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热带地区比较常见,人群也普遍易感,由此我们必须重视登革热的预防工作,在这之前就必须知道登革热的症状。
症状发烧。典型登革热病人在受到病媒蚊叮咬后经过约5-8天的潜伏期,可出现突然发烧(24小时内可达40℃)。伴随寒颤头痛、后眼窝痛、畏光等症状。
皮疹。大部份病人于热退期(发烧后3-5天)有些人是1-2天内出现先于躯干后向四肢扩张的过敏性皮肤疹。
肌肉骨骼酸痛。随后肌肉关节痛的情形加剧,全身骨骼彷佛崩解,令人难以忍受,此即所谓的「断骨热」。
出血。偶尔有些病人会有轻微出血现象,在四肢出现出血点、流鼻血等。一般急性期病程约1周。
淋巴结肿大。大量病毒入侵,淋巴结无法做完全有效抵抗,因而导致肿大。
此次新加坡所遇上的登革热疫情,可以说是新加坡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登革热疫情,截止目前为止,根据新加坡的报告,本地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已经超过了2万例,在连续7周的报告中。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已经超过了1000例,截至7月25日新加坡报告,感染病例为1793例,这也是记录以来最高的单周记录数据。并且就目前为止,这一数据还有上升的趋势。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高烧,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疲乏等。而这种登革热病毒是由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流行。
这种典型登革热再发热2~5天之后,病情会突然加重,多器官大量出血,休克,病人会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等现象,这种病症多出现在儿童身上且病死率高。他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15日,一般为5~8日,在被这两种蚊子叮咬之后,病毒会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由病人传播到健康人身上。但是这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染的,只有通过这两种蚊子吸入带病毒的血液之后病毒在蚊子的神经细胞内复制,其传染期可达到174天之久。并且人群普遍对登革热病毒都易感,但发病主要以成人儿童为主。而在登革热流行的这段时间内,防止蚊虫叮咬是最重要的。虽然登革热发病之后很可怕,但是登革热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主要就是要掌握好防蚊的,关键在家中就得做好消毒杀菌清洁的。错失这种白纹伊蚊。最喜欢的就是在水中产卵,所以说在家中一定要定期处理积水的地方。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种可以防蚊的物品例如防蚊喷雾,蚊香等。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登革热是一种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其特点如下:
1、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呈现反复状态,一些人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起起伏伏。
不过,如果儿童感染此病,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而与感冒发热不同的是,发热期脉搏不快,相反可出现相对缓脉。
2、不仅发热,还可出现皮疹。一般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不过,如果体温退了,斑也会退去。
3、发病后的5~8日会开始表现出血的症状,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此病还会表现为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如果是重型登革热,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而重型登革热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扩展资料
登革热的预防
1、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药剂消灭成蚊。
2、做好个人防护。在室外工作时应穿长袖衣裤,或在皮肤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2、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
3、轻型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东今年已确诊登革热34例 警惕登革热病的5个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