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时的饮食不规律,或者是吃了生冷硬的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者是肠胃炎是有关系的;
二,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是炎症感染)引起的这种情况也很常见的;
三,肠道疾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结肠炎、便秘等等都容易引起的。
综合上述原因分析,所以最常见的原因和肠胃炎或者是便秘是有关系的。
平时应该怎样预防?
要注意饮食起居,注意环境温度变化,避免着凉,平时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吃生冷或辛辣的食物,以免引起症状或者是加重病情。
当出现症状时应该怎样治疗?
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先调理饮食的,也可以配合调理肠胃的药物治疗观察的,如果持续症状加重的情况下,最好是医院检查后对症治疗。
想拉屎拉不出来叫做排便困难,排便困难有几种原因,具体如下:1、大便比较干、比较硬或比较粗,必然会出现想拉拉不出来,排便费劲的情况。如果属于这种情况,首先要进行通便治疗,就是要吃软化大便的药物,推荐的是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这一类没有副作用的通便药。如说芦荟、番泻叶、麻仁丸、果导片这一类刺激性泻药,不推荐长期应用,因为长期应用会使结肠变黑,叫做结肠黑变病,会更加重结肠运动的缓慢,从而加重便秘;
2、大便不硬,非常软,但是仍然拉不出来,这种情况就不是便秘引起的,可能是和直肠、肛门这些肌肉运动不协调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和直肠里长肿物有关系,所以要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肠镜没有问题,还需要进行肛门、直肠肌肉的动力检查来进一步评价。
老想拉屎却拉不出来是便秘。
便秘
介绍: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排便习惯多为每日1~2次或 1~2日1次(60%),粪便多为成型或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1日3次(30%),或3天1次(10%),粪便半成型或呈腊肠样硬便。因此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发病原因:
1.器质性病因
主要包括:
(1)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5)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6)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7)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8)神经心理障碍。
(9)药物性因素: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如果便秘无上述等明确病因,称为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在有便秘史的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约占50%。
2.功能性病因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6)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