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水果、蔬菜都要吃
时下,各种医药卫生报刊,一种称为高粘血症的“时髦病”频频亮相。那么,好好的血液为什么会变粘稠?血液变粘稠了有什么危害?
1)血液为啥会变粘稠?
血液不断地在体内循环流动,流动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安静状态下比起运动时就要慢得多,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健康。但在有的时候,流动的速度减慢到正常范围以下,甚至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在针管中推不出来,或者静脉输液时因反流血液凝结而堵管,这就表明血液明显变稠了。变粘稠了的血液流动速度更慢,一来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二来更危险的就是红血球因之而聚集,形成凝血块阻塞血管,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而危及生命--这就是血液变粘稠最可怕的恶果。
2)那么,好端端的血液为啥会变粘稠呢?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水是血液粘稠的即刻因素。《红楼梦》里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其实男子同样是水做的,因为水占了人体重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流动着的血液,90%以上由水组成。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剂、腹泻等引起身体水分流失,都可使血容量减少,致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血球等)相对增多,血液的粘稠度自然增加。
2.有形成分是血液粘稠度的物质基础。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红血球、蛋白质等。红血球数量越多、脆性越弱,血液粘稠度就越高血浆中蛋白质、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粘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升高时,血液粘稠度会明显升高。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成分增多,与红血球一起粘合而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
3.红血球与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相凝结成块,阻塞了血管。
4.红血球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
5.使血液变粘稠的非血液因素。在同样条件下,有些环境因素也累及血液的粘稠度,如夏季血粘度增高,冬季低清晨与上午高,傍晚与下午低阴雨、闷热、低气压时高,风和日丽时低厚味饮食后高,清淡饮食后低腹泻、出汗后高,足量饮水后低。上述因素中,有些与水平衡有关,有的与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关,有的则与人体生物钟有关。了解这些规律,有利于防止血液粘稠,预防相关疾患发升。
3)虽然血粘稠不像贫血或失血那样可以引起明显的自觉症状,但还是能感受到一些“蛛丝蚂迹”,不过你得更加细心才行:
1.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一般要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
2.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3.蹲着干活气喘。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肺、脑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故有气喘。
4.阵发性视力模糊。血液变粘稠了,流速减慢,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或者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看东西一阵阵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疑及血粘稠,最好到医院作有关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以便确立诊断。
4)血粘稠需要治疗吗?
根据病理学家们对血液粘稠度的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血粘稠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与气候等。因此,一个人的血粘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对于健康者来说,你大可放心,因为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来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你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但要注意,中老年人群出现了较明显的血粘稠症状,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当然使用药物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万不可自行其事,以免出错。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防止血粘稠或消除血粘稠的办法,这就是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七点建议:
1.多饮水。水堪称为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血液变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可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2.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3.多食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4.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5.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
6.戒除烟酒。
7.消除忧虑,情绪乐观,保持心理健康。
