主治:情志病、癫、狂、痫、烦躁、不寐、儿童多动症与抽动症、 自闭症、腰脊疼痛、下肢痿躄、项背拘急、角弓反张、颤证等。
按: 督脉贯脊属肾,总督一身之阳,补之可补阳益气、强腰壮脊;又督脉上行至风府,而入络于脑。肾主骨生髓,上聚于脑则为脑髓。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故补督亦有健脑益智和镇静安神之功。
针灸具有双重作用,既有补益作用,又有泻邪之效。因此,泻督脉可清热泻火,疏通经气,使邪外出,以起到醒神开窍、解痉息风和通经活络之功。
所谓重镇,即针对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的重证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手法较重、用针宜粗、进针宜深等内容,如治疗中风偏瘫,往往用于久病但正气仍较充盛、肢体拘急不用的患者;儿童抽动症与多动症中痰火壅盛、脾气急躁的患儿;还经常用以治疗躁狂和性情急躁的顽固性失眠的患者。
在现代 社会 当中,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很多人因为不注重日常饮食,也让他们患上了心脑血管类的疾病,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高血压和高血脂。这类病痛虽然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患者如果不注意治疗的话, 很有可能会诱发急性心梗,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治疗心血管类的疾病时,医生采用最多的其实是西药。不过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西药对患者的危害越来越多的显现了出来,也被很多患者拒绝使用了。为了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医生采取了五种中成药,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这五类药物不仅能够抗血栓,而且还能达到活血通络的效果,有效的预防脑梗和中风。
消栓通络片作为一种复方制剂,它主要是由三七、川芎、泽泻、山楂、丹参和桂枝等药材,配合木香、桔梗、黄芪、槐花、冰片等组成薄膜衣片或者糖衣片。它不仅能起到温经通络的功效,而且还能有效的活血化瘀。患者服用药物的过程当中, 也能感受到香甜的气味,待糖衣融化后味微苦。
在临床医学上,消栓通络片主要用于脑血栓引起的舌质发硬、言语迟涩和精神呆滞等症状。除此之外,当患者的血脂增高时,也可以服用消栓通络片,起到降低血脂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患者如果出现活动疼痛、手足发凉和发音不清的症状时,也可以服用消栓通络片, 临床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
对于广大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任何药品都不适宜长期服用,这不仅会让患者产生抗药性,也会因为副作用的原因,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目前消栓通络片的副作用还有待临床检验,所以广大患者在服药的过程当中, 一方面要谨遵医嘱,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关注身体变化,以免受到副作用的影响。
因为消栓通络片活血化瘀的疗效显著,所以医疗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如果没有瘀血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副作用是药物固有的, 消栓通络片作为一类典型的中成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副作用, 但是危害不大。如果患者在服药的过程当中,能够做到及时的 健康 监测,是可以避免药品副作用的。
在临床医学上,患者服用消栓通络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风火痰热症突出或者是阴虚内热的患者,应该采用其它药物代替消栓通络片。 糖尿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及肝脏疾病患者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服药期间应该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动物油脂的食物也尽量避免食用。
