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
1、定期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确认引起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因素。指导居民按社区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评定,提高居民早期识别心理障碍的能力,尽早发现心理异常者;
2、对可能患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人,指导其及时就诊,接受咨询和治疗。心理卫生人员要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必要的干预,消除不良的家庭因素,教会家庭成员观察病情,防止暴力行为和意外事件发生;
3、给予精神疾病患者及时有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及护理,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尽早地返回家庭和社会。
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对心理障碍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争取良好的预后并防止复发。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总能防患于未然,心理障碍在各种人群中都会出现,这是难免的。
预防的3个不同层次
1、一般性预防干预(universal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服务的对象是一般公众或整体人群,如向他们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水平。
2、选择性预防干预(selectiv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易患精神障碍危险因素的亚人群,如教育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精神障碍的人群等。
3、指征性预防干预(indicate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或具有精神障碍素质因素,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的个体。因此,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及可利用的资源,有的放矢地针对整体人群、亚人群、个体开展预防性干预。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指在疾病早期,通过筛检、定期体检等及早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实现治愈或延缓疾病发展进程的目的。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三级预防,指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在目标人群中按照三个等级采取相应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是指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就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预防或推迟疾病的发生的目的。
第二级预防又称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指在疾病早期,通过筛检、定期体检等及早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实现治愈或延缓疾病发展进程的目的。
第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或疾病管理,是指在疾病的症状体征明显表现出来之后,通过恰当的治疗减少疾病带给个体、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及伤害。
疾病的三级预防这一理论体系以预防疾病为中心,在现代预防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对于维护全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