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抗生素
药理药动
【药效学】
参阅青霉素钠。本品能抑制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使之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而氨苄西林主要干扰细菌中膈细胞壁,使细菌形成丝状体,故本品的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对某些链球菌和沙门菌属的作用,较苄西林为强,但对志贺菌属的作用较弱。
【药动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约 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口服0.25、0.5和 lg后的血药峰浓度分别为 5.1、10.8和20.6μg/ml,约为氨苄西林的 2倍;达峰时间为 2小时。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肌内注射阿莫西林钠500mg的血药峰浓度为 l4μg/ml,与口服同剂量的峰浓度相仿,达峰时间为l小时。静脉推注阿莫西林钠500mg后 5分钟的血药浓度为42.6μg/ml,5小时后为1μg/ml。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人口服本品 500mg后 2~3和6小时的痰中平均浓度分别为O.52和0.53μg/ml,同期的血药浓度分别为ll和 3.5μg/ml。口服本品后2小时的唾液中浓度为0.32μg/ml。慢性中耳炎儿童口服本品 lg后 l~2小时,中耳液中的药物浓度为 6.2μg/ml,显然高于氨苄西林。给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口服本品 1.0g后 2小时的脑脊液浓度为 0.l~1.5μg/ml,相当于同期血药浓度的 0.9~21.1%。静脉注射本品2g后 1.5小时脑脊液浓度达2.9~40.0μg/ml,为血清浓度的8~93%。本品可通过胎盘,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l/4~l/3。乳汁、汗液和泪液中含有微量。本品的分布容积为0.41L/kg.蛋白结合率为 17~20%。T1/2为1~1.3小时。单次口服本品250和500mg后,分别有 24%和 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约 60%的口服药量于 6小时内以原形药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自尿中排出,20%的口服量则以青霉噻唑酸自尿中排泄。尿中阿莫西林浓度很高,口服 250mg后尿中浓度达0.3~1.3mg/ml。部分药物经胆汁排泄,其浓度也高于氨苄西林。丙磺舒可延缓本品经肾排泄,血液透析能消除本品,腹膜透析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适 应 症
本品用以治疗伤寒、其他沙门菌感染和伤寒带菌者可获得满意疗效;其治疗伤寒的临床、细菌学和体温反应优于氯霉素。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也获得良好疗效,对感染限于下尿路的患者,口服单次剂量 3g即可获得满意疗效。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流感杆菌所致的耳、鼻、喉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皆为适应证。钩端螺旋体病也可用阿莫西林,静脉注射阿莫西林钠治疗流感杆菌感染的疗效与氨苄西林钠同。口服本品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与复方磺胺甲恶唑相仿,但复发率较后者为低。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 0.5~1g,每 6~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按体重 40~80mg/kg,分 3~4次服用。
治疗无并发症的急性尿路感染可予以单次口服本品3g即可,也可于 10~12小时后再增加一次3g剂量。单次3g剂量也可用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治疗淋病,前者于口腔内手术(如拔牙)前 1小时给予,后者常加用丙磺舒 1g。
新生儿和早产儿按体重每次口服 50mg/kg,12小时一次;感染严重者可每 8小时一次。
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半衰期可自正常的 0.9~2.3小时延长至 5~20小时;因此在肾小球滤过率为 10~50ml/min和小于 10ml/min时的病人,其给药间期应分别为 8~12小时和 16小时。血液透析可影响血药浓度,每次血液透析后应予以1g阿莫西林,并于 12~16小时内重复给药。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一次 0.5~1g,一日3~4次;小儿按体重每日 50~100mg/kg,分 3~4次给药。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本品副作用的发生率约为 5~6%。因反应而停药者约2%。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为多见,占 3.1%;次为皮疹,占2%,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此外尚有药物热、哮喘等。少数病人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偶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降低。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也可见到。
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 腹胀, 腹泻.个别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轻度或暂时性粒细胞减少,皮疹. 女性患者外阴搔痒.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药热,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也可发生延缓型过敏反应.其它参见青霉素G.