作为一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脑心通胶囊的功效还是非常广泛的。根据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方面有特效。所以也被医生用来治疗患者的半身不遂、气虚血滞等症状,除此之外, 如果患者出现口眼歪斜、脉络瘀阻所致的肢体麻木症状时,也可服用脑心通胶囊,效果同样不错。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导致脑心通胶囊的市场销量巨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心通胶囊的疗效显著,很多患者都在使用。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方面,患者的反应效果也非常不错,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 当患者出现胸痹心痛、脑梗塞等症状时,也可服用脑心通胶囊减弱病情。
根据医疗专家的介绍,脑心通胶囊不仅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而且还能降低血小板的粘附率,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对“血瘀”模型的血浆粘度、低切粘度、全血高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这对于患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 也可以用来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延长凝血时间,起到一定的量效作用。
虽然与西药相比,中成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弱,不过脑心通胶囊对部分患者的副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它不仅会让部分患者出现倦睡、脱皮和皮肤瘙痒的症状,而且还会让少数患者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并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胃痛等症状。 针对这样的副作用,医生提醒广大患者,只要停药一段时间,副作用是会适当减少的。
因为脑心通胶囊对胃肠道患者的副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大家在用药的过程当中,也要多听听医生的建议,以免错误用药,给个人 健康 造成影响。对于孕妇来说,更不能轻易服用脑心通胶囊,以免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胃肠道疾病患者, 也应该尽量饭后服用脑心通胶囊,以减弱对胃肠道的危害。
作为一类典型的中药,安宫牛黄丸是清代著名中医吴鞠通留下的秘方,它是用水牛角浓缩粉以及黄连和牛黄等十几种中药研制而成的,对治疗败血症、中风昏迷以及神志不清等症状,拥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安宫牛黄丸流传至今已经三百多年了, 帮助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因为这类药物当中含有大量的黄连和朱砂,所以患者服用的过程当中,会呈现出苦凉的滋味,这也符合良药苦口的传统理念。虽然在临床医学上,安宫牛黄丸用来治疗患者的神志不清、中风昏迷效果不错,但安宫牛黄丸绝对不是包治百病的药物, 所以大家也要注意这一点,以免延误了病情。
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安宫牛黄丸的厂家还是很多的,因为大家的包装不同,所以药效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在服药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谨遵医嘱,避免给个人的 健康 产生不良的危害。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他们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就已经很弱了, 所以更应该酌情减量,以便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服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疾病的过程当中,患者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出现肢体畏寒的状况。如果患者呈现出冷汗不止、面色苍白的现象,也要立即停止用药,以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当患者出现中风昏迷的现象时, 患者家属也应该及时把他们送到医院当中,接受医生的专业诊疗,以免延误了患者的病情。
