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中没有说明是多大的宝宝。如果是很小的宝宝,应该很容易纠正的。如果是能听懂大人说话的宝宝,比如一两岁的,可以用别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说,他喜欢的某个卡通人物,某个英雄,都不躲在被子里睡,因为放屁了会把自己熏晕,晕了就当不成英雄了,吃不了好吃的了。
不需要用太复杂的说辞,简单的、搞笑的,贴近生活的,孩子很容易理解。
我家宝宝大约五个多月大,天冷的时候开始用睡袋,他的胳膊和脑袋都在睡袋之外,睡袋上面再盖个被子。
大儿子小时是穿睡袍,他不喜欢,因为翻身什么的,可能不舒服、不习惯,我告诉他,那是国王的袍子,你穿上就是国王了呢,你想不想当国王。
后来,他才会偶尔穿穿,然后就慢慢习惯了,那时他是1岁-2岁吧。
大人知道蒙着被子睡不好,但在孩子面前,不必强调蒙着被子睡到底有多不好,不要刻意夸大那样睡的坏处,不要吓孩子。
有时,大人不让孩子做的事,他就偏要做,他也是好奇,为什么大人说不好,到底怎么样不好了?他就偏要去探个究竟。
或许你不再介意孩子躲在被子里睡的时候,他就不躲在被子里睡了。
有个小故事是说,一群小孩子在一户老人家门前玩,老人家嫌太吵,想办法让孩子们走开。但孩子们不走开,反而更吵了。后来,老人家就给每个孩子发糖,说他一个人在家挺孤单,有一群小孩子在门前门后跑来跑去,觉得挺好玩的。慢慢地,老人给孩子们发的糖越来越少,到最后不发糖了,孩子们也嫌弃没糖吃,就都不来了。老人家回归了安静。
可以跟宝宝这样玩。来来来,我们躲进被子里,看看有啥好玩的?哇,闻到脚臭了,听到放屁了,唉呀,有点不好闻,我得赶紧到被子外面透透气,等会儿再躲进来。
被子里还有啥?再找找,好像啥也没有了,被子外面有小夜灯,有小玩偶,有玩具车,有小书包,有爸爸妈妈,大家都陪着你,你好幸福呀。
多陪宝宝玩玩游戏,说说话,逗逗他,顺其自然。就算一时喜欢躲在被子里玩,也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要相信孩子都会向好的习惯发展,大人越不在意,孩子越觉得没趣。
因为婴儿小,不懂事,抱着睡觉如同在妈妈的子宫里那样安然,舒服。
我小时候也喜欢抱着被子睡觉,还会跟被子说话,把它当朋友一样,不喜欢被子被妈妈洗,喜欢它有太阳的味道,其实就是心里有个依靠。小孩子一个人的时候很孤独,会容易有“恋物癖”,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告诉孩子不能带上幼儿园,在家睡觉的时候抱抱被子没关系的,家长可以多花时间陪陪孩子,长大一点就会好的,不用担心。
转自网络:
睡觉时间到了,一岁九个月大的乖宝要找他的小被被,抱着滚个几圈才肯睡;起床后,也要拖着小被被一起玩玩具;不高兴的时候就抱着小被被亲亲;小被被脏了,看见妈妈要拿去洗就放声大哭,给他别条也不要,让妈妈很伤脑筋。
情绪调节是整个儿童期,甚至一辈子要学习完成的任务。婴儿有一些调节情绪的小动作,虽然简单,但确实有效。小婴儿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吸吮自己的拇指、奶瓶,或闭上眼睛、移开目光。更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将头转向妈妈(主要照顾者)求安慰。
到了一岁以后,他们会寻找可以替代依恋的对象,如玩具熊,毛茸茸软绵绵,摸起来感觉好舒服;会控制或制服引起他们不安的物体,如把发出噪音的多功能学习火车放倒,再拍上几巴掌。肚子饿了晚饭还没做好,就去玩喜欢的玩具来分散注意力。知道妈妈要出门了,心理不舒服,已经会说话的孩子会对妈妈说「妈妈快回来」。婴幼儿还会假装 游戏 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例如把自己当医生,给玩具娃娃听诊和打针,一面伊里哇啦咕噜咕噜对娃娃学说着妈妈和医生在他打针时候说的那些安慰的话。婴儿情绪调节能力的获得与依恋关系是紧密联系的。
话题回到文章开始说的小被子,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过渡物体」,大儿童吸吮手指,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过渡物体,因为儿童的发展需要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走出来变成独立的人,在这分开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对这些物体——枕头、小被子、玩具熊、宠物的使用都是儿童为了安慰自己。
小被被等于妈妈的爱
小被被对宝宝的意义除了是妈妈的替代品,也满足宝宝触觉发展的需要。对这个替代品的需求高峰,通常会出现在一岁以后。因为一岁后妈妈开始减少亲喂母奶,拥抱孩子的时间也慢慢变少,但是孩子被抱抱的需求还是很高,因此除了跟爸妈讨抱抱外,宝宝也开始寻找替代品,来满足自身触觉的刺激。这时候小被被扮演「过渡」角色,有小被被在,就会感到安心,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
依恋小被被,不用急着戒
不要强烈禁止宝宝抱小被被,也不要因为宝宝依恋行为较强烈就斥责孩子。想协助宝宝脱离依恋物,可在孩子三岁之后,表达与理解能力较为成熟,再以逐渐替代的方式引导,例如:让依恋物品多样化,轮流使用,对单一物品依恋程度也会下降。
小宝宝的汉字学习不要忽视哦~分享一个幼儿识字APP【猫小帅识字】。很多小宝宝都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等他四五岁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来教他识字。这个软件的课程丰富,还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能共度亲子时光!增进亲子感情!
