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环有哪几种

避孕环有哪几种,第1张

现在常用的避孕环有三种,一种是普通的钢环,其重量比较大,可引起腹痛、腹胀、月经量多等异常,因此现在很少使用。第二种是基尼环,它是一种细针样金属环,需要操作扎到子宫体上起到避孕作用,其避孕效果好,也很少出现阴道出血、腰痛等不良反应,但需要医生的精细操作。第三种环是带孕激素的环,比如曼月乐,这类环除避孕的作用外,还可以治疗月经量过多、子宫内膜轻度增生和轻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怀孕原因

位置放置不准,如节育环未放到子宫底,无法起到避孕作用。

放环后做了蹲位的体力劳动,或因过性生活,致使节育环移位脱落,导致避孕失败。

患有糖尿病,血糖过高,体液酸度上升,金属环受腐蚀而影响避孕。

环放置过久未及时更换,子宫内膜月复一月地剥脱及月经冲刷,造成脱环或下移。

型号选择不当,如子宫较大,而环的型号较小,造成环在子宫内移位或脱落,不能发挥避孕作用。

以前认为带环怀孕,环对胎儿并没有影响,不会引起胎儿畸形,此时不必终止妊娠,也不取环,环可在胎儿娩出后即随胎盘一起排出。近年发现,带环怀孕发生宫外孕的几率略高于一般情况下的怀孕。

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装置多是环状的,通常叫节育环。宫内节育器的种类很多,国内常用的有金属单环、麻花环、混合环、节育环、T形环等,但以金属单环为最多。

宫内节育器又叫避孕环,是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通常以不锈钢、塑料、硅橡胶等材料制成,不带药的节育器称惰性宫内节育器,如宫内节育器加上孕激素或铜,可提高避孕效果,称之为带药或活性宫内节育器,是目前推崇的节育器械种类。

节育环对全身干扰较少,作用于局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简便、经济等优点,是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采用宫内节育环避孕者在我国占40%以上,有效率约为90%。

“上环”是中国育龄期妇女最常选用的长效避孕措施,往往一个环在体内放置的时间可达十余年。

1、带铜宫内节育环中的铜离子使子宫内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加重,并干扰着床必须的酶系统活性,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及囊胚发育。

2、铜离子还可能改变宫颈粘液的生化特性,影响精子的活动、获能,从而进一步增强避孕效果。铜离子还能直接杀伤精子和受精卵。

3、前列腺素的作用:节育环的长期刺激,使得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一方面可使子宫收缩和输卵管蠕动增强,促使发育及分裂程度不够的受精卵被提前送到子宫腔而影响着床。

4、大量前列腺素又可以加强雌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在怀孕时的蜕膜反应受到抑制,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5、环能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周期变化,不利于着床;同时还可影响精子的运送或获能。含高剂量的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还可能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性质,不利于精子穿透等。

人类怀孕的机理是,女性的卵巢排出卵子,卵子在输卵管壶腹处受精,然后在输卵管里发育成胚胎(桑椹胚),然后胚胎被排到子宫里着床生长。而避孕就是阻断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

宫内节育器(节育环)的避孕原理是:当有胚胎欲在子宫内着床时,不断动作的节育环刮擦子宫壁,造成子宫的无菌性炎症,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从而造成流产,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宫内节育器(节育环)的本质是一种长期温和的刮宫流产术,是中国女性婚后避孕的首选。

惰性宫内节育器:以不锈钢丝或塑料、硅胶制成,如金属单环、麻花环及不锈钢宫形环等。

带铜宫内节育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活性宫内育器,利用铜对精子或受精卵的杀伤作用来增强避孕效果。

释放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将载于宫内节育器的孕激素缓慢恒定地释放到子宫腔内,提高了避孕效果,并可明显减少出血。

释放止血药物的宫内节育器:可有效控制宫内节育器放置后月经量的增加。

宫内节育器的异物作用可引起子宫内膜的无性炎症,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洗性宫内节育器除上述作用外,含铜宫内节育器除上述作用外,含铜宫内节育释放铜离子,对精子和胚有杀伤作用。

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可长期少量向宫腔内释放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不利于受精卵着床,这两方面的作用均使活性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进一步加强。

您好!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节育环为以下几种:

1、硅橡胶带钢V型节育环:优点为形态与子宫腔相符,且铜丝均匀分布于子宫腔的着床区域,可增强避孕效果,效果较好,但点滴或不规 则出血稍多,可存放5~8年。

2、多负荷含铜节育环:自荷兰引进,我国已有合资生产。它放置方法简便,易于随访和取出,临床效果较好,预期可放置3~5年。

3、活性金单环165和带铜高支撑力环:此环放取技术与金单环相似,但因环的不锈钢丝较粗,不易变形脱落,又有铜丝簧为活性物质,带有消炎痛可减轻其副作用,故临床效果较好,预期可放置达10年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35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