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包括直接镜检法和培养法,病理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1.直接镜检根据感染累及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标本,制作氢氧化钾湿推片,或涂片革兰染色置显微镜下检查,阳性者可见大量的球状出芽酵母菌型和假菌丝存在,有诊断价值。2.真菌培养涂片检查阴性的患者,可进行念珠菌培养。培养检查法可进一步提高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验证直接镜检的结果,同时确定致病菌的种类。3.组织病理怀疑有念珠菌食管炎的患者,则不仅应做内镜刷取标本检查,同时应做活检,以进一步从组织病理学查找念珠菌侵袭黏膜的证据。深部念珠菌的组织反应不具特征性。一般呈急性化脓或坏死,可有多个脓肿或微小脓肿,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假菌丝和芽胞。组织中的假菌丝和芽胞是深部念珠菌病的确诊证据。4.G试验和GH试验采集患者标本做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H试验)。可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和真菌血症的诊断,但接合菌和隐球菌除外。检测标本为血液、支气管肺管肺灌洗液和脑脊液。血清学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80%以上。但血清学诊断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普遍存在,故不能仅凭血清学试验结果作为确诊的依据。5.免疫学检测用免疫双扩法或胶乳凝法可检出白色念珠菌抗体。利用ELISA或AB-ELISA法测定血清念珠菌多糖抗原对于部分系统性和播散性念珠菌病的诊断更及时、准确。
您好!
1、真菌镜检
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但是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直 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在皮肤刮屑、毛发或甲标本中发现皮肤癣菌、念珠菌和马拉色菌的成分可提供对相应真菌病的可靠诊断。如在无菌体液的 直接镜检中发现真菌成分常可确立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例如在脑脊液中检测到带荚膜的新生隐球菌酵母细胞,或外周血涂片中检测到荚膜组织胞浆菌细胞。但一般在 有菌部位则只有发现大量真菌菌丝方才有意义,通过直接镜检一般可以区分念珠菌、隐球菌、暗色真菌、毛霉(接合菌)等菌的感染,进一步明确鉴定菌种需要通过 培养鉴定来完成。
2、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是实验室检查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出致病真菌是进一步鉴定菌种的前提条件。真菌培养第一步是从临床标本中培养真菌的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后进一步进行 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培养。不同致病真菌每一步所采用的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规的真菌培养需要在28-30°C温度下培养3-4 周,一般初代培养选用沙氏培养基(SDA)或者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采用试管培养,一般同时培养两管,其中一管可添加抗生素(氯霉素或庆大霉素均 可)。在培养1周内,应该每天观察有无真菌生长。一般培养4周后,如果无真菌生长可报阴性。发现培养出真菌,直接挑取少量菌体或者小培养后,用乳酸酚棉兰 制成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合菌落大体形态,典型菌种可直接报告种属。不典型菌种根据基本表现,采用适当的标准鉴定培养基,标准培养条件培养,必要时要结合 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3、真菌鉴定
对常见致病真菌要掌握的鉴定原则是首先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如果初代培养基上培养出酵母样菌落,在鉴定前应进行分离纯化。在去除细菌和其他真菌污染,区分混合感染后,对纯菌落进行鉴定。酵母菌鉴定主要根据形态学特 征和生理生化特点,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首先根据菌落颜色进行分类。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白色或奶白色菌落,这类菌进一步做芽管试验,若芽管试验是阳性则为白 念珠菌,若阴性则通过Vitek YBC或API20C及玉米吐温琼脂上培养的形态特征来鉴定。另外,还可以应用念珠菌显色琼脂、尿素酶试验等试验来辅助鉴定。
检验地带网
霉菌的鉴定非常复杂,有许多标准包括形态学特征、温度耐受性,放线菌酮抗性、双相性、营养需求、蛋白分解活动以及水解尿素能力等。现代分类学鉴定方法主要 依据分生孢子的个体发生过程结合其他特征来进行鉴定。初代培养后根据形态学特征一般可鉴定到属的水平,再依据不同真菌的鉴定要求,采用标准培养基和培养条 件进一步完成菌种鉴定。例如:曲霉属鉴定时需要采用标准培养基,即察氏培养基和麦芽琼脂,25℃培养7天后与曲霉形态鉴定检索表对应得到正确的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