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基本系统组成:腹腔镜摄录像监视系统、CO2气腹系统、电切割系统、冲洗—吸引系统、手术器械等。如图1所示。
图1 腹腔镜组成示意图
图1 腹腔镜组成示意图
1. 腹腔镜摄录像监视系统
由腹腔镜、光源及光路、微型摄像头、摄像转换器、监视器(电视机)、自动冷光源、录像机组成。腹腔镜常用的有0°和30°视角。直径为10mm、5mm、2.5mm各种规格器械。如图2所示。
图2 腹腔镜摄录像监视系统
图2 腹腔镜摄录像监视系统
2. CO2气腹系统
由弹簧气腹针(Veness针)、充气导管、气腹机和CO2钢瓶组成。其目的是为手术提供宽广的空间和视野。
预定手术所需的腹腔内压12-15mmHg及自动气腹机。
3. 冲洗-吸收系统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冲洗:作用为观察与保护组织、防止粘连、止血、修复组织等。
2)吸引:利用导管效应进行吸引,有时还要用滤过器。
4. 手术器械系统
胆囊切除基本器械:10mm套管针(trocar)2个,5mm套管针2个,10mm器械转换器1个,无损伤抓钳2把,弯解剖钳1把,气腹针、剪刀、钛夹钳、冲洗—吸引管、电凝分离铲、分离钩各1把。
特殊器械:胆道造影的造影管、持针钳、逢合针及套扎用的圈套器、取物网等。
临床应用
1. 手术
1) 普通外科: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肠粘连松解、脾切除、疝修补、胃肠道手术。
2) 泌尿外科:肾囊肿开窗、肾上腺肿瘤切除。
3) 妇产科:异位妊娠切除、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
4) 胸外科:肺大泡切除、自发性血气胸止血。
2. 诊断
1) 直视下穿刺活检、切取活检、超声定位。
2) 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
3) 腹部肿瘤的定性、分期。
4) 肝病、腹水的鉴别诊断。
5) 淋巴活检。
6) 非创伤性检査难以确诊时使用。
腹腔镜操作方法
1. 人工气腹
于脐轮下缘切开皮肤1cm,由切口处以45度插入气腹针,回抽无血后接一针管,若生理盐水顺利流入,说明穿刺成功,针头在腹腔内。接CO2充气机,进气速度不超过1L/min,总量以2-3L为宜。腹腔内压力不超过2.13KPa(16mmHg)。
2. 套管针穿刺
腹腔镜需自套管插入腹腔,需先将套管针刺入。腹腔镜套管较粗,切口应为1.5cm。提起脐下腹壁,将套管针先斜后垂直慢慢插入腹腔,进入腹腔时有突破感,拔出套管芯,听到腹腔内气体冲出声后插入腹腔镜,接通光源,调整患者体位成头低臀高15度位,并继续缓慢充气。
3. 腹腔镜观察
术者手持腹腔镜,目镜观察子宫及各韧带、卵巢及输卵管、直肠子宫陷凹。观察时助手可移动举宫器,改变子宫位置配合检查。必要时可取可疑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
4. 取出腹腔镜
检查无内出血及脏器损伤,方可取出腹腔镜,排出腹腔内气体后拔除套管,缝合腹部切口,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腹腔镜检查后处理
1.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缝合腹部切口前虽已排气,腹腔仍可能残留气体而有肩痛和上腹部不适感,通常不严重,无需特殊处理。
腹腔镜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手术要注意巩固手术效果,尽快恢复体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术后6小时内,采用去枕平卧位,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2. 术后大多数患者虽无疼痛感,但不要忽略按摩病人的腰部和腿部,半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
3. 当日液体输完即可拔掉尿管,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4. 术后6小时即可让病人进少量流质饮食,如稀米汤、面汤等。不要给病人甜牛奶、豆奶粉等含糖饮料。
5. 腹腔镜手术切口仅1厘米,因此一周后腹部敷料即可去掉,并可淋浴,然后即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在一周前还是要注意适当、轻便活动,使身体早日复原。
腹腔镜手术特点及优缺点
1. 特点
1) 多角度“视察”,效果直观
腹腔镜可以在不牵动腹腔脏器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检查,甚至可以看到一些很深的位置,达到直观检查的效果,无漏诊,无误诊。
2) 恢复快
手术在密闭的盆、腹腔内进行,内环境受到的干扰很小,患者受到的创伤远远小于开腹手术,术后很快恢复健康,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 住院时间短
手术由专业医师操作,短时间即可完成治疗,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术后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4) 腹部美容效果好
常规动刀子的手术都是会在身体上留下一道非常丑的疤痕,但腹腔手术就没有这个问题,女性可以无虑的做这个手术。
5) 盆腔粘连少
微创技术,无需开刀,手术对盆腔干扰少,没有纱布和手对组织的接触,很少缝线或无须缝线。手术中充分冲洗盆腔,因此腔镜手术后患者盆腔粘连远远少于开腹手术。
2. 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脏器扰乱小,避免了空气和空气中尘埃细菌对腹腔的剌激和污染。术中以电切、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手术结束前冲洗彻底,保持腹腔清洁。因而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又大大减少了术后肠粘连的情况。
2) 腹腔镜手术是真正微创手术的代表,创伤大为减小,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轻松痛苦少。
3) 术后可早期下床,睡眠姿势相对随意,大大减轻了家属陪伴护理的强度。
4) 腹壁戳孔小(3-10mm不等)、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
5) 一般采用全麻,各项监护完备,安全性大为增加。
6) 戳孔感染远比传统开刀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少。
7) 腹壁戳孔取代了腹壁切口,避免了腹壁肌肉、血管和相应神经的损伤,术后不会出现腹壁薄弱和腹壁切口疝,不会因为腹壁肌肉瘢痕化影响运动功能,不会因为腹壁神经切断引起相应皮肤麻木。
3. 缺点
1) 腹腔镜设备昂贵操作较复杂。需要腹腔镜外科再培训,对手术医师有技术要求。
2) 术前难以估计手术时间,特殊情况需要术中改为开腹手术。
3) 腹腔镜手术在特殊情况下手术危险增加 [1] 。
常见故障及维修措施
1. 气腹系统故障及维修措施
1) 压力显示错误:倘若一组内存在多个传感器同时作业,那么只要一个传感器被污染或者老化,就要更换整组传感器。
2) 流量显示错误:如果流量传感器损坏,就要进行更换。倘若是由压差进行计算,需更换压差传感器。
3) 气腹漏气:产生原因可能为二氧化碳钢瓶已经空了或者气阀漏气,此时应进行更换。倘若是Hasson套管固定线松脱,应收紧缝线或者重新缝合。
2. 成像系统故障及维修措施
1) 图像干扰:通常使用高频设备的时候,易出现干扰线路,需对摄像头与屏蔽线的连通性予以检查。如果摄像头连接不牢,应予以重新焊接;如果线体老化,应及时更换。
