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主治寒痰、
湿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证以及痰湿阻关于经络所
致的肢节酸痛、肢体麻木、眩晕、呕恶、阴疽流注,瘰疬等证。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痰黄质稠或痰稠
难咯,或伴唇舌干燥,舌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数或滑数。亦可用于因痰热所致
的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证。
止咳平喘药: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之证。
半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温燥,主入脾胃兼入肺, 有毒而力较强,能行水湿、 降逆气,
最善祛脾胃湿痰。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外
用能消肿散结,可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证。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病证】
①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②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③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天南星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苦燥,善祛经络风痰,力强有毒。既能燥湿化痰,治顽痰
又能祛风止痉,治风痰诸证及破伤风还能散结消肿而止痛,治痈疽、瘰疬等。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①顽痰咳嗽。
②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破伤风。
③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芥子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通,气锐走窜,既温肺脏、豁寒痰、利气机,又通经络、
散寒结、止疼痛。长于祛除寒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最宜。
【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病证】
①寒痰咳喘,悬饮胁痛。
②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
桔梗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泄,药性平和,质轻上浮,专走肺经。既善开宣肺气而祛
痰利咽,又能排脓而疗肺痈。 .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病证】
①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②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旋覆花
【性能特点】本品苦降辛开,主入肺、胃经。既善下气行水消痰,又能降胃气止呕
秽,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主治病证】
①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②噫气,呕吐。
【配伍】旋覆花配代赭石:旋覆花苦降微温,功善降逆止呕、降气化痰代赭石质
重性寒,功善镇潜平肝降逆。两药配伍,寒温并用,降肺胃上逆之气力强,治气逆呕
恶、喘息效佳。
【用量用法】3~9g。包煎。
瓜蒌
【来源】 葫芦科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壳称瓜蒌皮, 种仁称瓜蒌仁,皮、仁合用称全瓜蒌。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滑润,善导痰浊下行。既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导滞,又润肺与
大肠之燥而稀痰通便,还能通过清热涤痰而利气宽胸开痹,为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
【功效】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①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
②胸痹,结胸。
③乳痈肿痛,肺痈,肠痈。
④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瓜蒌皮 6—12g,瓜蒌仁 9~15g,全瓜蒌 9~20g。瓜蒌皮长于
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长于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两者功效。
【使用注意】本品寒凉滑润,故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者忌服。反乌头。
川贝母
【性能特点】本品微寒清热,苦泄甘润,为清润开散之品。既善清肺化痰、
润肺止咳,治肺热、肺燥及虚劳咳嗽又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及疮肿等。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主治病证】
①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②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
③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量用法】3—9g。研细粉服用,每次 l~1.5g。
