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外界空间关系发生定向平衡障碍,产生外周或自身旋转的主观感觉。有时还可伴有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眩晕与头晕不同,头晕患者只感到头晕眼花,或眼前发黑、头重脚轻等感觉,而无周围景物旋转感。眩晕主要多见于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见于由其他全身疾患引起。
【病因】
(一)耳原性眩晕
主要见于内耳病变,也有一些外耳和中耳的疾病。
1.前庭器病变
如美尼尔病、迷路炎、迷路外伤、晕动病、前庭卒中(内听动脉或前庭静脉病变)等。
2.第8颅神经病变
如听神经瘤、前庭神经炎。
3.脑干(前庭神经核区域)病变
脑炎、脑膜炎、脑动脉硬化、延髓空洞症。
(二) 眼原性眩晕
屈光不正、青光眼、眼肌麻痹。
(三)躯体疾病引起的眩晕
高血压、低血压、贫血、颈椎病、低血糖等。
(四)颅内疾病所致的眩晕
颅内占位、小脑出血或血栓、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脑震荡等。
(五)中毒疾病所致的眩晕
水杨酸药中毒、奎尼丁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六)精神性眩晕
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起病急,常突然发生眩晕,一般病情较重,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者可达数天。有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错觉,行动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常伴恶心、呕吐、耳鸣、面色苍白、出汗等。眼球可有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震。此种情况多见于前庭周围性眩晕。
(2)眩晕感觉轻.常可忍受,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与原发病同始终。并有自身向一侧运动,如前进中无意识地偏向一侧方向或有头重脚轻感,或意识障碍,常见眼球震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少见。此症多见于前庭中枢性眩晕。
(二)体征
1.眼震方向、形式
垂直性眼球震颤多见于前庭神经核损害,提示脑干病变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多见于美尼埃病。
2.眩晕时听力变化
无听力障碍,排除位置性眩晕后,可考虑非耳原性眩晕一侧耳聋多见于听神经瘤或桥脑小脑角肿瘤或蛛网膜粘连,一侧不完全性神经性耳聋多见于迷路病变。
(三)伴随症状
1.眩晕伴耳鸣、听力下降
多见于前庭器官病变、第8对脑神经病变及肿瘤。
2.眩晕伴恶心、呕吐
可见于美尼埃病、晕动病。
3.眩晕伴共济失调
可见于小脑、颅内凹或脑干病变。
4.眩晕伴眼震
可见脑干病变、美尼埃病。
(四)辅助检查
(1)血、尿常规,如疑及颅内病变者,可做脑脊液检查。
(2)电测听、诱发电位。
(3)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周围性眩晕者前庭功能检查多异常。
(4)根据病情表现可选做心电图、脑电图、脑脊液、头、颈部、内耳道X线片、脑CT或MRI等。
【急救与治疗】
(一)病因治疗
祛除病因是治疗眩晕的根本方法。感染引起眩晕应加强抗感染治疗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应及时停药肿瘤引起眩晕需施行手术摘除等。
(二)对症治疗
1.前庭抑制药物
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眩晕多用镇静及安定药,主要用于急性发作期。常用药:安定2.5 5mg,苯巴比妥30mg,氯丙嗪25mg,奋乃静1 2mg,每日3次,口服。
2.止吐药物
吗丁啉10mg口服,每日3次,胃复安5 10mg口服,或10mg肌注。
3.血管扩张剂
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眩晕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50 100mg口服,每日3次西比灵5mg,罂粟碱15mg,地巴唑10mg,每日3次,口服。
4.抗组织胺药物
对有过敏反应的眩晕可选用。扑尔敏4mg口服,每日3次,苯海拉明25mg口服,每日3次,口服,脑益嗪25mg口服,每日3次。
5.脱水、利尿药物
对颅内压增高,美尼埃病等引起眩晕。可选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5%山梨醇250ml静滴或给口服或肌注利尿剂,如速尿20 40mg口服等。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可用于脱髓鞘病 颅内压增高、变态反应疾病等可选用。
有时候你感到头晕得很,天旋地转,看着房子都在转,当你转头、起身的时候症状可能会加重,严重的时候会失去平衡,恶心呕吐,平时听力下降,你还在埋怨长期玩儿手机或是伏案工作颈椎病了吗?不,颈椎可不背这个锅,可能是耳石引起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什么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BPPV俗称耳石性眩晕,是由于内耳部分积聚的碎片所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的小晶体,它正常情况下是“隐居”在球囊、椭圆囊中,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空间,在我们头部的移动下,耳石在球囊、椭圆囊中,三个半规管就相当于三维,刺激三个半规管。使我们大脑感到了平衡,从而控制身体平衡。