本品的不良反应与匹氨西林相似,个别病人有嗜酸性细胞增高和白细胞降低。偶见有念珠菌二重感染发生,女病人可发生外阴瘙痒。胃肠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其发生率为1~2%,但也有高达10%者,皮疹发生率约为3~5%,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易于出现皮疹。
禁忌症
参阅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青霉素过敏者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
细菌敏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时一般可增强本品对粪链球菌体外杀菌作用。棒酸可增强本品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剂型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
包装/规格
规 格 包 装 价 格
阿莫西林片 0.125g
阿莫西林片 0.25g
阿莫西林胶囊0.125g
阿莫西林胶囊0.25g
通用名 诺氟沙星胶囊
曾用名
英文名 NORFLOXACIN CAPSULES
拼音名 NUOFUSHAXING JIAONANG
药品类别 喹诺酮类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药理毒理 本品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椽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诺氟沙星体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诺氟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药代动力学 空腹时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约为给药量的30%~ 40%;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如肝、肾、肺、前列腺、睾丸、子宫及胆汁、痰液、水疱液、血、尿液等,但未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0%~15%,血消除关衰期 (t1/2?)为3~4小时,肾功能减退时可延长至6~9小时。单次口服本品400mg和800mg,经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4~1.6mg/L和2.5mg/L。肾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肝胆系统为主要排泄途径,26%~32%以原形和小于10%以代谢物形式自尿中排出,自胆汁和(或)粪便排出占28%~30%。尿液pH影响本品的溶解度。尿液pH7.5时溶解最少,其他pH时溶解增多。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肠道感染和伤寒及其他沙门菌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 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一次400mg,一日2次,疗程3日。 2.其他病原菌所致的单纯性尿路感染 剂量同上,疗程7~10日。 3.复杂性尿路感染 剂量同上,疗程10~21日。 4.单纯性淋球菌性尿道炎 单次800~1200mg。 5.急性及慢性前列腺炎 一次400mg,一日2次,疗程 28日。 6.肠道感染 一次300~400mg,一日2次,疗程5~7 日。 7.伤寒沙门菌感染 一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疗程14~21日。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 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少数患者有光敏反应。 4.偶可发生: (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幻觉、震颤。 (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 (3)静脉炎。 (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5)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禁忌症 对本品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宜空腹服用,并同时饮水250ml。 2.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标本培养,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3.本品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 1200ml以上。 4.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5.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发生中、重度光敏反应。应用本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需停药。 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服用本品,极个别可能发生溶血反应。 7.喹诺酮类包括本品可致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喹诺酮类包括本品应特别谨慎。 8.肝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肝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血药浓度增高,肝、肾功能均减退者尤为明显,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 9.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例如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曾用猴进行繁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10倍,发现本品可致流产。该剂量在猴的血浆峰浓度(Cmax)约为人的2 倍。本品在动物中并未证实有致畸作用。然而,在孕妇并未进行合适的、有良好对照的研究,因此本品不宜用于孕妇。本品是否经乳汁分泌尚缺乏资料。当乳妇应用200mg 本品时,乳汁中不能检出该药。然而,由于研究剂量较小,且本类药物的其他品种经乳汁分泌,加之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乳妇应避免应用本品或于应用时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本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立。但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本品不宜用于 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本品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尿碱化剂可减少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2.本品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清除明显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故合用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 3.环孢素与本品合用,可使前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剂量。 4.本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5.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合用时可因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 6.本品与呋喃妥因有拮抗作用,不推荐联合应用。 7.多种维生素,或其他含铁、锌离子的制剂及含铝或镁的制酸药可减少本品的吸收,建议避免合用,不能避免时在本品服药前2小时,或服药后6小时服用。 8.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可减少本品的口服吸收,因其制剂中含铝及镁,可与氟喹诺酮类螯合,故不宜合用。 9.本品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清除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药物过量 小鼠及大鼠单剂口服本品剂量达4g/kg,未发现致死作用。急性药物过量时需进行催吐或洗胃促使胃排空,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予以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必须维持适当的补液量。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这两种药治疗牙痛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是牙龈炎可以服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重瓣大花栀子为常绿灌木,又名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栀,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花冠高脚碟状淡雅脱俗,花期长、果可入药,谓花果同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集观赏、食用于一身的园林绿化珍品,还是制做盆景的极好材料.