因为安宫牛黄丸的副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哺乳期的妇女和孕妇也是禁止服用的。除此之外,儿童也要在成人的监护之下正确服药,同时也禁止药丸吞服,以免卡住喉咙引起窒息。 患者家属也可以将安宫牛黄丸切成块儿状, 然后交给儿童服用,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补阳还五口服液是由红花、当归、桃仁、地龙、黄芪、川芎、赤芍等成分组成的。这一配方是根据清代王清任的处方研制而成的, 目的就是能够达到通络、补气、活血的效果。 该药方还被收录到了《医林改错》当中,并被命名为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口眼歪斜,中风后半身不遂等症状,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专家们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补阳还五口服液还有其它的新用途,比如治疗小便频繁、大便干燥,以及肢体软弱无力等,同样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 患有慢性肾炎者,按照15天1个疗程的服用方法, 内服补阳还五口服液,经用药两到三个疗程后,症状均有明显的减轻,临床治愈者数不胜数。
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患者用药两至四个疗程之后,疼痛消失的也非常明显。有人应用补阳还五口服液一年之后,坐骨神经痛完全显示,之后再无复发的症状。 在药店里面,大家能够买到的补阳还五口服液,大多是十毫升一支的包装 ,每日服3次,就能起到非常不错的疗效。
为了帮助前列腺增生患者解除病痛,医生也会给患者开一些补阳还五口服液。经过二十天的服药之后,不仅能够起到壮阳的效果,而且还能有效的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在药物的服用上,同样采取口服补阳还五口服液的方式, 每二十天为一个疗程,患者服药两到三个疗程,就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其实很多读者都知道,补阳还五口服液作为一种典型的中成药,应用范围还是很广的。患者在服药的过程当中,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疗程服药, 一般两到三个疗程之后,都能起到不错的疗效。 如果患者在服药的过程当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要及时停药,一般10天后不良反应的症状即可消失。
天麻头风灵胶囊是棕黄色的粉末或颗粒的胶囊剂,它也是一款由钩藤、槲寄生、川芎、牛膝、天麻、当归、野菊花、地黄、杜仲、玄参等十味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治疗慢性腰腿酸痛,一般性头痛,手足麻木等症状方面,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 患者每天服药2次,一次4粒。
根据医疗专家的介绍,天麻头风灵胶囊是一款合理、高效且安全的药物,它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祛风,强筋骨和滋阴潜阳的功效。不过在用药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人都会关心天麻头风灵胶囊的副作用。 针对这样的问题,医疗专家明确表示,天麻头风灵胶囊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自天麻头风灵胶囊上市以来,帮助无数的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尚无相关天麻头风灵胶囊不良反应的报道。但孕妇要禁用天麻头风灵胶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危机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于普通的患者来说,在用药期间也要忌食刺激性的食物, 以免对患者的胃肠道造成危害。