【使用注意】反乌头。
【理】本品有镇咳、祛痰、降血压、松弛肠肌、兴奋子宫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浙贝母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为清热开泄之品。功似川贝而长于清泄热邪、
开郁散结,多用于痰热咳嗽、瘰疬及疮肿等。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①肺热咳喘,风热咳嗽。
②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量】3—9g。
【使用注意】反乌头
白前
【功效】降气祛痰止咳。
【主治病证】肺气壅实之咳喘气逆、痰多,宣散风寒。
【用量】3—9g。
昆布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①瘰疬,瘿瘤。
②脚气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6 一 12g。
海藻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①瘰疬,瘿瘤。
②脚气肿痛,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6~12g。
【使用注意】反甘草
功效对比:
【化痰药】
半夏、天南星:源于天南星科植物而辛温有毒,内服均能燥湿化痰,为治寒
痰、湿痰要药生品外用均能散结消肿,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等证。
其中,半夏主归脾胃经,温燥之性弱于南星,善除脾胃湿痰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痰并祛经络风痰。
再者,半夏还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
等证天南星还能祛风止痉,治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证。
天南星、白附子:均为辛温燥烈有毒之品,内服均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治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生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治瘰疬痰核。然天南星温燥
之性较强,善治湿痰、顽痰白附子又具解毒之功,治毒蛇咬破伤。
白芥子、瓜蒌:均能化痰利气,治咳嗽痰多胸闷。然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
之痰,功善温肺祛痰、利气散结,治寒痰咳喘、悬饮胁痛瓜蒌味甘性寒,功
能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善治热痰、燥痰,以及胸痹、结胸。白芥子又能通络
止痛瓜蒌又能润肠通便、消肿散结。
旋复花、白前,味苦性微温而入肺经,能降气化痰,治咳嗽气急痰多。然
旋复花善消痰水而治痰饮,又入胃经而善降胃气,多用于胃气上逆之噫气、呕
吐。白前则专入肺经,多用于肺气壅实之咳喘。
白前、前胡:苦辛归肺,降气化痰。其中白前性微温,唯以咳嗽痰多气急
为用前胡药性偏凉,宣降并举,即降气祛痰,又宣散风热,故亦治外感风热咳嗽。
瓜蒌皮、瓜蒌仁:同出于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果实,味甘性寒,均具化痰之功,
治痰热或燥痰咳喘。
然瓜蒌皮为果实之外皮,偏于清化痰热、利气宽胸,善治痰热咳喘,又治胸痹、结胸
瓜蒌仁为果实之种子,功偏润燥化痰,善治燥痰咳喘,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川贝母、浙贝母:药性均为寒凉,均具清热化痰、清热散结之功,治痰多咳
嗽、瘰疬疮痈等证。
然川贝母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善治肺虚久咳、燥咳不已
浙贝母偏于苦泄,清热化痰、散结力强,多用于痰热及外感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证。
竹茹、竹沥,同源于禾本科,均能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竹茹为竹秆的中
间层,还能除烦止呕,致痰火内扰之心烦失眠竹沥为鲜汁液,化痰力强,性
寒滑利,清热滑痰。此外,竹茹还能凉血止血。
海藻、昆布,均为咸寒之品,消痰软坚、利水消肿,常相须为用。海藻力较
缓,昆布力较强。
桔梗、胖大海,均能宣肺利咽、开音。然桔梗性平,以开宣肺气为用,胖大
海性寒,善清肺热,又能清肠通便。
天竺黄、海蛤壳、海浮石均性寒而能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其中天竺黄味
甘,又善清心定惊之痰热惊痫海蛤壳、海浮石味咸,又能软坚散结。此外,
海蛤壳还能利尿消肿,制酸止痛海浮石还能通淋。
黄药子、瓦楞子:均能化痰软坚散结。但黄药子苦泄性寒,善化痰软坚消瘿,
尤为瘿瘤要药,又能清热毒、蛇毒,凉血而止血。瓦楞子咸软坚,生用偏软坚散结,消瘀煅用制酸。
半夏、橘皮性温而功善燥湿化痰,治寒痰湿痰相须为用。其中半夏还能降逆
止呕、消痞散结,既为治呕吐之要药,又为治梅核气、胸脘痞闷所常用。生品
外用。橘皮善于理气健脾,调中宽膈。
【止咳平喘药】
杏仁、苏子,均性温,归肺与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不同:苦杏仁主
降,略兼宣肺,为治咳喘要药苏子善于降气消痰既治咳喘痰壅气逆,又治上盛下虚之痰喘。
桑白皮、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咳嗽喘满、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然桑白皮味甘性寒,善清肺中痰热而降气平喘,治肺热咳喘宜用之
葶苈子苦辛大寒,既善泻肺中水饮而平喘,又善泻肺气之壅塞、通调水道而
利尿消肿,药力颇强,治咳逆痰多、喘息不得平卧宜用之。
百部、紫苑、款冬花,均归肺经,功能润肺止咳,无论暴咳、久咳皆可应用。
不同:百部善治肺痨及百日咳又能杀虫灭虱,治绦虫、头虱。紫苑善化痰,
并能下气款冬花辛温,止咳力强,又能下气化痰,常与紫苑相须为用。
马兜铃、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然马兜铃善清降肺气,又兼平喘,并清泄
