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疾病(二)

唾液腺疾病(二),第1张

1,唾液腺损伤和涎瘘,腮腺及其导管位于面颊部皮下,表浅而易受到创伤,下颌下腺,舌下腺由于有下颌骨的保护,受到创伤的机会较少,腮腺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面部裂伤。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涎瘘根据瘘口所在的位置,可分为腺体瘘和导管瘘。临床上涎瘘的表现是饮食,咀嚼时唾液流出量增多,每日流出量可多达2000ml以上(正常为1000-1500ml),液体分析其中含有淀粉酶。

2,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存在遗传易感性,柯萨奇病毒可能是其发病诱因之一,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眼干,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舍格伦综合征一般呈良性过程,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恶变。

3,唾液腺瘤样病变

(1)唾液腺黏液囊肿

广义的唾液腺囊肿包括小唾液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唾液腺瘤样病变。唾液腺黏液囊肿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外渗性黏液囊肿及潴留性黏液囊肿,外渗性黏液囊肿占80%以上,是最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这是因为舌体运动受下前牙摩擦以及不自觉的咬下唇动作使黏膜下腺体受伤,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状似水泡,当囊肿破裂后,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小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治疗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停留2-3min,再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形成囊肿。另外一种是手术方法,将囊肿取出。

舌下腺囊肿,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单纯型舌下腺囊肿,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囊壁菲薄并紧贴口底黏膜,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破裂后,流出粘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

腮腺囊肿,腮腺囊肿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前者很少见。腮腺潴留性囊肿是由于导管弯曲或其他原因造成部分堵塞,分泌物在局部潴留,导管呈囊状扩张,随着病程延长,囊肿体积不断增大,临床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穿刺为无色透明液体。腮腺先天性囊肿分:皮样囊肿,鳃裂囊肿和先天性腮腺导管囊状扩张三类,腮腺部位的鳃裂囊肿经常从瘘口溢出黄白色豆渣样物。

4,唾液腺肥大

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唾液腺良性肥大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为双侧肥大,偶见单侧,多见于中老年,腮腺区无压痛,导管口无红肿,挤压时仍有清亮液体分泌,舍格伦综合征也可有唾液腺肿大,抗高血压药也会引起唾液腺肿大,有肿胀症状者,患者可自行按摩腺体,排空唾液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

去做彩超看是不是腮腺混合瘤.

面后部耳下区域,即腮腺区,俗称“腮帮子”。个别人在不知不觉中会有肿块长出来,不痛不痒,慢慢变大,常在洗脸时或被他人无意发现。

临床上腮腺区的肿块80%是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中80%是腮腺混合瘤。这种病多见于青壮年,长在耳垂下方,大者可伸向颈部。肿瘤大多质地硬呈结节状,推之能动,小部分可囊变而显软。如果本来生长缓慢的肿块迅速变大,且推之不动,则考虑肿瘤出现了恶变(恶变率大约为3%-5%),这时候常会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及患侧颈淋巴结转移,。

经验告诉我们,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但这一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完好地保留面神经,避免损伤而发生面瘫(口眼歪斜)。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手术不能只切除肿瘤本身。对于腮腺浅叶的混合瘤是肿瘤+腮腺浅叶切除;对于腮腺深叶的混合瘤是肿瘤+全腮腺切除。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复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9093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