目录
1 基本资料
2 习性与分布
3 形态特征
4 繁殖培育
5 病虫防害
6 花语
7 药用价值
8 各家论述
1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
【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英文名】CapeJasmine
【别名】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栀。
【分类】茜草科,栀子属
【变种】
大花栀子var.grandifloraNakai.栽培变种,花大重瓣,不结果。
卵叶栀子var.ovalifoliaNakai.叶倒卵形,先端圆。
狭叶栀子var.angustifoliaNakai.叶狭窄,野生于香港。
斑叶栀子var.aureo-variegataNakai.叶具斑纹
2 习性与分布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盆栽用土以40%园土.15%粗砂.30%厩肥土.15%腐叶土配制为宜。
栀子苗期要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勤施腐熟薄肥。浇水以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如每隔lO一15天浇1次0.22%硫酸亚铁水或矾肥水(两者可相间使用),可防止土壤转成碱性,同时又可为土壤补充铁元素,防止栀子叶片发黄。夏季,栀于花要每天早晚向叶面喷一次水,以增切空气湿度,促进叶面光泽。盆栽栀子,8月份开花后只浇清水,控制浇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内,置向阳处。冬季严控浇水,但可用清水常喷叶面。每年5-7月在栀子生长旺盛期将停止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去掉顶梢,促进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开花多。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3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4 繁殖培育
盆栽用土以40%园土、15%粗砂、30%厩肥土、15%腐叶土配制为宜。栀子苗期要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勤施腐熟薄肥。浇水以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如每隔lO一15天浇1次0.2%硫酸亚铁水或矾肥水(两者可相间使用),可防止土壤转成碱性,同时又可为土壤补充铁元素,防止栀子叶片发黄。夏季,栀于花要每天早晚向叶面喷一次水,以增切空气湿度,促进叶面光泽。
盆栽栀子,8月份开花后只浇清水,控制浇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内,置向阳处。冬季严控浇水,但可用清水常喷叶面。每年5-7月在栀子生长旺盛期将停止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去掉顶梢,促进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开花多。栀子花多采用扦插法和压条法进行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但很少采用。扦插可分为春插和秋插。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摄2-3年的枝条,截成10-12厘米的段子,留顶上两片叶子,各剪去一半,然后斜插入插床中,土面上只留一节,注意遮荫和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个月可生根,1年后移植。南方还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将插穗插在用苇秆编织的圆盘上,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压条可在4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节进行。选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壮枝条,将其拉到地面,刻伤枝条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伤部位蘸上200ppm粉剂案乙酸,再盖上土压实,则更容易生根。一般个把月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分离,到第二年春再带土移栽。
5 病虫防害
栀子花经常容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黄化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蔓延。缺氮:单纯叶黄,新叶小而脆。缺钾:老叶由绿色变成褐色。缺磷:老叶呈紫红或暗红色。对以上诸种情况,可迫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缺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表现在新叶上,开始时叶片呈淡黄色或白色,叶脉仍是绿色,严重时叶脉也呈黄色或白色,最终叶片会干枯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2%—0.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防治。缺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由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发展,叶脉仍呈绿色,严重时叶片脱落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7%—0.8%硼镁肥防治。浇水过多、受冻等,也会引起黄叶现象,所以在养护过程中要特别加以注意。栀子花在冬季室内通风不良及温湿度过高时,容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并伴有煤烟病发生。对介壳虫,可用竹签刮除,也可用20号石油乳剂加200倍水进行喷雾防治。对煤烟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6 花语
花语--“喜悦”,就如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悦。
占卜:您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您有少许和善,您便报以心灵致谢。这是因为您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懂人心险恶,而您的真诚使您常怀欢愉,宽恕他人也使您充满喜悦。
花箴言:有时候要把自己的喜恶表现出来。
也有解释说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很美的寄托。大意是因为,此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栀子树的叶,也是经年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于是,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或许栀子花这样的生长习性更符合这一花语。不仅是爱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
7 药用价值编辑本段