另外,就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以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是很脆弱的,需要宝爸宝妈们好好护理,稍不小心很可能导致宝宝受伤。而新生儿的到来很多家长是很开心,却对于小宝宝的照顾却完全没有经验,以下分享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11、外观特点;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户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肿和其它病症。
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自身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在炎热季节,或室温过高,摄入水分不足情况下容易出现发热。突然高热,称为“脱水热”。
3、体重。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 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疾病存在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生后2-3天的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有的.全身皮肤显著发黄,有的则较轻微,大都于生后8-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是因为:
(1)在胎儿时期,氧气比较缺乏,因此血液中有更多的红细胞来补偿生个红细胞含氧的不足。出生以后,新生儿已能自己吸氧,不再需要过量的红细胞,于是过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
(2)肝功能尚未成熟,不能把全部过量的血胆红质变为肝胆红质,以致堆积在血液中,把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黄疸的出生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黄疸较重,皮肤黄色迟迟不退,应就医诊疗。
5、新生儿消化道。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 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粪”,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黄色,胎粪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婴儿肛门、腹部,有无肛门闭锁或其他异常。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21、外表特征——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有胎脂,耳廓发育好,乳晕明显,可摸到结节,指甲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完全遮蔽小阴。
2、皮肤黏膜及脐——皮肤薄嫩,血管丰富,易感染,脐带生后1~7天后脱落。
3、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易随外界温度变化。
4、呼吸——呼吸中枢不成熟,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节律不规律,40~45次/分。
5、循环——心率快,约l20~140次/分。且波动较大,范围在90~160次/分之间。
6、消化——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紧张,易发生溢乳,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粪,3~4天后转为黄色粪便。
7、泌尿——肾功能差,易发生水肿或脱水。一般在24小时内排尿。
8、神经——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常出现无意识、不协调的活动。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新生儿有神经系统疾病时,这些反射才能消失;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
9、免疫——可由胎盘从母体获得IgG,数月后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故新生儿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新生儿具有哪些特点3新生儿呼吸特点
新生儿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新生儿呼吸运动比较浅表,但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40次,所以每分钟呼吸量并不比成人低。出生后头两周呼吸频率波动较大,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新手爸爸妈妈不要紧张。如果你的新生儿宝宝,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了80次,或者少于20次,就应引起重视了,及时去看医生。
新生儿循环特点
胎儿娩出,脐血管结扎,肺泡膨胀并通气,卵圆孔功能闭合,这些变化都使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诞生后最初几天,宝宝心脏有杂音,这完全有可能是新生儿动脉导管暂时没有关闭,血液流动发出声音,父母不要大惊失色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四肢血液较少,所以宝宝四肢容易发冷,血管末梢容易出现青紫,因此要注意新生儿宝宝肢体保温。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生后24小时内,心率可能会在每分钟85~145次之间波动生后一周内,可在每分钟100~175次之间波动生后2周至4周内,可在每分钟115~190次之间波动。许多新手爸妈常常因为宝宝脉跳快慢不均而心急火燎,这是不了解新生儿心率特点造成的。
新生儿睡眠特点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约在16~18小时左右。日龄增加,睡眠时间减少。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新生儿采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适。俯卧睡姿可以在新生儿觉醒状态下,有妈妈看护方可尝试,以促进大脑发育,锻炼胸式呼吸。侧卧睡姿很容易转变成俯卧睡姿,如无人呵护,极易造成新生儿猝死,酿成不幸。
新生儿仰卧溢乳时,应迅速把宝宝变为侧卧,并轻拍其背,避免奶液呛入气管。新生儿不能自己单独睡眠,要与妈妈同睡,以降低新生儿猝死发生率。
新生儿泌尿特点
新生儿膀胱小,肾脏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数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儿每天排尿20次左右,有的宝宝甚至半小时或十几分钟就尿一次。新生儿尿液的正常颜色应该是呈微黄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净。如果尿液较黄,染尿布,不易洗净,就要做尿液检查,看是否有过多的尿胆素排出,以便确定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