2) 图像偏色:先对白平衡与配套设备予以考虑,若都不是,就要考虑是否为导线老化信号传递不畅,或摄像头线路老化。
3. 动力系统故障及维修措施
常见故障为刀头磨损与手柄高能电机故障,然而并非每种电机均可更换配件,所以,应选择性更换电机,注重日常使用中的保养与维护,尽量避免故障的发生。此外,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选择性更换刀头,以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冲洗系统故障及维修措施
常见故障为无法开机,主要是因为液体进入系统设备,倘若配件未被烧坏,只要及时清理液体即可。此外,压力、吸力不足也是较为常见的故障类型,原因可能为电机老化、通气阀门漏气,为此,应选择性更换电机,防治通气阀门漏气
腹针原理:
腹针属针灸学新开展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其创始人薄智云教授研究近30年的结晶。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扩展资料: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四大特点: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
三大具体表现:生命活力强;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强。
具体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腹针
囊、脐动脉和脐静脉等。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闭锁,出生后虽成为结缔组织索。但与脐环都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联系形式相关。因而,其中不少的穴位和其所主脏腑的联系有时出现一种与脐环联接的放射性。这可能与胚胎发育期脐环与脏腑沟通的渠道有关。nbspnbsp第二章nbsp定位取穴法nbspnbsp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nbspnbsp一、定位取穴法的内容nbspnbsp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部是全局的缩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整体之象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之为生物全息律。nbspnbspnbsp从生物全息律看,生物体每-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像头、耳、鼻、眼、腹、背、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腹针作为-个微针系统,同样其每个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持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性取穴法的核心内容。nbspnbsp二、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nbspnbsp经过大量的临床反复研究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浮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外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位于滑肉门外一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在厚厚的腹壁履被组织中,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中外周调节系统的主体而腹部定位取穴法又主要是调节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因此,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nbspnbsp三、定位取穴法的特点nbspnbsp人体的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而腹部的全息影象是整体经过缩微的图相,因此,整体反映在腹部便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故在临床中能否准确地选用与肢体相关的穴位是临床疗效的关键,必须在临床上不断地揣摸才能掌握腹穴与整体的应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熟习疾病的变化规律及相对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nbsp根据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定位取穴治疗头部疾患时以中脘、阴都等周围的穴位治疗。腹全息的颈部由商曲穴处伸出,故治疗颈部的疾患以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治疗。腹全息图的前肢代表人体相应的上肢,故治疗左右上肢的疾患由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的下肢相应,故治疗下肢的疾患由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腰骶部起于气旁终于关元穴附近,故腰椎的疾患由其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nbspnbspnbsp第三章nbsp腹针的临床应用nbspnbsp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方法,一般而言,只要能临证悉变,依理施法,便有较广的适应证和较好的疗效,因此,较好地体现了中医“整体现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特色。本章从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腹针的针刺手法,腹针的常用处方等3个方面对腹针进行分析,使大家对腹针的规律近行一定的了解。nbspnbsp第一节nbsp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nbspnbsp应用腹部穴位来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前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不做讨论,腹针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仅以全身疾病为前题。nbspnbsp一、腹针的适应证nbspnbsp由于腹针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因此,腹针的治疗以调动与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为目的,使之运转逐渐地有序化。故而较大地依赖人体的本身。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件疾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