【<strong>来源</strong>】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采制】9~11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
【制法】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炒栀子:取净栀子,照清炒法炒至黄褐色。
【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strong>化学组成</strong>】含栀子甙(geniposide)、羟异栀子甙(ga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栀子新甙(gardoside)、栀子甙酸(geriposidicacid)、栀子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methylester)等。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直径约8μm。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μ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滤过。取滤液5滴,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硫酸1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置温水浴中浸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4)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摘录】<中国药典>
8 各家论述
<本草新编>:山栀子,味苦,气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入于肝、肺,亦能入心。有佐使之药,诸经皆可入之。专泻肝中之火,其余泻火,必借他药引经而后泻之也。止心胁疼痛,泻上焦火邪,祛湿中之热,消五痹黄病,止霍乱转筋赤痢。用之吐则吐,用之利则利。可为臣佐之药,而不可以为君。虽然山栀未尝不可为君也。当两胁大痛之时,心君拂乱之后,苟不用山栀子君,则拂逆急迫,其变有不可言者矣。用山栀三五钱,附子以甘草、白芥子、白芍、苍术、贯众之类,下喉而痛立止,乱即定,其神速之效,有不可思议者。然则山栀又似君臣佐使而无不宜者,要在人善用之,而非可拘泥也。
或问山栀子能解六经之郁火,子何以未言,岂谓其性寒不宜解郁乎?曰:山栀子非解郁之药,非因其性寒而略之也。夫郁病非火也,郁之久,斯生火矣。不用香附、柴胡、白芍、川芎之解郁,而遽投山栀子以泻火,则火不能散,而郁气更结矣。然则谓山栀子之解郁尚不可,况谓解六经之郁火乎。独是山栀实泻火之药,安在郁中之火独不降之。然而止可谓是泻火,而终不可谓是解郁也。 或问山栀子消火,消肝中之火也,何以各经之火俱能消之?曰:山栀子,非尽能消各经之火也。人身之火,止肝中之火有长生之气,肝火不清,则诸火不息;肝火一平,则诸火无不平矣。故泻肝火,即所以泻各经之火也。况又有引经之药,引入于各经之中,火安得而不平哉?
或问山栀子泻火,能泻膻中之火。膻中,相火也。既泻膻中之火,则肾中之相火无难泻矣。乃用山栀子泻膻中之火而不伤,泻肾中之火而不入,何也?曰:山栀子入肝,泻肝火即泻肾火也。夫肝为肾之子,子虚则母亦虚,子衰则母亦衰,泻肝火即泻肾火,则山栀子乃肾之仇。见仇而肯纳仇乎,此肾之所以不受也。若膻中,乃肝之子也,山栀子泻肝,则肝母之火必遁入于膻中之子矣。膻中惊肝母之受伤,火自不散升泄,母衰而子亦衰,此膻中之所以无伤也。
或问山栀子每用于伤寒汤中,以之为吐药,仲景张公亦有秘义乎?曰:栀子味苦而泻火,伤寒火旺上焦,用苦寒以泻火,则火性炎上,反击动其火势之腾天,不若因势而上越,随火之气,一涌而出之为得。栀子性本可升,同瓜蒂
散用之,则尤善于升,故下喉即吐,火出而邪亦出。因其可吐而吐之也,仲景夫子岂好为吐哉。 或问栀子亦寒凉之药,子何以不辟之而称道之耶?嗟乎。余非尽恶寒凉也,恶错用寒凉者耳。医道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倘单喜用热而不喜用寒,止取用补而不用攻,亦一偏之医,何足重哉。吾所尚者,宜用热,则附子、肉桂而亟投;宜用寒,则黄柏、知母而急救;宜用补,则人参、熟地而多加;宜用攻,则大黄、石膏而无忌。庶几危者可以复安,死者可以重生,必如此,而医道始为中和之无弊也。
<本草分经>:苦,寒,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下行,由小便出。解三焦郁火,最清胃脘之血。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神农本草经读>:栀子气寒,秉水气而入肾;味苦,得火味而入心。
五内邪气,五脏受热邪之气也;胃中热气,胃经热烦,懊恼不眠也;心之华在面,赤则心火盛也;鼻属肺,酒齄鼻,金受火克而色赤也;白癞为湿;赤癞为热;疮疡为心火,栀子下秉寒水精,上结君火之实,起启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之气下行,故统主以上诸症。
唯生用之气性尚存,若炒黑,则为死灰无用之物矣。仲景栀子豉汤用之者,取其交垢水火,调和心肾之功,加香豉以引其吐,非栀子能涌吐也。
<本草衍义>:仲景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
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张仲景<伤寒论>已著。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炮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二钱匕,服之无不效。 <汤液本草>:气寒,味微苦,性大寒,味薄,阴中阳也,无毒。
<象>云: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杵细用。
<心>云:去心中客热,除烦躁,与豉同用。
<珍>云:止渴,去心懊憹烦躁。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齇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仲景用栀子治烦,胸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轻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本经》谓治大小肠热,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阴。栀子豉汤治烦燥,烦者气也,燥者血也。血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少气虚满者加甘草。若呕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厚朴枳实汤。下后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栀子大而长者染色,不堪入药。皮薄而圆,七棱至九棱者,名山栀子,所谓越桃者是也。
先谈谈这个方子的组成,这个方子是黄连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而成。方中黄芩善清上焦(可以浅显的认为是膈肌以上的胸腔)心肺之热;黄连善清中焦(可以浅显的认为是膈肌以下至肚脐之上的腹部部分)脾胃之热,同时亦能清上焦心经(即心脏)之热和下焦肝经之热,所以有人说黄连能清三焦之火;黄柏善清下焦(可以浅显的认为是肚脐之下的腹部)肾脏之虚热;栀子性大寒,善清三焦火盛;大黄性趋下,善下行,能破结散瘀,泻下清热。
通看此方,是清热泻下的作用。
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能否在孕妇中使用呢?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答案是不行!!!