但是,如果耳石掉在半规管中,就不这么好玩了。
内耳炎症、退化、或头部外伤后都有可能导致内耳前庭椭圆囊内的耳石脱落而进到半规管中,而大多数BPPV原因不明。而当头部姿势变换时会造成半规管内耳石滚动,进而带动内耳淋巴液的流动,刺激前庭系统而产生天旋地转的眩晕症状。
BPPV症状:
l 突然地眩晕,通常持续短暂几秒钟,可自行缓解
l 通常在颈部转动或者姿势变幻时发生,一般在起床或突然翻身,颈伸或前屈(患耳向下)而突发旋转性眩晕
l 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改变
l 眩晕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生,通常会是相同姿势或者动作引起,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休息后即消失,重者无法起床,病程可数小时或数周,个别可数月至数年
检查:
l 体位试验是金标准
Dix-Hallpike检查法
Dix-Hallpike检查法是确定前、后半规管BPPV的常用方法 ,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前方,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度,保持此体位不变,迅速将体位改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度,头位始终保持45度不变,观察眩晕和眼震情况。
后半规管BPPV患者常于患耳向下时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垂直于头顶(上跳性眼震),同时快相向测试耳,即向地性眼震。上半规管BPPV,为患耳向上时可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向下(向足侧,下跳性眼震),同时会看到朝向对侧(背地性眼震或离地性眼震)的扭转成分。
Side-Lying test
仰卧侧头试验(side-lying test):患者侧坐于检查台,在检查者帮助下迅速向健侧转头,然后向患侧侧卧(患侧耳向下)
Roll test
Roll test: 用于诊断外侧半规管的耳石症,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头前倾30度,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者的习惯,向左侧或者是右侧快速转头。每个位置均要注意观察眼震,并记录眼震的方向和持续时间,水平半规管BPPV为水平方向眼震。
l 眼震电图仪器对眼震的观察
诊断
一般反复发作性眩晕,随体位的变化时诱发或加重的症状,加上体位试验就可以诊断BPPV。
预防
1、调整枕头高度,枕头过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致使耳石滑落半规管,当然枕头也不能太高,不然真的会得颈椎病哟。
2、多翻身,不要睡一边,总是朝着同一边睡觉,容易让耳石积在同一个位置,影响淋巴液流动。可在睡觉的时候左右交替变换姿势,或者平躺着睡,不仅是睡觉,看电视看书看报也是一样的,不要老是保持一个姿势哟。
3、颈部运动,每天起床后做哈颈部运动,别让耳石积在一个位置。
治疗
锻炼方法(以左水平半规管为例)
第一步:平躺,头向左侧转90
第二步:头部向右转90 ,脸朝上,维持30秒
第三步:头部向右转90 ,维持30秒
第四步:身体与头同时向右转,直到脸与身体同时朝下,维持这个姿势30秒
第五步:头与身体同时向右转,至身体呈平躺,头转向左侧90 的姿势,维持这个姿势30秒,之后再慢慢坐起
注意事项:
1、一天可重复多次,至少3次
2、做完复位术后尽量保持颈部直立姿势
3、睡觉时尽量将头垫高或是半仰卧位
4、治疗后至少一周内避免患侧睡、避免过度颈部动作,尽量不要弯腰
5、严重者要在医师或者治疗师的指导下做手法复位哟,或者由专业人士先评估是否可以在家自我康复。
眩晕这个症状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要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眩晕,恐怕要多费些口舌了,因为可以导致眩晕的疾病有很多很多……为此,我国的专家 在2010年 还专门为“眩晕”这个症状颁布了《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还为其作了更新。
指南中提到,眩晕可分为四类:
1.前庭周围性病变,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美尼尔病、前庭神经炎、中耳炎等;
2.前庭中枢性病变,如脑血管疾病、外伤、炎症、肿瘤、神经病变及中毒等;
3.精神心理性眩晕,如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抑郁症等;
4.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包括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等。
那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眩晕,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呢?
