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3、氧化压力: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氧化压力状态与糖尿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高血糖状况下,因多元醇代谢的亢进,葡萄糖的自身氧化,氧化磷酸化等引起活性氧自由基过量产生,非酶糖化反应使SOD等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氧化压力状态,损伤生物大分子,改变细胞内信息传递,损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机能障碍,促进血栓形成及LDL的氧化,也通过改变细胞内信息传递,增强MCP-1等付着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引起糖尿病的血管机能障碍。活性氧自由基也通过活化c-Jun激酶,NF-kappaB等,使胰岛素底物蛋白磷酸化,加速IRS-1的降解,引起胰岛素抵抗。另外多元醇代谢的亢进引起PKC活化,糖化终末产物增加,蛋白质机能改变,细胞内运输障碍,引发细胞凋亡等,引起糖尿病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失调性的综合征,有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的类型又是由不同的病因导致的。你想知道为什么会患上糖尿病吗?现在,我来告诉你糖尿病的患病原因。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1、先天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史
在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中,遗传因素是主要的一种,假如患者朋友有家族史,的确是比较容易得上此病的。糖尿病属于多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呈现出家族聚集性,特别是母系遗传性更强,我国人种属于易发病人种。
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遗传主要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自身免疫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机制主要在于,病毒等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内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了一系列针对胰岛 β-细胞的抗体物质。这些抗体物质,可直接造成胰岛 β-细胞损害,造成胰岛素分泌缺乏,导致糖尿病。
2、后天环境因素:
饮食结构
人们的饮食结构以高热量、高 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 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 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 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造成胰岛素作用受阻,诱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造成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诱发2型糖尿病。
运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妊娠
糖尿病的病因还有妊娠期的激素如泌乳素、生长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另外,胎盘可产生胰岛素酶,加速胰岛素的降解。同时近年有报道80%的孕妇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糖尿病的病因也是较为常见的。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1、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柯萨奇B4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脑炎、心肌炎等,会破坏人的胰岛细胞,使人体免疫失控,引起胰岛B细胞功能减低,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酒色因素
饮酒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性生活过度会伤人肾精,尤其是人为提高性欲,滥服温燥壮阳药,以致机体紊乱,燥热内生,阴津亏损,引起消渴,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3、疾病因素
胰岛疾病胰腺炎、胰腺瘤、胰腺全切除或半切除,会引起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导致糖尿病。腺垂体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会使得内分泌系统病变、功能紊乱对抗胰岛素分泌,抵消胰岛素的作用,也可发生糖尿病。
4、肥胖因素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与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体力活动少,身体肥胖有关,使得脂肪在细胞积聚,降低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找正规的医院和医生进行诊断治疗,最好每年到正规的糖尿病专科就诊1~2次,并接受较为全面的检查。多与糖尿病医生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花很多钱、抽很多血、买很多药、治疗还是不达标的问题。
2、记糖尿病生活日记。简单地记一下自己每天的饮食、活动情况,定期测血糖。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买一台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是了解血糖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一天测4次血糖(如早餐前、早餐后、晚餐前、睡前),然后分析血糖升高的原因,比如跟自己的生活规律有什么关系,自己吃什么东西会引起血糖升高等。了解自己所吃药物的剂量是多少。如果确实记不清楚,可以把自己服的药带到医院给医生看。
3、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4、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好。食物的成分应该是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饮食多选择粗粮、蔬菜等食物,利于血糖和血脂的下降及大便的通畅。清淡饮食,每日吃盐6-8g。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5、每个人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治疗。比如代茶饮,如果经常口舌咽干,可能内热比较重,可以代茶饮一些菊花,胖大海都可以,如果这个病人是血压高,可以用苦丁茶来代茶饮,但是不是所有的人代茶饮都合适,如果这个人胃不好,总是怕凉,吃点凉的就拉稀,喝这个东西就不合适了。
糖尿病相关推荐:
1. 糖尿病的治疗偏方
2. 女生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3. 预防糖尿病用哪些方法
4. 预防血糖高有哪些措施
5. 2型糖尿病如何做好预防
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两者兼备,而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当前,除了部分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分子病因明确外,绝大多数糖尿病的分子病因尚不明确。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但是,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如果要减少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改善促进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环境是根本出路。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已经发现有50多个遗传变异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样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已经发现400多个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或高血糖发生的风险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遗传背景只是赋予个体一定程度的疾病易感性,并不足以致病,一般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多个基因异常的总体效用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环境(体外)因素
与1型糖尿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不明,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环境原因之一,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并可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β细胞。
一些化学毒物如灭鼠剂吡甲硝苯脲等,也可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从而诱发1型糖尿病。近几年来,随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使用,该类药物所导致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多。
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等。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高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是导致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环境。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对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发动攻击,即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消失并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