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购物释放压力
当一个人活得不够自由,感觉压抑时,常常会陷入买买买的购物狂模式。
购物会让人快乐,分泌多巴胺,当心情不好通过买买买能补偿负面情绪的影响,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并没有。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会让拥有者失去最初的新奇感,在家里经常看,最后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再好的东西看的多了,也会慢慢变得索然无味。这种方式买来的幸福是短暂的,像鲜花一样脆弱,维持不了几天。
2、用购物来爱自己
很多人会通过购买安慰物来爱自己,安慰物的形态各不相同,需求者也不分男女。有些人不管工作多忙,仍然会不时抽空去选购新的睡衣、床单、枕巾,简直对柔软、亲肤感上瘾,每天早上还要躺在床上对床单“撒娇”一番。这些都是在心理上补偿童年时因缺少母爱造成的不安全感!
3、为了自己乱投资
投资自己就真的稳赚不赔吗?这就好比一个人过到了30岁,就会顿觉时间的流速加快,总急于给自己充电,疯狂购物和读书,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窟窿。购买图书,可以减少一时的焦虑,但不去看也是没有知识收获的。千万别以为纯消费,就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翻翻你家的书柜,看看你真正阅读过多少书?有多少书买来从来没碰过?当你有80%未读完的图书时,就得反思下原因了。
4、证明自我的存在
很多人会通过买新的衣服、皮包来获得自己在财富上的优越感,通过购买的物品,来定义自己是谁,证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内心最底层的欲望、虚荣心,获取短暂的满足感,那你的购买充其量只停留在被商业社会洗脑的层面,对你并不是很好,长期下去,只不过是让自己陷入了无底洞。
5、被广告影响购物
为什么拒绝广告这么难呢?其实这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关,现在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各种广告。每一个商家都希望卖出更多产品,这是无可厚非的。可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品牌、型号、颜色、特价活动、赠品选择的信息。在经过一系列的权衡、比较之后,人会感到精疲力竭造成选择疲劳症。这时你就会对广告推销和冲动消费毫无招架之力。
回想一下,什么时候你最容易冲动购物?在天气不好、身体疲劳、心情郁闷的时候,你会不会特别容易购买甜点、油炸烤串等刺激性食物。
购物很简单,难的是控制主导自己的思维,选择适合的物品,并物尽其用。
相对于简单的购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我们要做到的。当有一天,你已经随时处于活在当下,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全然地享受生命过程的状态中时,自然就不需要过度购物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