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症状及治疗
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一般认为这种疾病的潜伏期为9-10天,幼儿急疹高发于2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5个月-12个月的宝宝,发热急,很多家长都说“突然就发烧了”而且温度比较高,常常一上来就是39℃、40℃,发热大都持续3-5天,给予退热剂降温,退烧药效力一过就又会发热。
发热这3天多数宝宝精神情况一般很好,能玩、能吃,除了发烧,都挺好的,少数宝宝会出现烦躁不安、呕吐、腹泻以及胃口减退,也有些宝宝也会出现喷嚏、流涕、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1、控制体温
通常建议发热38.5℃以上服用退热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家长要注意,不同的退热药,浓度不同,年龄不同,服用的量也是不一样的,请按照说药品明书给宝宝服用。
2、液体的入量
家长要保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液体,包括水、汤、粥等液体,宝宝体内水分充足,多出汗,多排尿,可以增加散热。
3、皮疹护理
幼儿急疹后的皮疹,通常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也不会痒,宝宝很少有抓挠现象,所以并不需要额外的药物涂抹,这种疹子不怕风吹,也不影响宝宝的日常洗澡。
4、充分休息
鼓励宝宝多多休息,少到户外活动,幼儿急疹通常是宝宝第一次经历发热,对宝宝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家长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安抚。
幼儿急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病毒引起的
幼儿急疹目前已知的是由两种人类疱疹病毒HHV-6和HHV-7所引起的,不过幼儿急疹的症状只是一种免疫反应,所以与其说幼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如说是“和病毒接触引起的”更加准确。
HHV-6和HHV-7是很常见的病毒,成人携带这种病毒的几率很高,无症状的成人患者就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所以几乎每个婴儿都要经历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一般多发于6个月之后,是因为婴儿出生时会携带母体中的HHV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月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所以说,6个月之后这些抗体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再遇到病毒时就必须通过免疫反应(即发病过程)刺激免疫系统自己产生抗体,所以幼儿急疹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
2、风热湿邪引起的
中医认为,幼儿急诊其病因是由于外感风热湿邪,郁于肌肤,与气血搏结所致。
幼儿急疹痒吗
事实上,幼儿急疹是体内向外排出热毒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对外排泄的过程,而并非是皮肤自身出现免疫性疾病造成的,因此当幼儿急疹发病后其本身并不会发痒,也就是说幼儿急疹的疹子本身不会引起皮肤瘙痒的问题。所以,没有痒感的孩子可以不用管它,过一至两天就会自然消退,不留色素斑,无脱屑现象。
不过因为体质或衣物等原因,任有少数孩子会有痒感,对于有痒感的孩子,家长要限制其不要抓挠,最好把宝宝的指甲修一下,以免不小心抓破皮,受到感染。还也可以用双氧膏或炉甘石洗剂外搽,不需要用药膏,静观皮疹的变化和消褪,最长3-4天就会自行消退。
幼儿急疹爱睡觉吗
不少妈妈会发现孩子得急疹后变得爱睡觉,其实患幼儿急疹是会有点嗜睡的现象,这是急疹后引起的乏力或者是伴有发热造成的,一般一星期左右就会好转。而且大多孩子在生病状态下都会有睡眠增多的表现,这是正常现象,要知道,睡眠对孩子疾病的恢复很重要,家长可不必过分担忧。
幼儿急疹,俗称玫瑰疹,古时中国又称奶疹、假麻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根据最近中国大陆的数据,此病发病率高达98.2%。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病情减轻,如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
幼儿急疹症状:
1、发热
潜伏期1~2周,平均10天。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高热,体温39℃~40℃以上,高热初期可伴惊厥。患儿除了有食欲缺乏外,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
但亦有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咳嗽、巩膜炎、口周肿胀及血尿、极少数出现嗜睡、惊厥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度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2、出疹
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在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直径2~5毫米不等,压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
3、其他症状
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流涕、腹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图片:
扩展资料:
病因: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因,绝大多数ES由HHV-6B型感染引起,极少由A型感染引起。幼儿急疹及发热性疾病中,B型的感染多见,在免疫抑制病人,两型感染均可见。其他少见的病因有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
HHV是1990年首次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此后又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200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急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