大肠邪热。枇杷叶兼能润肺,善治燥咳又能和胃降逆。
白果、洋金花:均能止咳平喘。然白果苦涩平,既敛肺化痰平喘,又收涩止带,并
能除湿。洋金花辛温有毒,善平喘止咳,尤善治咳喘无痰、喘息难平既可内服,又
可卷烟燃吸,且具麻醉镇痛之功。
给你找了一些偏方和食疗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方一]
罗汉果半个,柿饼2--3个,冰糖少许。将罗汉果洗净,与柿饼一起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半,加冰糖少许调味,去渣。1日分3次饮用。
本方清热,去痰火,止咳喘。
[方二]
川贝母、生名膏、橘红茶30克,杏仁20克,前胡15克,生甘草10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50克,白矾适量。先将石膏、杏仁、前胡:甘草共煎取汁的一小碗,待用;将冬瓜条切成黄豆大颗粒,贝母打碎,橘红研成粉,雪梨削皮捣烂调入白矾水,入冬瓜粒、冰糖、贝母、橘红粉,再倒入药汁,共盛一大碗内和匀。置于蒸锅中隔水蒸约50分钟,合成粘稠膏状即成,分次酌量食用。
本方清热,止咳,平喘,适用于热性哮喘者。
[方三]
蚯蚓100克,桑白皮150克。将蚯蚓炒成焦黄色,共研成末,每服5克,日服2次,忌食辛辣食物。
本方适用于痰黄而粘的哮喘者。
[方四]
薄荷15克,橘皮、紫苏各10克。一起煎汤服,1日2次;
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
[方五]
杏仁、旋复花、款冬花各10克,粳米50克。
前三味煎水去渣,人米煮粥,空腹食。
[方六]
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植物油少许。干姜、淡豆豉同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每30分钟取汁1次,取2次后合并,文火煎煮至浓,加饴糖调匀,继续煎熬至挑起糖浆成丝时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之搪瓷盘内,摊平,稍凉后划成小块。每服3块,日3次。
本方适用于肺寒咳喘。
[方七]
椒母若干。研粉,每次3克,装入胶囊,内服,每日3次。
本方除痰平喘,适用于哮喘。
[方八]
炙麻黄9克,钩藤15克,葶苈子9克,乌梅6克,蝉衣9克,石韦30克,甘草3—15克。水煎服,日分2次服。
本方为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朱秀峰方,适用于哮喘。
[方九]
糯米100克,冰糖少许。
洗净糯米焖饭,或上笼蒸熟,另将冰糖整熬,浇在饭上,每日午餐温热服食,不可过量。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弱所致急喘。
[方十]
水发白果150克,白糖100克,生粉25克。白果砸去外壳,放锅内加清水、碱适量;烧沸后,用竹帚刷去皮,挖去白果心,再放人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熟,取出,锅内放白糖、白果,清水250克,武火烧沸;去浮汁,用生粉勾芡,倒入盘中,单食或佐餐。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之喘证。
[方十一]
萝卜100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人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日3次沸水冲服。
本方适用于中焦痰湿,食少,咳喘。
[方十二]
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杏仁,文火煮至熟,加冰糖,早晚食用。
本方适用于咳嗽痰多之喘症。
[方十三]
核桃肉500克,姜末0.5克,白糖120克,熟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甜面酱100克,碱25克。将核桃肉用碱水浸泡半小时后,浸水漂净,捞出沥干,置火烧至七成熟的油锅内不断炒动,至金黄色,浮出油面上捞出;锅底留油25克,加白糖70克,至溶化后,加入甜面酱,姜末翻炒,加水200克拌匀,倒人核桃肉,略炒离火,不断翻炒至冷却,入熟油翻炒,使汁浓缩,裹住核桃肉,佐餐服食,或作点心用。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久喘,久嗽。
[方十四]
粳米100克,灵芝、核桃仁各20克,精盐2克。将灵芝洗净切成3块,米洗净,核桃仁用开水泡10分钟,剥去种衣;砂锅置火上,注入清水1000毫升,下米、灵芝、核桃仁,烧开后,小火煮至米汤烂稠,表面浮有粥油时,放入精盐调味。
本方适用于肺肾虚之咳喘。
[方十五]
墨鱼骨(海鳔硝)150克,红糖少许。将黑鱼骨晒干,用小刀刮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
本方适用于哮喘、气促证。
[方十六]
鲤鱼1条,糯米200克。将鲤鱼去鳞,纸裹炮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空腹食之。
本方适用于咳嗽气喘。
[方十七]
炙麻黄、杏仁各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茶叶、诃子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本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治疗哮喘经验方,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哮喘。
[方十八]
麻黄、桂枝、半夏各9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干姜6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喘息不能平卧者。
[方十九]
射干、麻黄、半夏、紫菀各9克,细辛3克,生姜9克。
水煎服,1剂1天内分2次服完。
本方散寒平喘,适用于喉间哮鸣音重,但咳嗽痰不甚多而痰出不爽的。
[方二十]
蜜麻黄6克,苦杏仁9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葶苈子(布包)、蜜款冬各6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清半夏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名为止咳定喘汤,为著名中医俞慎初方,适用于风寒哮喘。