对于一些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也要多咨询医生的意见,而不是单单关心药物的疗效。如果患者服药的过程当中,出现眩晕头痛的副作用,也要注意立刻停药,以免延误病情。根据临床试验研究表明, 天麻头风灵胶囊针对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药效显著, 所以也有着不小的受众群体。
在药店当中,大家也可以非常轻松的买到天麻头风灵胶囊,这对于广大的患者来说,也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情。不过在服药的过程当中,大家也要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危害。也相信患者服用天麻头风灵胶囊之后, 也能起到非常不错的疗效,尽快恢复身体的 健康 状况。
熟悉中医药发展的读者,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不仅研制出了众多的中成药,而且还帮助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很多中医药学的专家,留下了数不尽的中医药处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对疾病、 健康 和生命的认识, 不仅给世界人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还建立起了独特理论。
文章当中介绍的五种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也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一下,以便患上此类疾病的时候,能够起到治病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为了避免西药的副作用,也可以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最大限度的保障个人的 健康 。
常见肾脏病的食疗单方
作者/杜雨茂
一、急性肾炎食疗单方
1. 玉米须汤 :玉米须60g,凉水洗净,加水煎煮20分钟后随意饮用。以上为1日量,小儿用量酌减(下同)。
2. 茅根益母汤 :白茅根30g、生益母草30g,加水煎煮半小时,随意饮用。
3. 赤豆冬瓜汤 :赤小豆(即红饭豆)50g,冬瓜皮50g,加水煮40分钟,喝汤吃小豆。
4. 荠菜鲫鱼汤 :鲜荠菜80g(干品可用20g),鲫鱼500g。将荠菜洗净,鲫鱼去鳞、内脏和腮,然后放锅内清炖,吃肉喝汤。
二、慢性肾炎食疗单方
1.薏米黄芪粥: 薏苡仁40g,黄芪30g(纱布包),大米适量,煮成稀粥,每日食用。以上为成人1日量,小儿酌减(下同)。本方侧重于利水及降低尿蛋白。
2.鲤鱼冬瓜汤: 带皮冬瓜500g、鲤鱼1条(去鳞、腮、内脏),炖熟,吃肉喝汤。作用同上。
3.三草汤: 鲜白茅根、鲜大蓟、鲜荠菜各90g(如系干品可各用30g),煎煮30分钟,随意饮用。本方有清热、止血、利水作用,对血尿为主者适宜。
4.石韦汤: 小叶石韦、冬瓜皮、车前草各15g,水煎30分钟,随意饮用。本方有消除少量尿蛋白及利水消肿的作用,多服效显。
5.芹夏饮: 鲜芹菜(不去根)90g,夏枯草18g,加水煎煮30分钟,当茶饮用。本方有清热消炎及降压的作用,对慢性肾炎伴有高血压者较适用。
三、肾病综合征食疗单方
1.黄芪炖鸭: 生黄芪60g,鲜小鸭半只,炖熟后,喝汤吃肉,随饭量而用,不可过多。以上为成人1〜2日的量,小儿酌减(下同)。本方有降低蛋白尿及利水的作用。
2.猪肚二草汤: 鲜猪肚(即猪胃)500g,车前草60g,生侧柏叶30g,炖熟后喝汤吃猪肚。本方有利水消肿,降低尿蛋白及血尿的作用。
3.鲤鱼茯苓汤: 鲜鲤鱼1条(去鳞、腮、内脏),土茯苓30g(纱布包裹),炖熟后喝汤吃鱼肉。本方作用同上方。
4.薏米黄芪粥 (方见慢性肾炎)亦可常服。
四、紫癜性肾炎食疗单方
1.二蓟饮: 大蓟30g,小蓟30g,生甘草4g,加水煎煮30分钟,加白砂糖少许,当茶饮。以上为成人1日量,小儿酌减(下同)。本方有清热凉血,化斑止血的作用,对紫癜性肾炎以血尿为主者适宜。
2.大枣银花汤: 大红枣6枚,金银花20g,牡丹皮12g,加水煎煮30分钟,当茶饮用。本方有健脾、清热、凉血及缓解过敏的作用。
3.茅根益母汤: (见急性肾炎),亦可饮用。作用主要在于凉血止血及化瘀、抗过敏。
4.莲藕粥: 莲子30g,莲叶20g,鲜藕500g(切成小块),大米适量,煮成稀粥,随意服用。如系小儿可酌加少许白砂糖调味。本方清热凉血止血,对血尿明显者宜服。
五、糖尿病肾病食疗单方
1.山药粥: 鲜山药500g(去皮切片)煮熟,荞麦面粉50g(加水调成糊状)与山药一起再煮5分钟,待荞麦面熟后可随意食用。本方可降血糖、尿糖和尿蛋白,并可替代部分主食。
