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液内科),简称自免溶贫。是因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体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从而使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本病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所需最佳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冷抗体二类。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即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后者继发于造血系统肿瘤(慢淋、淋巴瘤),结缔组织疾病,感染、药物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据文献报道,温抗体较冷抗体显著为多,而继发性自免溶贫约占60%。本病治疗应针对不同类型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症状表现:
1.起病急骤的有寒战、高热、腰背痛、酱油样尿。2.多数表现为渐起贫血。3.黄疸、肝脾肿大。4.继发者常有原发疾病的表现。5.冷抗体型在冷环境下手足发绀、麻木疼痛,温暖后上述症状消失。
诊断依据:
1.近4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温抗体型自免溶贫。2.如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但临床表现较符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切脾术有效,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可诊断为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治疗: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2.控制溶血活动。3.切脾。4.输血。5.血浆置换。6.属冷抗体型,需注意保暖。
用药原则 1.轻症患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为主。2.溶血严重时,可先使用地塞米松静滴,控制后改为强的松口服。3.合并严重贫血者,可输洗涤红细胞。4.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者可切脾脏。5.对激素或切脾都不足以导致缓解者,或脾切有禁忌者,或每日强的松需量10mg以上才能维持缓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6.严重病例可行血浆置换术。
预防常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人体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破坏因素(补体、抗体),从而导致机体内红细胞过早加速破坏,从而临床上出现贫血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由于本病大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故明确诊断后应继续寻找有无原发疾病如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才能使疾病真正得到治愈。治疗期间应遵嘱定时服药,特别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不可随意自行停药或减量,否则会引起疾病加重及出现严重并发症。
图片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D2ttsn6DAPLFosrFqQ0s2KbyLM43IzWG2e__9RnZTqeOzhaFGPY-UplEHvLsAq7q4LKGCPTs9O5GX8wWoC-Z_百度百科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贫血是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的一个症状,可是溶血性贫血症,这是一种造血功能不足发生的贫血的疾病,这种病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造成的原因也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1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1、首先,要积极找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和诱因,然后对症治疗。
(1)保暖
如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立即保暖,特别是使四肢温暖。
(2)蚕豆病
由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避免食用蚕豆和氧化性药物。
(3)药物性溶血
某药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立即停止用该药。
(4)输血型溶血
输血引起溶血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5)控制感染
感染引起溶血性贫血应积极控制感染等。
2、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这也属于贫血的治疗措施。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较多,常见的发病多由遗传因素所导致。
1、血管内溶血
由遗传引起的红细胞还原酶异常,红细胞未能及时清除损害,造成细胞破坏增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溶血的.发生;
2、血管外溶血
临床上分为温抗体型溶血和冷抗体型溶血,多由病毒感染及外界因素产生抗红细胞抗体,引起溶血的发生。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21、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2、溶血性贫血的种类
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3、溶血性贫血的调理
(1)生活调理
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该病发生急性溶血的诱因,生活调理至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气候的变化及时的增真的了解减衣服,避免外感。
(2)饮食调理
本病病机为虚夹杂,病及多为气血两亏,肾则脾肾俱虚,平素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禁忌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辛辣滋补之品亦当避免或少食,时时顾护脾胃。
(3)精神调理
正确对待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紧张、调情致,勿激动,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但气血亏虚者勿练气功,以免动气耗血,加重气血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