主要为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个人家族疾病,伴有的其他症状等,比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为短暂发生,通常无耳聋、耳鸣症状。
患者突然感到周围物体施转,同时感觉坐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但始终无意识丧失,在检查时可发现眼球震颤,这种现象叫眩晕。病多因1,迷路器官疾病,美尼攸氏病,药物中毒,如链霉素或苯妥英钠中毒。病多因2,前庭神经及前庭神经核疾病,肿瘤压迫前庭神经,急性前庭神经元炎,第四脑室肿瘤,脑干软化等。病多因3,大脑皮质位置分析器疾病,或顶叶的肿瘤,可引起癫痫的眩晕性先兆。诊断1,一侧或双侧耳鸣,失聪的病人,突然感到周围物体旋转及站立不稳的感觉,伴有恶心,呕吐等,应疑患者美尼攸氏病,诊断2,有用药史,如注射链霉素或一服用苯妥英钠,应疑为药物中毒。诊断3,中年病人有耳鸣,失聪伴眩晕时,应考虑听神经膜纤维瘤。诊断4,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的病人,突然出现单纯站立不稳的感觉,或并有周围物体旋转的感觉,伴有恶心,呕吐等,应疑患者急性前庭神经元炎。诊断5,无耳鸣,失聪史,每次变动头部位时,就出现眩晕,应疑有第四脑室内肿瘤。诊断6,病人有高血压史或梅毒史,突然出现眩晕,伴发面部及躯干感觉障碍或吞咽困难,应疑为小脑下后动脉血栓所引起的延髓软化。诊断7,病人突然有眩晕感觉,很快又出现癫痫,为癫痫的眩晕性先兆。
痰饮夹湿所致!
原因众多难以言尽,而最常见者气血不足。饮,痰,风动,感冒,失眠,过度紧张,劳累,焦虑,生气都可能发生,自寻其因为好。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其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段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偏瘫。本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综合症。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第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机理
颈椎病发病机理: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疾病分类
(1) 颈型: 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2)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3) 脊髓型: 颈椎间盘迟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以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此两型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4) 椎动脉型: 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5) 交感神经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6) 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等。
病理改变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韧带间盘间隙",其中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的。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临床出现颈椎病的症状,但也要与非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相鉴别。如同样有眩晕症状,应先排除耳源性眩晕,美尼攸氏症,前庭功能紊乱,听神经瘤等。还有脑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此外同样是颈肩上肢痛,也要与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肘,腕管综合症。风湿性肌、关节炎,脊柱炎肿瘤等相鉴别。
临床检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2)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3)椎间扎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4)椎间扎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5)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6)霍夫曼民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预部脊髓、神经损伤。(7)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8)感觉障碍检查对颈椎病人做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出现麻木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9)肌力的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象检查,但在条件许可时,借用一些辅助方法,可对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奎根氏试验、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颈椎静脉造影等。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4~5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剂可出现各种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要从严掌握。椎动脉造影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造影,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根据病情挑选直接向颈髓供血的动脉注入适量造影剂,根据其造影结果可确定肿瘤部位,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体后缘致压物等。颈椎静脉造影即将造影剂由胸锁乳突肌内缘直接注入椎体内,通过静脉回流,显示出椎外静脉和椎内静脉的形态和流速等变化,据此推断椎管内外病变情况,对颈椎病合并脊髓症状者尤为适用。
治疗措施
颈、腰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1、口服药物治疗: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
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3、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甚至导致癌变。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5、针灸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针灸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晕针、惧怕扎针的情况;且针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6、椎间孔阻滞 ( 硬膜外腔阻滞 ) 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 5 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 5 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 ( 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 ) 。 神经阻滞疗法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 2 ~ 4 个疗程。
7、手术法:手术法的原理主要是减轻压迫,消除刺激、增进稳定,防止进行性损害。但手术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 危险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如年龄偏大、身体欠佳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8.用贴剂!一般市场上比较好的贴剂有很多,比如:通锥速效帖治疗颈椎病就很不错!要选的话最好就是纯中药的!
