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菌
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牙胞,不具动力,最适宜于需氧生长。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将志贺菌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和51个血清型。目前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某些地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
志贺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有关。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宋氏志贺菌感染多呈不典型发作。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致病力强的志贺菌只要10~100个细菌进入人体即可引起发病。某些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等因素可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有利于志贺菌侵入。
志贺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后,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严重时可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所有志贺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外毒素有肠毒素、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分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2.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轻症非典型菌痢患者与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为重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4.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痢疾多以外感寒湿、湿热或疫毒,内伤饮食、七情,久痢损伤脾胃,素体脾肾虚弱等为病因,以邪滞肠道,气血壅阻,脂膜血络受损为病机,因进食不洁食物、被污染的饮水或感受疫毒之邪而诱发,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便次增多,便质赤白黏冻或脓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现代医学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炎等,具备痢疾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及肠腑而形成,其发病多与季节有关。痢疾多由感受湿热、疫毒之气而引起,饮食内伤主要为饮食不节或不沽,内外交感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胃有关。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滞肠道,气血壅阻,脂膜血络受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