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
多发性骨髓瘤是特别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并且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并发症也是比较多的,在患上多发性骨髓瘤疾病之后,患者会出现感染,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外周神经病等现象。
如果有不明白的病情需要咨询,可以直接点击【病情咨询预约申请单】获取帮助。
MM是浆细胞恶性增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大部分病例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造成器官或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经典的四联征即“CRAB”症状。血钙升高、肾功能不全、贫血、骨痛。其他症状包括 感觉异常、肝脾大、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发病率:1/10万,中国约每年1-2万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
根据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类型把疾病分为以下类型: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λ型。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有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国际分期体系和修订后的国际分期体系,虽然分期的临床条目不同, 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I、Ⅱ、Ⅲ期。在D-S分期中,根据肾功能正常与否分为A、B亚型 。
典型症状
贫血: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贫血。
骨痛:通常是胸痛和腰背痛,一般活动后症状明显,四肢疼痛较少见。活动或扭伤后剧痛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肾病:肌酐升高、尿蛋白阳性及低白蛋白血症。
高钙血症:血生化检查中可见血钙明显升高。
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免疫功能减低,感染较普通人群多发,部分患者因骨痛等原因,胸廓活动度下降,从而导致肺部感染高发。
其他如出血倾向、淀粉样变性等表现。
病史问题:
是否有活动后气短,乏力,觉得疲惫,亲友发现患者皮肤口唇苍白等?是否有胸背痛、腰痛,夜间翻身疼痛等不适?是否有尿中泡沫增多、周身水肿、尿少等表现?是否觉得近期反复出现发热、感染等?
就诊科室:血液内科,在出现较为严重的骨破坏如骨折时需要骨科协助诊治。
医生查体:
对于疑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医生将关注是否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是否有舌体肥大,脊柱椎体是否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含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电解质(含钙离子)、凝血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含M蛋白含量)、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血清游离轻链、C反应蛋白、外周血涂片。怀疑心脏受累需要完善心肌酶谱、BNP及NT-proBNP。
• 尿液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轻链、蛋白电泳、尿免疫固定电泳。
• 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学涂片分类、骨髓活检+免疫组化(建议包含针对以下分子的抗体:CD19、CD20、CD38、CD56、CD138、轻链λ、轻链κ)。
影像学检查:
包括全身X光片(包含头颅、骨盆、股骨、肱骨、胸椎、腰椎、颈椎)、CT或磁共振成像(全身或局部,包含颈椎、胸椎、腰骶椎、头颅)及PET/CT。
病理检查:
怀疑淀粉样变性者需要完成 腹壁脂肪、骨髓或受累器官活检, 并行刚果红染色。
治疗方案:
• 无症状的骨髓瘤不推荐治疗,但高危患者可根据患者意愿综合考虑。
• 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治疗无论是骨型还是骨外型浆细胞瘤首选对受累野进行 放疗 (≥45Gy), 如有必要则行手术治疗 。 疾病进展至有症状骨髓瘤者,按骨髓瘤治疗。
• 有症状的骨髓瘤的完整治疗流程包括: 对于年龄<65岁(国外可至70岁),一般状况良好病人建议诱导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维持治疗。对于年龄>65岁或者没有自体移植指征的病人建议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
• 复发患者需要再次完成全面评估,尽快启动治疗。
一般治疗
• 骨病患者推荐口服或静脉使用双膦酸盐控制骨破坏。
• 严重的高钙血症积极降钙治疗,主要通过水化、碱化、利尿,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双膦酸盐及降钙素。
• 终末期肾衰患者应积极透析,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及时开始非透析治疗。
• 贫血患者可考虑使用促红素治疗,同时酌情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
• 若反复出现感染或感染危及生命,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
药物治疗
I 初始诱导方案
•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 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
•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 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 沙利度胺/多柔比星/地塞米松;
• 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 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 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
不适合移植的病人,上述初始诱导方案亦可选用,除此以外还可选择以下方案:
• 美法仑/泼尼松/硼替佐米;
• 美法仑/泼尼松/沙利度胺;
• 美法仑/泼尼松/来那度胺;
• 来那度胺/低剂量地塞米松;
• 美法仑/泼尼松。
上述化疗方案中涉及的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 硼替佐米:腹泻、便秘、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
• 来那度胺/沙利度胺:静脉血栓较常见,因此选择以这两种药物为基础的方案的病人,建议预防性抗凝。
• 多柔比星:白细胞减少。
• 长春新碱:脱发、恶心呕吐。
• 环磷酰胺: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伤较为常见。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有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开始治疗前需要评估其是否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则上≤65岁,体能及合并症允许的情况下都建议行移植治疗,在诱导治疗后,应积极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移植的患者生存期更长。移植候选病人的诱导治疗不宜长于4~6疗程。
巩固治疗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反应深度,以强化疾病控制,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后未获得完全缓解(CR)以上疗效者,可采用原诱导方案,短期巩固治疗,治疗2~4个疗程。
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可延长疗效持续时间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可选用 来那度胺、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单药,或联合糖皮质激素。
复发患者的治疗
6个月内复发的患者建议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方案;6~12 个月复发的患者首选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方案,也可使用原药物再治疗;对于12个月以上复发的患者,可用原方案再诱导治疗,也可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方案。
放疗
局部放疗:低剂量的放疗(10~30 Gy)可用于缓解药物不能控制的疼痛;骨髓瘤髓外浸润灶(单发或多发)建议局部放疗。
预后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缓解率有所提高,缓解时间也有所增加,但患者最终仍会复发或进展。
该病总体的中位生存期3~4年,但自然病程差异较大。
【此内容主要来源于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病。临床症状:贫血、感染(发热)、出血(皮下出血等)、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等。
实验室诊断:以贫血为主。血液中出现M蛋白。异常免疫球蛋白根据分型某一项增高如:IgG
IgA
IgM
IgD
IgE、轻链型等,尿中出现本周是蛋白、血沉增快、外周血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骨髓中大量出现骨髓瘤细胞等。
临床症状多样化,包括实验室资料等。
特异性的诊断就是做骨髓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