现代以针灸治疗颈椎病,50、60年代文章颇少。至70年代末,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本病才开始受到国内外针灸界的重视。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我国的中医和其他医学刊物上已报道用针灸治疗数千病例。多种穴位刺激法,如电针、温针、隔药饼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针、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国外,如罗马尼亚、日本、美国、荷兰、爱尔兰等国也开展此项工作。国外针灸工作者多用毫针或电针治疗,日本学者还采用过隔姜灸。取穴以颈肩部穴为主,但也用远道穴和阿是穴。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针灸对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为了验证疗效,有人以肌电图观察温针对颈椎病的作用,发现随着阳性体征的消失,肌电图静息时的纤颤波、正相波消失,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复正常,运动电位电压亦趋向正常,证明效果是确切的。
颈椎病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1.须与上颈段椎间盘综合征鉴别的病症: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扭伤或半脱位常可引起与上颈段椎间盘综合征相同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较小,或有或无损伤史,常诉严重颈痛,向一侧头皮放射,可至额部。颈项僵硬,椎旁肌痉挛,不能点头转颈,常呈斜颈畸形。椎旁肌和“风池穴”处有压痛,但无上肢疼痛和体征。X线摄片正常,或从张口位中见到寰枢关节半脱位。这些征象常见于“落枕”,在儿童则为颈椎自发性半脱位。所谓“落枕”是上颈段因睡眠姿势不佳,而发生的半脱位或关节扭伤所引起的椎旁肌痉挛。但在中年以后,尤其对累发性“落枕”,应怀疑上颈段椎间盘退变。
2.须与根型颈椎病鉴别的病症:由于根型颈椎病多见于下颈段,表现为臂丛神经痛,故须与胸廓出口处、肩、肘部的病症,以及神经根炎等鉴别。
(1)前斜角肌综合征或“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的远侧几根神经根,尤其T1神经根,可在胸廓出口处被挤压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如有颈肋或纤维束带从颈椎,发出,则胸;神经根和锁骨下动脉将被提起而遭压迫。病人有前臂内侧疼痛和感觉消失(颈8或胸1皮区),手部发凉、发白或发紫,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从X线正位片可以见到颈,横突较长,或有颈肋。
2)锁骨上肿物或Pancoast肿瘤:少见,多起源于锁骨上窝肺尖部肺癌。病人一
侧上肢有根性病,以及颈5、6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或消失。颈8,胸1有时也累及,引起手的内在肌的萎缩和Horner综合征。从X线片上可见到肺尖部有一不透光的区域。以及胸椎2的破坏。
(3)肩痛和肩部疾患:下颈段椎间盘综合征常有肩痛、肩部肌肉痉挛、肩的外展活动受限等征象,因此须与肩部疾患鉴别,如肩锁关节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周炎、同上肌撕裂等。但肩部疾患并无颈痛和阳性X线征象。如仍难于鉴别,可作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如“凝肩”由颈椎病引起,则神经节阻滞后,肩即可活动自如。
(4)神经根炎:在病毒性神经根炎,疼痛沿神经根的分布放射,发病后肌肉迅速萎缩,沿着肌肉和神经有严重压痛。另一情况为神经痛性肌萎缩症(Spillian病),上肢严重疼痛而无力,但在数月内即逐渐恢复。仔细检查常是某一特殊神经受累,尤其支配前锯肌的神经。
5)心绞痛:颈椎病有左侧上肢尺侧疼痛和胸大肌区疼痛者,常可设为心绞痛,但在压病区注射普鲁卡因后,疼痛即消失。心绞痛者胸廓无压痛点,心电图有改变。服用硝酸甘油脂可止痛。
(6)风湿病:常可有颈肩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但为多发,无放射性疼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明显疗效。
3.须与脊髓型颈椎病鉴别的病症:需要鉴别的病症很多,有的可从X线摄片上鉴别,例如颈椎或枕骨部的先天性畸形、颈椎骨折脱位、自发性襄枢关节半脱位、颈椎结核或肿瘤;有的可从腰穿中蛛网膜下腔的畅通情况来鉴别,如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均无蛛网膜下腔梗阻现象。须要鉴别的有;
(1)脊髓肿瘤:可有颈、肩、枕、臂、手部疼痛或感觉障碍,同侧上肢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鉴别点:①从X线平片上可以看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有破坏。②脊髓造影显示梗阻部呈倒杯状。
2)枕骨大孔区肿瘤:鉴别点:①脊髓造影的梗阻较高,造影剂不能进入颅腔。②晚期可有脑压升高,出现眼底水肿等症状。
(3)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可有脊神经前根、后根或脊髓传导束症状。鉴别点:①腰椎穿刺检查中可有完全或不完全梗阻现象。②脊髓造影时,造影剂难于通过蛛网膜下腔,并呈蜡泪状。
(4)脊髓空洞症:鉴别点:①好发于年轻人,20~30岁。颈胸段多见。②有明显的、典型的痛觉和其他深浅感觉分离,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尤为突出。③CT和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脊髓病变。
4.须与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的病症: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相当多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根型。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第一、二、三段都可扭曲、被压,并且受到颈交感神经的影响,发生痉挛,引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椎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有除额顶二叶以外的整个大脑,以及小脑、间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又供给内耳和眼,因此它的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它所需要鉴别的病症也很多。本节所述只是一些简单的病症。
(1)内耳疾患:可以是内听动脉栓塞,突发耳鸣、耳聋、眩晕,症状严重而不减。也可为美尼尔综合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率减慢、血压下降。鉴别点:常与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而非由颈的活动所诱发。
(2)眼源性眩晕:由屈光不正等因所致。鉴别点:闭目时眩晕消失,有屈光不正,眼源性眼震阳性等。
(3)动脉硬化症:鉴别点:①高血压病史。②椎动脉造影。
(4)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椎动脉第一段。鉴别点:椎动脉造影。
(5)其他:如贫血或长期卧床后引起的眩晕及神经官能症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