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食物不能完全解决养生问题。阴阳的含义是多重的:寒为阴,热为阳;气入肺为阳,水谷饮食入胃为阴;宣发为阳,收敛为阴;忙为阳,闲为阴……所以,养阴、养阳都须全面考虑,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因为热为阳,凉为阴嘛。春天暖、夏天热,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养阴时,毛孔闭合,身体在积聚能量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张开,人体的能量要向外宣发,因此体内的污垢和毒素要借助这个宣发之势而排出。春天,收敛了一冬的身体尚有余寒,寒则温之,而后方利于宣发,所以,春天需要多穿点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来,这就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们可能注意过,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腻,这就是体内存积的湿浊邪气。南方农人夏天有“双抢”,割完早稻有得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抢割抢插,挥汗如雨,忙得不亦乐乎。别看这么累,其实也是在养生。双抢后,秋风渐至,人们身清气爽,因为他们通身的邪毒湿气都排尽了。如果我们夏天一天到晚都贪凉,天天吹空调,毛孔闭塞,很少出汗,那就无异于闭门留寇了。《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日绵长,晚上可以睡晚一点,早晨要尽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连午睡都要尽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别午睡,因为夏季属火,心旺于夏季,午睡又是补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来后,发现眼睛红了,这就是补心补过了的缘故。这么老长的一天,我们用来干吗呢?用来充分把自己的内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成气候。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禄,可以去追求异性……总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劲折腾吧!总之,不要贪凉,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劲折腾,这就是春夏养阳。到了秋天,你事业上会有累累硕果,身体上也会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
时候,就得收敛起来,安心养阴了。(补充: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
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秋冬两季对应肺肾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秋冬两季是直接相关的。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人们现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热.补充: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两季对应肝心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春夏两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
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浩瀚海洋的感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其含义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面,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此句即言:擅长养生之人,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一片新生繁茂的景象。此时,也正是人体的阳气生长之时。因此,人们一方面应该适当地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多进食大葱、生姜、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阳气的食品,心态上宜开朗外向,以使阳气能够顺应季节和天气的变化,从而升发调达。
另一方面,按照阴阳互根的原则,阳气若要生发,必须有阴液的补充才能够使机体的阳气、阴津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维持平衡。因此在酷暑炎热之时,人们应隐居避暑,保护阴津,避免因过汗而损伤津液,同时增加饮水量,多摄入具有滋阴生津功效的蔬菜瓜果,以促进阳气的生发,为阳气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此外,人们在夏季不应恣意贪凉饮冷,以避免体内的阳气消耗过大。
秋冬之季,天气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的状态。因此,人们应补充阴精,使阴精积蓄,培补肾元,才能骨健髓充,使元神得养。此外,人们更应固护阳气,养成早睡早起(日出即起)的好习惯,并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保护消减的阳气,使阳气不至外泄。同时还应多摄入羊肉、韭菜、干姜、肉桂等具有温阳功效的食品,在心态上应保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使阳气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与阴液保持平衡。
扩展资料:
春季养阳,秋冬养阴的食物:
1.春夏养阳的推荐食物:韭菜、鸡蛋、核桃、西红柿、大蒜。
2.秋冬养阴的推荐食物:银耳莲子粥、银耳百合粥、枸杞菊花茶。
参考资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百度百科
这是个中医的概念,中医认为春夏阳气生发,阳气由内向外到达体表而阴气由外向内内收,这时养生应当助长阳气外守,这时应当多吃辛辣、扶火、热的食物并且多加运动以利阳气的“动 ”!而秋冬养阴是阳气内收阴气外越,这时养生不能多吃辛辣而应增加酸性的食物以利收敛!养生是个大学问中医有应四时四季养生的原则,早上养阳晚上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等,这些需根据个人体质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效果。比如春夏养阳早上晨起喝一杯“生姜红糖水(热的)”有助于阳气在早上的升发给机体提供热源(动力),晚上则以喝一杯白萝卜汁(可加白糖)有助于阴气的收敛,而在秋冬季早上吃一片醋泡生姜或是喝一杯蜂蜜生姜水(温水)在给机体动力的时候又不伤及阴气是个不错的方法!总之春天省辛增甘(春季多吃甜食少吃辛辣),夏季省苦增咸(少吃苦的适当增加点咸味儿的食物),秋天省辛增酸(少吃辣的食物增加酸味的食物),冬季省咸增苦(冬天少吃咸的食物增加苦味儿的食物)等等方法用以食疗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