新生儿肾脏功能还远不成熟,排出钠的能力低(一岁以内的小儿都是这样),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要适当减少自身盐的摄入量。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功能也相对不足,喂养时如果乳汁较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体内有毒物质,对新生儿
婴儿的特征有哪些
婴儿的特征有哪些,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不同时期的宝宝发育特征都不同,在这时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婴儿期。作为家长了解婴儿特征很重要,以下是婴儿的特征有哪些
婴儿的特征有哪些1新生儿特征有哪些
上身刚出生的宝宝上身比头部还短。头的大小是成人的1/3左右,但上身还不足成人的1/20。男婴的胸围平均值是33、4厘米、女婴是33、l厘米。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头围和胸围相差不大,过了周岁之后胸围会大干头围。肚子鼓得圆圆的,做腹式呼吸。新生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排第一次小便。如出生24小时尚未排尿的,应找儿科医生看病。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0~12小时内排第一次大便,称为“胎便”,呈黑紫色。
新生儿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白色油腻样的东西叫胎脂。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娇嫩,皮肤很薄,皮下血管丰富,所以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新生儿的呼吸有两种类型,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足月新生儿呼吸浅表,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40~45次。新生儿心跳波动较大,出生时心率较慢,每分钟100~120次。
4个月婴儿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头围一般是38-44cm,体重一般是5-8、5kg,身长一般是58-68cm,不同的婴儿身高、体重、头围可能会存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2、俯卧位时,竖头可以竖得特别稳,而且可以用双臂来支撑上肢的力量,上肢躯干部可以轻微抬起,仰卧位时可以双手过中线;
3、听到声音时,头可以转向对角线的位置,可以平移90度,这时追声和追物的能力都比较强;
4、神志发育也比较迅速,如果大人突然将脸迅速凑到眼前,会感觉到恐惧,出现突然闭眼的动作。遇到熟悉的声音会笑,表现出非常愉悦的表情,表情也较为丰富;
5、4个月婴儿已经开始进入口欲期,喜欢将所有能够抓到的物体放到嘴里,通过嘴唇和舌头来感知外界的事物,喜欢吸吮自己的小手或者咬能拿到的物体。
婴儿的特征有哪些2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1、呼吸系统
初生儿会立即开始呼吸,但因为呼吸器官发展还不完善,呼吸可能会呈现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浅的状态,不是很有规则,大约40-60次/分钟,早产宝宝甚至可能会有暂停呼吸的状况。
2、循环系统
与常人相比,新生宝宝心脏跳动比较快,大约120-160次/分钟,血压大约6、12~10、64kPa(46~80mmHg) ,部分婴儿可能伴有心脏跳动杂音。
3、消化系统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12个小时内开始排便,有的会在娩出的过程中就开始排便。孩子刚开始排出的咖啡色或是深绿色的粪便就是胎便,当吃了母乳以后,颜色就会变为棕黄混合,一天会排数次。如果在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都没有排便,并且腹胀、呕吐,应及时去看医生。
4、泌尿系统
在降生6个小时内,新生儿就会排尿,但前两天的尿量会比较少,但每天至少60ml。如果出生后24小时至28小时都没排尿,需要喂20-30毫升的10%的葡萄糖水,再观察是否排尿。如果还是没有排尿,则应及时去看医生。
5、神经系统
新生儿的大脑兴奋度较低,容易入睡,并且睡眠时间长,大致在18-22小时,只有少数婴儿会产生睡眠时间较短的状况。长大后,孩子往往就睡得少,玩得多一些了。
6、体温
刚从母体里出来时,孩子的体温会降低,之后就会逐渐升高至36-37度,并且易随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由于神经系统还未发展到成熟阶段,初生儿是不能很好地实现体温的自我调节,因此极易被外界环境温度所干扰。因而当外部环境的温度过高时,初生宝宝可能就会产生脱水热,反之,过低就可能导致肺炎或硬肿症。
7、免疫
与常人相比,新生宝宝的免疫能力比较弱,易受感染性疾病的传染,因而要做好防感染工作。
8、粘膜
新生儿由于黏膜分泌物的堆积,会在口腔黏膜中出现黄白色的小斑点,即“马牙”,马牙在几个星期或是几个月后就会自动消失。新生儿脸蛋肥嘟嘟,在脸颊两边还会有两块厚厚的小脂肪。别以为这是孩子卖萌用的,其实这叫做“螳螂嘴”,特别用来帮助宝宝吮吸。为避免感染,父母不能割掉或擦掉二者。
9、能量和体液代谢
在降临的首日,新生宝宝所要的总能量应该达到100~120千卡/千克,每天用以代谢的能量应达到50千卡/千克。新父母只需要正确地用母乳、牛乳或者配方乳喂养新生儿即可达到能量需求。
新生儿的外貌特征
1、皮肤
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呈现红色,摸上去凉凉的,看上去皱皱的,有些婴儿会有一层灰白色的'胎脂,以后会慢慢吸收。早产儿长出的软软绒毛会出生后在一到二周后消失。
2、头部
婴儿的头部比较大,约占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一,可能会因产道的挤压产生变形的情况。由于头发湿湿地贴住头皮,头皮就可能会因为部分水肿产生产瘤,产瘤会在之后自动消失。头部的前后囱呈菱形和三角形,前囱闭合大约在12-18个月,后囱闭合大约在2-4个月。
3、脸部
新生儿脸部呈现肿胀状态,眼皮较厚,鼻梁较矮,并且眼部发展不完善,会有生理性远视以及斜视现象,但在2-4周后就会消失。
4、鼻子和耳朵
新生儿鼻腔比较窄,鼻粘膜较软并且有血管,容易导致鼻塞,部分婴儿在鼻尖部位有粟粒疹。此外,其耳部软骨发育较好,形成了耳朵轮廓。
5、全身
由于出生前在母亲子宫内生长,新生儿依旧四肢缩在一起,小手紧紧握拳,但头部、颈部及躯干部分会逐渐伸展。
新生儿的感觉特征
1、视觉
新生儿一出生就具有光觉反应,在1-2个月时就会眨眼睛,3个月的时候已经能够寻找活动的玩具。如果想开发宝宝的视觉功能,可以试着选几件颜色鲜艳的玩具搁在他身边。
2、听觉
刚出生时只是对声音有一点反应,两周的时候就能集中听力;4个月听到好听的声音会展露笑颜;6个月时听到妈妈的声音会有反应;8个月大就能对声音做出区别。新父母可以通过播放轻柔音乐的方式锻炼宝宝的听觉。
3、触觉
