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深入研究表明,银杏叶是一种重要的药材资源。据初步分析,银杏叶内至少可分离出140多种成分。其中有效药用成分主要有:
(1)银杏黄酮类物质
包括四种银杏双黄酮、芸香甙、山奈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山奈素、槲皮素、异鼠李素等。成熟的叶片,一般含双黄酮1.9%,银杏总黄酮的含量可以超过2.0%,但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内实际起作用的成分含量只有1%左右。
(2)银杏内酯
这是银杏特有的成分。包括银杏内酯A、B、C、J、M和白果内酯等。银杏叶中,内酯类物质的总含量最高的约0.3%,在特殊条件下,内酯含量可以超过0.5%,但最低的只有0.0003%,即几乎不见踪迹。不仅品种和植株间变化很大,同一植株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也较大,一般在种实成熟前后,可以达到该品种含量最高值。
(3)长醇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的科研人员已从银杏叶中分离出7种以上长醇,银杏长醇的结构与动物性长醇类同,只是最后一个碳键上的基团有所区别,经过改性,有可能用来代替动物体内的长醇。每100千克银杏叶,可以提取长醇56.8克,几乎是猪肝内含量的100倍,所以很有开发前景。
(4)多醣
银杏叶内,尤其是银杏的外种皮内,含有多种多醣。
银杏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银杏内脂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它对大脑局部缺血有保护作用,也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多种致死疾病的重要急救性药物;长醇则是一种有效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促进剂。银杏叶提取物制造的药物,不仅能有效地防治人类称之为“第一致死大敌”的心脑血管性疾病,而且可以为人体器官移植、治疗老年痴呆症、根除各种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防治癌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药物。由于这些药物的问世,使得一系列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早在1966年,德国就有专门人员从事银杏叶成分研究,70年代初,德国和法国的市场上已经见到这些药品。临床试验证明: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制造的药物治病,很少有毒副反应发生。所以,自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药品进入市场以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注意。法国、韩国、日本、荷兰、美国等竞相研究开发。特别是韩国,每年由银杏叶提取物得到的产值超过20亿美元,其中92%出口。德国每年从韩国进口1000万美元的银杏叶提取物。韩国每年要用3000—4000吨银杏叶制造药品。银杏叶提取物已经成为他们仅次于人参的第二大宗出口商品。德国一家医药公司的银杏叶制品年产值高达5亿美元,在全国所有的药品销售量中占到第五位。全世界由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的药品总产值已经超过40亿美元。银杏叶的价格,也由每吨1000美元提高到了2000美元以上。
我国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利用银杏叶,生产过诸如“6911”(也有称“舒血宁6911”)之类的药物,但一直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长期以来只是银杏叶原料产地,主要为德国提供银杏叶。近几年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仲良教授等人的推动下,才逐步形成生产规模。预期在最近三、五年内,可形成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新产业。
