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的原因
药物过敏的发生有两个必要因素:过敏体质和与药物的接触,两者缺一不可。过敏体质是遗传决定的,目前还没有办法改变它。具有遗传过敏体质的人约占人口的1/3或更多,这些人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等;另一个因素是暴露于致敏药物。并不是所有药物都能引起过敏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称为致敏药物。 所以,药物过敏只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人,并且必须因用药引起。
药物过敏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药物过敏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一类过敏反应。 欧洲中世纪时肆虐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等曾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甚至毁灭城镇,令人谈虎色变。 当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用幸存者的恢复期血清进行注射。 当大量的患者从这种治疗中获益时,却有小部分人因注射这种血清而发生了严重的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过敏反应现象,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导致一门新的学科----变态反应学----的形成。
药物过敏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中毒,药物过敏,药物耐受不良,药物间相互反应等多种情况。人们过去最熟悉的是药物中毒。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就是说药物都有两重性,既有治疗的有利方面,又有不利的毒性反应方面。 在药物治疗的初期,所用的药物大多是天然物质。这类药物的治疗效用一般较差, 毒性也大。药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是与剂量平行的。剂量越大,毒性反应也大,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提高治疗效应而增大剂量时,药物的毒性也相应增加。所以,在药物治疗的早期,中毒经常发生。随着制药事业的发展,高效而低毒性的合成药物逐渐取代了天然药物,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是许多合成药物具有较强的致敏性,导致药物过敏的发生率增加。 药物过敏已成为当今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属于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而在不少情况下,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综合。
1. 药物热 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 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
* 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而首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前次用药有关,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C,甚至40。C以上。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
* 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 药物疹 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 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 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 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或甚至终生不退。 引起这类皮疹的药物主要有酚酞(通便药),巴比土类(镇静药),磺胺药,重金属盐(如铋剂,锑剂),砷剂等。 但多数药物疹的形态不具特异性,也就是说,不能根据药物疹的形态来确定致敏药物。
3. 血清病样反应 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
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它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
由于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问世,现在需要应用血清制剂治疗的病已限于有数的几种。但是非血清类制剂也可通过类似的机制引起这些临床表现, 特别是合成药物。因此也把这类病称为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
4. 其它系统性损害 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呼吸系症状(鼻炎,哮喘,肺泡炎,肺纤维化等);消化系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损害(黄疸,胆汁郁滞,肝坏死等);肾损害(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神经系损害(偏头痛,癫痫,脑炎等)。
药物过敏的治疗
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过敏是因为患者体内TH2(2型T细胞)活性过高从而产生过多的IgE抗体就形成过敏体质。而康敏元益生菌冲剂就受到很多过敏患者的关注,它的独特的专利抗过敏益生菌活菌可以有效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 E抗体的生成,缓解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并可以促进机体自身γ干扰素的分泌量降低过敏反应的复发率,使TH2(2型T细胞)的活性下降,从而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完美的解决了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的难题,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首先它的操作非常简单,随时都可以使用,具有普遍性;其次它不会像其他药物需经肝肾代谢,从而避免了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再是同脱敏治疗相比,没有风险,对患者身心也没有任何性质的伤害。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用药时对药物过敏存在一定的误区。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形色色,不仅会发生药疹,出现白细胞减少、哮喘、毛发脱落、紫癜等症状,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常会直接危及生命,应严加防范。常见的用药过敏误区有:纯天然中药不会引起过敏: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药物才会引起过敏,纯天然中药不会过敏。事实上,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确实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催眠药等。但事实证明,中草药同样也会引起过敏。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丹参、益母草、红花、大黄、天花粉、防风和六神丸、云南白药、跌打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事实上,凡致敏药物不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都会引发过敏,包括滴鼻、点眼、外敷、吸入、滴耳、栓剂等同样可引起过敏发生。总之,凡是曾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严禁以任何形式再使用。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很多患者在注射青霉素时,不愿做过敏试验,他们认为这药以前用过,不会过敏。殊不知,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并不发生过敏反应,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就越大。再者生产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类药物如果不是连续用药而再用时,就必须重做过敏试验。过敏反应大都发生在用药后较短的时间内:多数过敏反应是在用药一、两天时发生的,但也有潜伏期很长者,甚至可达20天以上。所以,当出现药疹时,在20天内所用过的药物,都应视为可疑对象。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与用量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即会引起强烈的反应。如笔者就曾亲见西安某医院一位儿科女医生,就是因为闻到青霉素的气味而引发过敏性休克,并最终导致死亡。出现过敏立即停用就没事了:发生过敏后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从小便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综上所述,在给患者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应详细记入病历,并避免使用曾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以及结构近似的药物;对需要做过敏试验者,绝不可因过去不过敏等种种原因而忽略不做;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以避免与减少药物过敏的发生。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