新生儿在触觉方面发展较好,父母可以在1-2月的时候就让新生儿自己抓住或握住一些玩具;5个月的时候,选些形状各异的玩具来锻炼孩子的双手。
4、味觉
在出生一些日子后,新生儿对味觉的敏感度就会很高,对于不一样的食物,他们表现出的反应也不一样。为了发展孩子的味觉,新父母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气味刺激。
5、皮肤感觉
新生儿会产生不安情绪,妈妈可以常常抚摸他的皮肤,以此锻炼婴儿的肤感,促进与婴儿之间的感情,增进婴儿对外部环境作出的反应。
婴儿的特征有哪些3新生儿呼吸特点
新生儿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新生儿呼吸运动比较浅表,但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约40次,所以每分钟呼吸量并不比成人低。出生后头两周呼吸频率波动较大,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新手爸爸妈妈不要紧张。如果你的新生儿宝宝,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了80次,或者少于20次,就应引起重视了,及时去看医生。
新生儿循环特点
胎儿娩出,脐血管结扎,肺泡膨胀并通气,卵圆孔功能闭合,这些变化都使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诞生后最初几天,宝宝心脏有杂音,这完全有可能是新生儿动脉导管暂时没有关闭,血液流动发出声音,父母不要大惊失色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四肢血液较少,所以宝宝四肢容易发冷,血管末梢容易出现青紫,因此要注意新生儿宝宝肢体保温。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生后24小时内,心率可能会在每分钟85~145次之间波动生后一周内,可在每分钟100~175次之间波动生后2周至4周内,可在每分钟115~190次之间波动。许多新手爸妈常常因为宝宝脉跳快慢不均而心急火燎,这是不了解新生儿心率特点造成的。
新生儿睡眠特点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约在16~18小时左右。日龄增加,睡眠时间减少。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新生儿采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适。俯卧睡姿可以在新生儿觉醒状态下,有妈妈看护方可尝试,以促进大脑发育,锻炼胸式呼吸。侧卧睡姿很容易转变成俯卧睡姿,如无人呵护,极易造成新生儿猝死,酿成不幸。
新生儿仰卧溢乳时,应迅速把宝宝变为侧卧,并轻拍其背,避免奶液呛入气管。新生儿不能自己单独睡眠,要与妈妈同睡,以降低新生儿猝死发生率。
新生儿泌尿特点
新生儿膀胱小,肾脏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数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儿每天排尿20次左右,有的宝宝甚至半小时或十几分钟就尿一次。新生儿尿液的正常颜色应该是呈微黄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净。如果尿液较黄,染尿布,不易洗净,就要做尿液检查,看是否有过多的尿胆素排出,以便确定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新生儿肾脏功能还远不成熟,排出钠的能力低(一岁以内的小儿都是这样),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要适当减少自身盐的摄入量。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功能也相对不足,喂养时如果乳汁较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体内有毒物质,对新生儿
来说,危害更大。人工喂养时,特别要注意,奶液不要配制过浓。新生儿肾功能不足,还造成血氯和乳酸较高。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血磷和尿磷均较高,易产生钙磷比例失调,形成低血钙。为什么牛乳钙含量比母乳高,但牛乳喂养的宝宝,却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缺钙,原因就在这里。
新生儿体温特点
母体宫内体温明显高于一般室内温度,所以新生儿娩出后体温都要下降,然后再逐渐回升,并在出生后24小时内,达到或超过36℃。新生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称为中性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中性温度时,宝宝机体可通过调节来增加产热或散热,维持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的改变,在程度上超过了新生儿机体调节的能力,就会造成新生儿体温过低或过高。过低会出现新生儿硬肿症,而过高则会出现脱水热。环境温度过高时,新生儿通过增加皮肤水分蒸发而散热。当水分蒸发过渡,体内有效血循环不足时,新生儿就会发生高热,这就是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血液特点
新生儿血容量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如果胎儿娩出5分钟后结扎脐带,那么新生儿血容量就可从每千克78毫升,增加到每千克126毫升。新生儿的血象也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迟结扎的新生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较高。胎儿的白细胞,在出生后前3天比较高,可达18?109/升左右。出生5天后,就降到正常婴儿的水平了。有新手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宝宝出生两天了,血象(白细胞)将近20?109/升,心里非常着急。其实这是正常的。
新生儿胃肠特点
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肌层薄,能够适应较大量流质食物的消化吸收。新生儿出生后,吞咽功能就已发育完善。宝宝生下来就会吃,妈妈只需准备充足的乳汁就可以了。新生儿咽-食管的括约肌,在吞咽时还不会关闭,食管不蠕动,食管下部的括约肌也不关闭,这就是新生儿吃奶后容易溢乳的原因。新生儿消化道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凝乳酶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解脂酶帮助脂肪消化吸收。母乳中的脂肪,新生儿能消化85%~90%,相对高于对牛乳脂肪的消化能力。新生儿肠壁有较大的通透性,利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较牛乳喂养的要高,这是母乳喂养的最大好处。同样是因为新生儿肠道通透性大,母乳以外的蛋白质通过肠壁,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如牛乳、豆乳等的蛋白质过敏反应。这再次体现了母乳喂养的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