[方二十一]
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日1剂,水煎分温2服。
本方为阳和平喘汤,为胡翘武主任医师方。
[方二十二]
(1)咳喘饮:冬瓜仁、苇茎各15克,杏仁10克,炙麻黄9克,甘草6克,前胡、百部、浙贝各10克,瓜蒌15克,炙杷叶10克,双花12克,公英15克。
(2)咳喘膏:细辛3克,白芥子5克,麻黄9克,杏仁10克,沉香5克,胆南星6克,川贝、白前各10克,白果9克,双花12克,连翘10克,仙鹤草12克,紫菀、苏子、五味子各10克等,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软膏,贴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每天贴1次,每次8—10小时。
咳喘饮水煎温眼,每天1剂,头煎与二煎共取药汁300毫升,和匀,分2口3次温服。咳喘膏贴用法详前。
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陈鼎祺验方。功能宜肺、清热、止咳、化痰、平喘,临床上用来主治:咳嗽,如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呈白稀或粘及黄粘痰,含肺部感染。哮喘,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含咳血痰。肺痈,即肺
脓肿。肺瘘,病久咳喘,由肺气不宣,影响至肾,而肾不纳气。肺气肿、早期肺心病等咳喘症。
若发热,痰黄者,加鱼腥草30克,黄苓10克,大青叶15克,连翘10克,胆星6克。若口渴痰粘者,有阴虚证候,宜加玉竹、天花粉各15克,天麦冬各10克。喘重者加沉香粉3克(冲服)、白果9克,苏子、莱菔子、五味子各10克。咽喉红肿者,加射干、牛蒡子、黄芩各10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9克。若恶寒,遇冷咳喘加重,咯白稀寒痰者,加细辛3克,桂枝9克,干姜6克,姜半夏10克。若咳血或痰中带血丝者,加仙鹤草、茅根、生侧柏各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方二十三]
苏子、地龙、前胡各15克,麻黄5克,川芎15克,射干、黄芩各10克,苦参5克,白鲜皮、刘寄奴各10克。两日1剂。水煎2次,煎出液总量约300毫升(5岁量),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次50毫升。
本方为辽宁著名中医王烈验方。功能止哮平喘,活血化瘀,可用治哮喘。
本方性偏凉,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包括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显著,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双肺满布哮鸣音。咽红、舌红、苔黄、溲赤、便秘。
喘甚者重用苏子加马兜铃,哮重者重用地龙,痰盛者加瓜蒌、葶苈子、胆南星祛疾平喘,久哮多瘀重用桃仁,喘憋伴便秘,轻者用莱菔子以降气豁痰、消导通便,稍重者加枳实,干结者加番泻叶以盛者下之,清大肠而泻肺止喘。
[方二十四]
生鸡脯肉150克,发好的净海蜇头丝300克,鸡蛋清半个,香菜梗15克,精盐、味精、醋、胡椒粉、麻油、花椒水、葱、姜、蒜、生油、水淀粉。
把鸡脯肉切成细丝,放入碗内,加鸡蛋清,水淀粉,用手抓匀;香菜梗切成段,葱、姜切成细丝,蒜切成片。锅内放人生油,烧到四五成热时,放入鸡丝,用筷子划开,熟时出锅。海蜇用热水烫一下沥干水。锅内放入少量生油,烧热时用蒜炸锅,烹入酷,添鸡汤,把鸡丝、蜇头放入锅内,加上精盐、味精、花椒水、胡椒粉、葱丝、姜丝、香菜梗,汤开时撇去浮沫,点上麻油,出锅盛碗即成。本菜肴在正餐时用,每天一次。
海蜇性味咸平,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消积、润肠通便的作用。配以甘温,补气益中的鸡肉,其作用特点在于“宣气、化痰、消积、行食而不伤正,补虚扶正又不碍祛邪。”有攻补兼施的疗效。可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高血压、痰饮、带下等症。
老鸭炖虫草:冬虫草10克,老鸭1只,宰好洗净,将冬虫草放入鸭腹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烂熟,调味后分多次食用,每周1~2次,连服4周。
虫草炖麻雀:麻雀3~5只,洗净切块,冬虫草5克,生姜20克,同入锅内,加水适量,慢火炖2小时,调味服食,每周2次,连服10次,适应脾肾阳虚者。
蛤蚧炖冰糖:蛤蚧数只,冰糖15克,蛤蚧焙干研末,每次5~6克,入冰糖炖服,每天1次,连服20~30天。
核桃大米粥:核桃30克,大米100克,核桃去壳取肉,同大米同煮成粥,分早晚餐食之,可常服。
熟附子炖狗肉:熟附子10~15克,生姜100克,狗肉500~1000克,切块,先用花生油起锅,加水炖狗肉时,再放入熟附子、生姜片,约炖2小时,调味即可食用。分多次服用,此法可常服,对脾肾阳虚哮喘效佳。
茶叶煲鸡蛋:绿茶10克,鸡蛋二个,加清水一碗半同煎,蛋熟后去壳再煮,至水煮干时取蛋吃。
猪仔煮粥:猪胎或刚生下尚未吸乳的猪一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切碎煮熟,加米粉及适量盐,再次煮熟,成糊状,1~2天内分多次吃完。
胡桃仁30克,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服食,长期食用。
蚯蚓若干,焙干研末,每服6~9克,每日2次。
白果适量,大枣若干.将白果仁炒黄后研细粉,再用大枣煮成汤,用大枣汤调服白果仁细粉,每次3克,每日1~2次。
鲜萝卜500克,白糖适量,将萝卜洗净切碎,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加入白糖调服,每日1次,经常服用。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图片 莱菔子的与莱菔子的药用附方 莱菔子的 莱菔子的食用方法莱菔子简介
莱菔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乾,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白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莱菔子图片
莱菔子的与
