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妊娠剧吐
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孕妇生命时,称妊娠剧吐。约半数以上的妊娠剧吐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和轻度黄疽,但通常不超过正常上限值的4倍或300 U/L,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不超过68.4μmol/L。妊娠期肝功能异常与妊娠剧吐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呕吐缓解后,肝功能异常的症状将好转。妊娠剧吐是一种可逆的疾病,不发生永久性的肝脏损害,但往往会在再次妊娠时重复出现。
0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瘙痒、胆汁酸升高、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见胆红素水平升高,偶发黄疸。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推测可能与雌激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
03
药物性肝损伤
多种药物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怀孕后,由于孕妇体内酶系统有一定的改变,使某些药物的代谢受到影响而不易解毒或清除,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可能产生蓄积性中毒。此外,孕期母体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均可影响药物的排泄,也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在血液或组织内的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孕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增高,可抑制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而使得药物无法排泄,从而有导致药物体内蓄积及中毒的风险。
04
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孕期女性最常见的严重肝脏疾病,超过半数的妊娠期黄疸为病毒性肝炎所致。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可增加死胎、早产、死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常见的病毒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05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是一种罕见、发病原因未明、极具威胁性的妊娠期肝脏疾病,多发于妊娠后期,极少数出现在产后早期。目前尚无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有效治疗药物。一旦确诊,应尽快终止妊娠,加强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及时分娩是目前解除风险的最佳选择,一般在分娩后的1-2周内肝损伤会明显好转,且无后遗症。
06
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140/90mmHg)和蛋白尿(>300mg/d),或出现高血压并伴下列临床症状之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伤、肝功能受损、肺水肿或视物模糊。约20%-30%的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血管床血管收缩异常、肝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肝细胞缺血缺氧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引起孕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及各种原因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及风险性不尽相同,孕期如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门诊咨询,准确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方案可以减少相应疾病所致的不良结局。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HBV进入血液的主要途径:
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预防措施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HBsAg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最后要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首选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上述各种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乙肝病人将大大大减少。
消灭乙肝关键在于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
经血传染: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在热带、副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孕妇是乙肝带原者,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
体液传播:如医疗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引起传染。性接触的传播。与乙肝患者或带原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
女性患有乙肝有可能会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这不仅要看孕妇血中乙肝病毒DNA的情况,还要看产检时是否进行羊膜腔穿刺检查。乙肝孕妇血液中如果没有乙肝病毒DNA,则其羊水中也不会有乙肝病毒DNA,也就代表羊水中不存在乙肝病毒,就不会发生乙肝病毒宫腔内的传染,更不会发生胎儿感染乙肝病毒。如果孕妇血中能够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羊水中自然也会有乙肝病毒DNA,也就是有乙肝病毒,但一般不会发生胎儿感染。如果产检进行羊膜腔穿刺,则会大大增加胎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