2.芡实蒸: 鸡芡实50g(鲜品可加100g),山药30g(鲜品60g),嫩公鸡1只。将鸡宰杀后去净毛,剖开腹部去掉内脏,然后将芡实,山药装入鸡腹肉,用棉线扎好,入锅内蒸熟。可吃鸡肉及喝汤。本方有降糖及降尿蛋白的作用。
3.南瓜粥: 南瓜500g(切成碎块),小米30g,煮成稀粥,佐餐食用。有降糖及利水消肿的作用。
4.薏米黄芪粥: (见慢性肾炎)亦可食用,有降尿蛋白的作用。
六、痛风性肾病食疗单方
1.冬瓜薏米汤: 鲜冬瓜(不去皮)500g,薏米50g,加水煮熟后喝汤,吃冬瓜及薏米。以上为成人1日量,小儿酌减(下同)。本方有利水消肿及降低尿酸的作用。
2.黄芪二草汤: 黄芪50g,扁蓄(全草)20g,瞿麦20g,加水煎煮40分钟后随意饮用。本方有降尿酸、降蛋白及利水消肿的作用。
七、慢性肾衰竭食疗单方
1.虫草芙蓉汤: 冬虫夏草5g,鸡蛋清2个,将鸡蛋清置碗中搅匀,再将冬虫夏草洗净加入鸡蛋清中,加水少许,置锅内蒸熟后食用。以上为成人1日量,小儿酌减(下同)。本方有降低血肌酐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2.大黄散: 生大黄30g,用黄酒(又名加饭酒)浸透后烘干,砂仁10g(去皮),陈皮5g,三味混匀后粉碎成细粉。每次3〜5g冲服,或将药粉装入胶囊中服用,每日1〜2次。
本方有开胃通便及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的作用,服后大便通利每日不超过3次为度,如超过3次可适当减量。
八、肾盂肾炎食疗单方
1.车前鲫鱼汤: 车前子25g,鲫鱼500g(去鳞、腮、内脏),炖熟后喝汤吃鱼肉。本方有清热利尿及补充蛋白质的作用。以上为成人1日量,小儿酌减(下同)。
2.三叶汤: 淡竹叶30g,扁蓄叶30g,马齿苋叶30g(以上为干品,如用鲜品则各60g),水煎40分钟,随意饮用。本方有清热通淋、抑菌消炎的作用。
3.杜仲沙苑汤: 杜仲20g,沙苑蒺藜25g,猪腰子1个(洗净,去筋膜,切片),先煎前两味30分钟,再入猪腰子煮10分钟,加少许食盐及调味品,喝汤吃猪腰子。本方补肾利腰,久病不愈者宜服。
柴浩然食疗方
1.梨藕煎
组成:大白梨(去核)1枚,鲜山药(刮去皮)12g,鲜藕(去皮)6g,共煎,任意食之,每日1剂,连服15日。
功效:清肺养阴,健脾益阴,消烦止渴。
主治:消渴症。
病案举例:柴某,男,48岁。1976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患消渴10年多,后又患肾炎,经治疗后,已大转可。但平素苦于烦渴溺多,心灼不爽,每日小便10多次,常因半夜烦渴干扰,难以安寐,需大量饮水后,始能重入睡乡。某医院化验:糖定性(-),诊为尿崩症,予尿崩宁(未服)。因患者既苦服药,又惧注射,故拟食疗方“梨藕煎”。
处方:大白梨(去核)1枚,鲜山药(刮去皮)12g,鲜藕(去皮)6g,共煎一处,任意食之,上为一日量,续服15日。
2.鱼脑化石散
组成:鱼脑石120g,滑石60g,炒鸡内金90g。共研极细末后混匀,每次3g,每日3次,空腹开水送下。此为1个月用量,一般2-3个月可收效。
功效:排石,止痛,消炎。
主治:胆结石,对泥沙型胆结石效果较好。若结石较大,可长期服用。
3.金角散
组成:蜣螂(焙干)30个,炒鸡内金90g。共为细末,分30包,每次1包,每日3次。
功效:破结祛瘀,开膈降逆。
主治:反胃呕吐或噎嗝呕吐等,尤适用于幽门狭窄或幽门水肿所致的反胃呕吐。
4.蟹䗪散
组成:螃蟹(以河蟹为宜,中等大小)30只,䗪虫60g。将两味分别焙干,研末混匀,分为30包,每天服1包,每包分2-3次服完。
功效:破血、逐瘀、消积、通络等。
主治:脑血栓的辅助治疗,需长期服用。结合辨证用药或针灸治疗等,效果更佳。
5.酸枣刺汤
组成:酸枣刺60g,鸡血藤30g,鹿衔草15g,甘草6g。若为颈椎骨质增生,加粉葛根15-24g,桂枝9g,白芍9g;腰椎骨质增生,加狗脊15g,川续断12g,巴戟天12g;膝关节或足跟骨质增生,加怀牛膝15g,杜仲9g,骨碎补15g,并可根据体质寒热虚实的不同,酌情配伍,灵活选药。
功效:通络止痛,强壮筋骨。
主治:颈、腰、膝、足跟等骨质退行性病变。
6.枣金散
组成:红枣500g(去核,焙干,研成细粉),炒鸡内金50g。两者混匀,装瓶内或瓷罐中,每服6-9g,每日2-3次。
功效:补脾和胃,培补后天,增进食欲,改善体质。
主治: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厌食。
7.枣香散
组成:公丁香5个(如钉子大小),放入大枣1枚(去核)内,焙干研成细粉。每天分两次服,连服3-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脾和胃,温中止痛。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夜卧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