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用于饮食停滞,脘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1、《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2、《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3、《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4、《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5、《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6、《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7、《随息居饮》: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莱菔子的药用价值
【药名】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菜菔子取净莱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肺、脾、胃经。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用于饮食停滞,脘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5~12g。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莱菔子的药用附方
1、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2、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
3、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4、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5、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6、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7、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8、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9、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10、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每服1.5g,乳香汤送下。方中莱菔子消食去胀,祛痰降气,为君药。(《仁斋直指方》)
莱菔子的
1、原发性高血压
对179例2期原发性高血压用莱菔子片进行治疗,每片0.4g(相当原生药5g)每次4~6片,每日2次,2~5周,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0%。另据报导观察治疗467例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6.94%。
2、高血脂
炒莱菔子口服治疗高血脂38例,经30天(1疗程)治疗后,血胆固醇下降率为38%,甘油三醋下降率为50%,服药期间除4例出现大便偏稀外,无不良反应。
3、老年性便秘
莱菔子(文火炒煮)30~40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治疗32例老年性便秘,总有效率90.6%。另有报导炒莱菔子120g研细末,盐开水送服,每次10g,每日2次,连服3日治气滞便秘
4、崩漏症
莱菔子每日120~150g,水煎分3次服用,治崩漏症11例,痊愈7例,显效3例,无效1例。
5、治疗黄揭斑
莱菔子文火炒至微鼓,略见焦斑,闻有香气取出略冷,去皮取仁碾碎,饭前冲服,每日2~3次,每次6~9g,1个月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治疗黄褐斑83例,痊愈28例(33.7%),显效42例(50.6%),好转13例(15.6%),总有效率为。
6、治疗湿疹
莱菔子60g,放置于热沙锅中炒,取出研末。若皮损渗出液较多或伴感染者,以干粉撒于皮损处,待渗液和脓水干燥后,改以麻油调药粉成糊状外搽,一日多次。治疗湿疹24例,均有效,未复发[19]。
7、偏头痛
莱菔子、白芷、菊花、钩籐、地龙、生姜、细辛、蔓荆子、决明子、粉葛、川芎水煎服,治疗偏头痛。
8、散瘀血
跌打损伤,皮下瘀血而无破皮者,莱菔子研末,用萝卜或萝卜叶、橘汁调敷患处。
9、降气祛痰
单用莱菔子研末,每次3g,水冲服,1日3次,或配苏子、白芥子、橘红、蝉蜕水煎服,治疗咳嗽气喘,痰多胸闷,食欲不振。
10、对肠麻痹的作用
大剂莱菔子,另合以郁李仁、火麻仁、瓜萎、炒莱菔子、枳壳、厚朴等治愈肠麻痹;单用莱菔子研末外用,用于治疗术后腹胀,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有明显疗效。
莱菔子的食用方法
1、莱菔子粥
材料:莱菔子(萝卜子)10——15克、大米30——50克
做法:先把莱菔子炒至香熟,然后研成细末;把大米淘洗后,如常法煎粥,待粥将煮成时,每次调入炒莱菔子末5——7克,稍煮即可。
用法:趁热吃粥约1碗,每日2次,连用2天。
:行气,消积。适用于小儿伤食、腹胀,也可用于小儿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多痰。
2、大黄莱菔子茶
材料:莱菔子,大黄,木香。
做法:取炒莱菔子10克,大黄、木香各6克,捣碎,共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毫升泡闷15分钟,分2——3次温饮。每日1剂。
功效:消滞,除胀,通结。
禁忌:腹痛、腹胀而大便正常,无积滞者忌用。
莱菔子的副作用
气虚弱者应谨慎服用。此外,莱菔子最好经过炒、煎两道工序处理,这样可避免引起恶心等症。
以上就是一些莱菔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莱菔子的药用价值】、【】、【】、【莱菔子的副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