更多孕产、 育儿 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 育儿 ”
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孩子也是这样的,每次睡觉都要抱着我的睡衣睡觉,而且是冬天的那种带毛毛的睡衣,天冷还好,抱着暖和,夏天那么热,她还是要抱着,晚上偷偷拿走,半夜肯定会起来找,搞得我又想哭又想笑,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我通过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和己经验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小孩喜欢抱着东西睡觉,说的专业一点叫“恋物癖”,是孩子成长过渡期的一种依恋行为,2岁左右最为强烈,是孩子心里安全感的依靠。
第二,小孩子缺乏安全感抱着比较柔软的东西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就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其实也没有多大问题,不要强制性的帮孩子戒掉,只要孩子不带去学校,白天不带去外面,只是晚上抱抱也没关系,长大一点慢慢会自己好的。
第三,可能是小孩长久养成的一种习惯,也算是一种不好的睡眠习惯,和小孩缺什么也无关,家长应该慢慢的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因为怀里抱的东西时间一长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家长应该勤给孩子换洗,否则容易让孩子生病!
总之,孩子喜欢抱东西睡觉这种行为还是不太好的,家长应该让孩子慢慢改正好一点!
小孩子之所以喜欢抱着小被子睡觉,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还在婴儿时期,生活在母亲的子宫中就如同被紧紧包裹一般,而出生后小被子会帮助婴儿营造还原这种熟悉而舒适的环境。
2.孩子抱着小被子睡觉更有安全感。当小孩子抱着被子睡觉时,心里会更加有安全感,被子上的气味自己更加熟悉所以喜欢抱着睡。
3.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都会有比较依恋的东西。而终日陪伴自己的小被子就可能是其中之一,人在熟睡时,棉质柔软的物品都能帮助其快速入睡。
宝宝被抱着睡时,容易感知大人的体温、气息和心跳,从而产生安全感,所以能很快安然入睡。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睡眠障碍,对宝宝和大人的正常作息规律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所以家长需要采取逐渐消除法,戒除此行为。当宝宝放入床上哭闹时,刚开始可以给予语言安慰,而不给予身体的接触,逐渐增加时间再给予抱起。反复如此,逐渐增加时间会将孩子的依赖行为戒除掉,养成很好规律的作息睡眠。
小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是蜷缩在一起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对于陌生的环境,需要一种安全感,同时被子的舒适度能够让孩子更加安心。
其实这个是一定程度上的恋物癖。
归根到底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多发于长辈带的孩子,父母工作比较忙,经常白天分离,晚上才能见到,这样孩子容易把 情感 寄托到另外一种东西的,有些是小被子,也有些比如小玩偶,我印象很深看我家那闺女里傅园慧恋一条带子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傅园慧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游泳队了,这跟带子估计在她小时后一直陪伴她长大。她爸爸也说了这个带子是让她有安全感,其实就是恋物癖。
相反,我家两个孩子从来没有这种恋物癖,但是却恋妈妈o(≧v≦)o因为两个从小都是我们夫妻自己带大,基本上我24小时陪伴到上幼儿园,不知道好还是不好。
我为什么发现长大了还是喜欢抱着被子睡?应该是个人偏好,和睡姿的问题吧
我家女儿也是喜欢抱着一个小被子睡觉,每次睡觉前都会找小被子,搂在怀里才可以入睡,这个可能是小孩子的一种依赖,抱着它才感觉踏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