为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孕妇孕育胎儿是依赖什么功能,中医对此的解释是:胎儿在子宫中生长10月,全赖肾脏“封藏”的功能。肾脏能封藏精气,对全身的所有物质都有一种维系作用,胎儿在子宫中生长而不滑胎出于子宫外,也是全赖肾脏的封藏。肾脏的封藏之力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肾脏本身的阳气——即肾阳和肾脏中所藏的精气——即肾精。那么大黄就不能在这里使用或者使用也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为什么?因为大黄性趋下,能破结散瘀,有下肾阳伤肾精之力,有滑胎之功效。所以大黄在妊娠期间是属于慎用药物的,如果有临床指征需要使用,也必须严格遵循医嘱!!
好了,我们再看看其他四种药物,即“黄连解毒汤”。此方之中四位药物性皆寒凉,除了“黄芩”在中药中是“安胎之圣药”,善能清胎热,治疗因热引起的胎动不安,是安胎药物中使用几率非常高的一个药物。可是在中医药治疗疾病中,一个方子要看整体搭配,而不能只看一个个单独的药物。“黄连解毒汤”这个方剂是汉代方剂,其性过于寒凉,是用来清三焦火盛,火毒雍盛的状态的。这个方子一般在妊娠期间也不能使用,因为其性过于寒凉,易伤阳气,而阳气就是胎儿在子宫里生长发育的原始动力。为什么,看看我们的自然界吧,所用的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依赖与阳光、温度,而上述这些在中医里就是属于“阳气”的范畴的,正如《说文解字》:“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这就是古人的“天人相应”的思想。那么这么寒凉的药物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不就是容易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原始动力了吗?这样行吗?当然不行!所以这个方子也是妊娠期间的慎用方,即使在特殊的临床条件下使用,也是要严格遵循医嘱的。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了这个方子妊娠期间不能乱用!!!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分析小儿是否可以使用了,我先说我的结论吧:我个人认为小儿不宜使用,如需使用要严格遵循医嘱。
为什么?不错现在临床上有些中医师使用这样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子来治疗或预防小儿生理性黄疸,这种使用方法源于清朝。但是从那时起使用的方子一般都不是过于寒凉,而楼主的方子有些寒凉了,那么寒凉了有什么不好呢?短期来看没什么不好,甚至还会“相当”好,因为小儿的生理性黄疸非常快的下去了。但是从中医医理而言,长期来看,这样不好!为什么?因为《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阳气运行的部位或者固守的部位)则折寿而不彰,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从这句话里大家都能看出来阳气的重要性了吧,为了去除一个生理性的黄疸,而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冒着“损伤阳气,轻则伤及脾阳影响小儿饮食、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重则伤及肾阳,损人阳寿”这样的风险划得来吗?我认为不值得,因为,生理性黄疸,即使不用药物,也会自己消除的。如果想用药物,可以使用性味功效比这个方子平和的方剂来用。
好了,我要说的说完了,楼主用于不用,肯定心中早已明晰了。另外再提醒各位中药的使用千万不要自己随意使用,因为有一些后果是各位不了解中医医理的人所不能想得到的。千万不要认为中药是自然药物,毒副作用小而随意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