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
3:发热,或有急性、慢性疾病者,要等病情平稳后再接种。
4:已经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HBV-DNA阳性,不能接种。
5:抗-HBeAb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可能处在恢复期,不接种乙肝疫苗。
6:注射部位有急、慢性 感染、炎症时,不能注射。
7:要在正规医院就诊,在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遵遗嘱注射,乙肝疫苗有不同的剂型,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8:正规注射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可以产生表面抗体,可以在注射最后一针后一至两个月复查,如果没有产生抗体,可以再次注射,必要时遵遗嘱加倍剂量注射。
9:抗-HBsAb阳性,大于10mIU/ml,有保护性,不必接种.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为2年以上,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接种方法1.方法:肌肉注射。
2.部位:大腿前外侧(新生儿和婴儿),上臂外侧三角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有学者研究发现,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影响机体应答。因为臀部脂肪组织多,免疫活性细胞少,臀部注射不一定能将疫苗注入肌肉,注射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低且下降速度快。而在上臂三角肌接种者的抗体滴度比臀部接种者高17倍。因此目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都选用三角肌部位,而婴儿和新生儿则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接种。
注意事项[6]:
①在全程接种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
②如果接种了第一剂以后,因某种原因而没按时接种第二剂,则应尽快接种,且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至少要间隔2个月;如果只是第三剂没按时接种则应尽快接种;
③接种疫苗前可以不要做乙肝指标检查;
④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其他疫苗
肌肉注射法
开放分类: 护理学基础
肌肉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目的]
注入药物
[操作步骤]
1、 戴口罩洗手
2、 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75%酒精、2%碘酒 、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缸及棉签、弯盘、无菌注射器、注射药物、启瓶器、砂轮、注射卡片、污物缸、洗手筒及毛巾
3、 推治疗车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4、 核对姓名、床号(与病人及床头卡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检查药物有无浑浊、沉淀,瓶口有无松动、裂痕
5、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
6、 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7、 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
8、 消毒方法正确取棉签: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9、 取注射器,检查注射器有效期,是否漏气
10、 抽吸所用药液,剂量准确,抽药方法正确
11、 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
12、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13、 选择注射部位
14、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15、 皮肤消毒:面积4×6厘米,消毒方法正确,脱碘干净(2次),待酒精干
16、 处置中三查七对
17、 排气
18、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层,进针深度为针体的2/3
19、 固定针头,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右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
20、 注药完毕,固定针栓,干棉签按压针眼处,快速拔针,棉签按压片刻 21、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协助病人整理衣裤,床单位
22、 操作后三查七对
23、 整理物品.
【肌肉注射部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注射原则】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②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仔细检查药物,如有变质、沉淀、混浊、有效期已过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能应用。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③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
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
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静脉注射见回血方可注入药物,皮下、肌肉注射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
⑦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解除病员思想顾虑,取得合作,易于进针。
【注意事项】
1、 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 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员,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 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6、 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亦进行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