银杏,俗称白果树,也有人叫它公孙树、鸭脚树、千扇树、活化石。所谓鸭脚树,就是因为它的叶子像张开的鸭掌。所谓“千扇树”,就是因为银杏的叶子,极像一把打开的折扇。所谓活化石,因为它起源早,绝大部分相近的物种已经消失,现在仍然存在的它,就像保留下来的活化石。一株树上,挂满了扇形的叶片,到了秋季,叶片变成金黄色,异常美观,所以美国人称它为“金色千扇树”或“金色化石树”。银杏的叶形,还受到叶基两边分杈角度的影响。仔细观察一批实生树的叶片,可以发现,银杏叶基形状的变化较大,从弧形、三角形到箭形。这与叶原基的发育程度有关,不同的品种也有明显区别。一般长子型、佛手型的品种,叶基往往接近于三角形;而梅核型、龙眼型品种,叶基两边夹角往往大于180度,呈弧形,整个叶片从侧面看起来,像一只腰子。
银杏叶面,粗看不分正反,实际上银杏叶的正反面也有明显区别。银杏叶正面,颜色深绿,有光泽,一般无毛,而其背面,则呈淡绿色,有大量绒毛或纤毛,只有少数无毛。毛多时,色泽倾向于银白色。
银杏叶一般在中部有一较深的裂纹,使叶片分成大体相等的两半。每一半,一般还有2—4次浅裂。银杏叶裂缝的深度、数量,与种源、品种、性别、年龄及生长条件、管理措施等有关。一般雄树树叶裂缝较深,雌树树叶裂缝较浅;幼龄树树叶裂缝较深,成年树树叶裂缝较浅;小粒品种树叶裂缝较深,大粒品种树叶裂缝较浅;生长旺盛的树体及部位树叶裂缝较深,生长中庸的树体及部位树叶裂缝较浅。有人曾将中间裂缝的深浅作为判断银杏雌雄性别的依据。这种方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从雌树基部萌生的枝条,生长特别旺盛,叶子也有深度缺刻,裂纹也很深。
银杏叶片,一般长5.0—5.3厘米,最长达8厘米;一般宽7.0—8.5厘米,最宽达11.5厘米。每张叶片的面积为4.0-32.0平方厘米。叶面积的大小,与树势强弱有关。过度结实,树体因种种原因而衰弱时,单叶面积会大幅度减小,每个铃枝上的叶片数,也会减少,甚至会提前落叶。所以,每个铃枝上的叶片数,每叶的叶面积平均值,以及结实株叶片脱落的早晚,都可以用于判断该植株第二年能否正常开花结实。以泰兴佛指为例,如铃枝上有6片以上的叶片,叶面积正常,树叶能保存到11月上旬的,一般第二年仍能丰产。
银杏叶的叶脉,呈两歧分枝的方式向外扩展。分枝次数,一般3—4次。Arnott H.J.(1959)仔细检查了上千张银杏叶片,发现有10%左右的叶片中能够见到叶脉的联结现象。他还根据包含二歧分枝的数目和叶脉融合处有无二歧分枝的,不同,将叶子分成四种类型。这种叶脉上的少数联合现象,被认为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这种构造与某些真蕨类和苏铁类的小叶相类似。
银杏叶的叶柄,实际上是由许多叶脉集合而成的维管束群。一般长5.5—7.0厘米,最长达12.1厘米,最短仅2.0厘米。着生在同一铃枝上的叶片,不仅叶片形状不同,单叶面积相差也很大,叶柄长度同样也有很大变化。这里,除了生长条件的影响外,也都与品种有关。
银杏叶的上表皮,具有明显的角质层。角质层由两种长形细胞组成。在叶片上面,分布有许多深色的线状分泌沟。处于叶脉与叶脉平行走向的表皮细胞小而狭长,排列紧密。处于两脉间的细胞长而宽,镶嵌紧密,排列也整齐。叶的上表皮不具气孔器,或者只有少量发育不完全的气孔器。下表皮气孔器较多,保卫细胞凹陷,常呈卵形或纺锤形。副卫细胞5—7个,围成一个圆环,表面光滑或有毛。叶的下表皮由许多不规则的波形扁平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接触处密生齿状突起,且互相嵌合。上表皮下面为栅状组织,由排列紧密呈长条形的栅状组织细胞组成。细胞内含较多的叶绿体。海绵组织由不规则的圆形细胞组成,亦含较多的叶绿体。
银杏叶片抵御各种病原菌侵袭的能力较强。这也是银杏能延续存在2—3亿年之久不致灭绝的重要原因。把某些病菌芽孢保湿接种到银杏叶片上,它们虽能萌发并形成菌丝网络,但很难穿透银杏叶面的角质层而侵害其组织。相反,这时银杏叶片的细胞壁却会相应加厚。这种增厚现象,在叶脉受到机械损伤时也会发生。这就有效地防止了病原菌的侵袭。除了叶面构造的防病机制外,叶片内含有的聚乙烯醛和多种有机酸,也有明显的抑菌杀虫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