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全长大概10厘米左右。
阴道位于膀胱、尿道和
直肠之间,是一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伸缩性很大,位于小骨盆出口的中央,是内外生殖器(
子宫与外阴)直接的一条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平时前后壁相贴,呈裂隙状,上通子宫颈管,向下开口于阴道前庭。上端较宽与子宫颈阴道部分相连,包围子宫颈,并形成一环形沟,分别称为前、后、左、右穹窿,其中以后穹窿最深,故阴道后壁(10-12厘米)较前壁(7-9厘米)为长。前壁与膀胱、尿道为邻,后壁上部与直肠子宫深陷为邻,中部依贴直肠,下部由结缔组织所成的会阴体与肛门相隔。 阴道后穹窿顶端即子宫直肠陷凹,是腹腔的最低位置,后穹隆部是性交后精液积聚的主要部位,并称之为阴道池,有利于精子进入子宫腔。 阴道口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间隙——阴道前庭的后部,其形状、大小的个体差异较大,阴道口若狭窄常造成性交困难。在处女的阴道口还有一个环状粘膜皱襞称为处女膜,这一薄膜样组织中含有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末梢,可以起着部分封闭阴道的作用。处女膜内缘锐利完整,未婚妇女的处女膜呈浅红色。处女膜通常不会完全封死,中间有一个小孔,以便青春期到来之后月经血从中流出。孔的形状、大小和膜的厚薄可因人而异。未婚者处女膜孔一般为半月形或椭圆形,也可为筛形、放射形、鱼口形或其他形状。其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小至不能通过一根手指,也有的大至可容两指。处女膜一般厚约2毫米,多在初次性交时破裂,但也有不少例外,如有的处女膜过于窄薄,可在运动、震动、放置月经栓时破裂。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宫体与宫颈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1,生育期为2:1。子宫正常稍向前弯曲,前壁俯卧于膀胱上,与阴道几乎成直角,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
子宫的大小
成年妇女的子宫约长7—8厘米,底部宽约4—5厘米,厚约2—3厘米,重约40—50克,下端与阴道相连,在性爱时会有复杂的反应,带给女性奇妙的感受。
子宫的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其位置可随膀胱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直立时,子宫体几乎与水平面平行,子宫底伏于膀胱的后上方,子宫颈保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成人正常的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姿势,前倾即子宫轴与阴道轴之间呈向前开放的角度,前屈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弯曲。子宫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子宫诸韧带、盆膈、尿生殖膈及会阴中心腱等结构维持,这些结构受损或松弛时,可以引起子宫脱垂。子宫可分为底、体、峡、颈四部,其上端钝圆隆起,位于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为底下段窄细呈圆柱状的部分为颈,是炎症和癌肿的多发部位,子宫颈又分为阴道上部及阴道部。底与颈之间的部分为体体的下部与颈之间的狭窄部分为峡,子宫峡随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明显形成子宫下段,产科常在此处进行剖腹取胎。子宫两侧缘的上部与输卵管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前面隔膀胱子宫陷凹与膀胱上面相邻,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前方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部相邻,子宫颈阴道部借尿道阴道隔与尿道相邻子宫后面借直肠子宫陷凹及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邻。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子宫的固定装置主要是盆膈和阴道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固定。四对韧带是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宫呈倒置扁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稍突出,壁宽腔小,上端宽而游离,朝前上方下端较窄,呈圆柱状,插入阴道的上部。成年女性的子宫平均的长、宽、厚分别为7×5×3厘米,子宫腔容量约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