8.枣黄散
组成:大枣(去核)1枚,取生大黄如枣核大小(约0.5g填入枣内,以线扎紧,焙干研面,每晨起空腹服完,连用2-3天。
功效:补脾和胃,导积下滞。
主治:小儿食积或消化不良,症见厌食、腹痛、便秘,或大便黏滞秽臭。
9.枣蝎散
组成:大枣2枚(去核),取全蝎1条(约2g)填入枣内,焙干研面,每天分2-3次服完,连用2-3天。若不愈者,停药3-5天再用。
功效:补脾和胃,镇痛熄风。
主治:小儿慢惊风,症见形瘦面黄、倦怠嗜睡、手足抽动、目睛上视等,小儿癫痫。
10.枣僵散
组成:大枣1-2枚(去核),取僵蚕1枚(约1.5g)填入枣内,以线扎紧,焙干研面,每天分2-3次服完,连服7天。
功效:补脾和胃,解痉化痰。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症见胸满气喘、咳嗽痰多、甚或喘息不得卧等。
11.枣蛛散
组成:大枣1枚(去核),取蜘蛛1个(如枣核大小)填入枣内,焙干研面,每天分2-3次服完,连用2-3次,隔1周再服。
功效:补脾和胃,平喘化痰。
主治:小儿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症见咳嗽气喘、痰多喜睡等。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柴浩然》
食疗方法的运用
食疗方法在临床运用上,例子甚多,举不胜举,各种方药及临床各种书籍中均有记载。一般来说,食疗方法包括配合使用和单方验方两种。配合使用,如开噤散以陈米、石莲子配人参、黄连、菖蒲等治噤口痢,白虎汤以粳米配石膏、知母清气分热邪,大半夏汤以白蜜配人参、半夏治反胃呕吐,以及小建中汤、桂枝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和甘麦大枣汤等均是。现只举一些常用的单方验方,以供大家参考。
一般感冒,见头痛恶风,流清鼻涕,或发热咳嗽,用生葱白60克、淡豆豉12克,水煎浓汤,临卧前趁热服下,盖被取汗出。或用大米煮粥,将成时放入适量葱和姜,趁热服之,盖被取汗。或用葱和胡椒下面亦可。
生橄榄10枚,生萝卜切片120克,水煎汤,日服1次,或用以代茶,可以预防白喉及其他喉患。
小儿百日咳及麻疹、肺炎后期遗留的咳嗽有燥象者,用花生仁(用生者泡去皮,打碎如泥)40粒、白冰糖12克,二味水煮,至成乳糜状液汁为度,临卧时连渣服饮,连服3〜5次。
虚劳咳嗽、虚热食少、大便溏泄者,用怀山药120克,切片煮汁两小碗频服,或将怀山药煮熟加糖调服。本方又可用来治疗消渴(糖尿病)。
母鸡一只,去头足内脏,切成块,另用上等柚子一只,切盖去果实,再置鸡肉于柚中,加少许盐和水,盖上并用黄泥封严,入糠火中煨熟,取鸡肉及汁服食,入冬服1次,冬至服1次。治体虚之咳喘及哮证。
久治不愈,小便不利者,用老母鸭一只,陈大蒜头120克,水煮浓汁不放盐,缓缓饮之。也可以鲤鱼配大蒜,或鲤鱼配赤小豆,服法相同。
烦渴、小便少者,冬瓜一个,取其内白瓤煎浓汁饮之,以多为妙,不得加盐。可除烦止渴,利小便,消肿胀。
生红枣10只,洗净后口服每天3次,直至紫癜全部消退为止,一般每人需用1〜2斤,治疗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新鲜猪心一个,胡椒粉9克,将猪心洗净后,把胡椒粉从管内塞入猪心内,管口用线缚牢,煮熟食之。也可以胡椒配猪肚,煮熟食之;或将红糖炒生姜(去皮切片),随意食之。此三方均治口泛清水、胃中冷痛之证。
取生大蒜数瓣,温开水捣汁灌服,也可将大蒜头捣烂取汁滴入鼻内,可治中暑晕倒,也可用来预防中暑。
久患风疹、肌肤干燥,搔痒不止,用猪胰子油(带联贴【我注:猪脾脏】)一具、红枣120克,先将胰子油切块,入锅炒半熟,加盐少许和红枣,再隔水蒸熟,分次服用。
小儿消化不良,食少消瘦,潮热口渴,用鸭胆汁30克、熟怀山药30克,将二药和匀,蜜糖调匀为小丸,每服3〜9克,每日2次,空腹服下。
胡桃仁(肉),每日服用60克,治膀胱结石有效。或用半斤麻油煎半斤胡桃肉至黄色,取出研碎,再和半斤冰糖倒入油中,搅成糊状即成,每日服3次,每次一汤匙。
橘核一两,水酒各半煎汤,作一次服。或用包过棕子的硷棕叶,大叶3片,小叶5片,洗净晒干,烧灰研末,用适量米酒加热调服,每日2次,可在两三天内见效。均治早期乳腺炎未化脓者。
取鸡蛋白若干,麻油适量,和匀调涂烧伤处。
肝虚目暗,常流冷泪,羞明怕光,或夜盲,以羊肝三两、粳米适量,同煮粥,加盐少许食之。如无羊肝,可用猪肝、牛肝代。
炒食盐15克,泡汤一大碗,灌服,随饮随吐,随吐随饮,以吐出毒物为度,适用于食物中毒。
将苦瓜晒干碾粉,压片,每片含干粉0.5克,每次口服15〜25片,每日3次,餐前一小时服,以2个月为一疗程。有人用此法共治疗29例,有效率达79.31%。
本文节选自《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杨志一医论案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